進場看《荒草殘雪》(About Dry Grasses)之前,對於導演魯里比茲舍蘭(Nuri Bilge Ceylan)的作品一無所知。單看劇情大綱,有點想起丹麥電影《誣網》(The Hunt),然後見宣傳海報上覆蓋冰雪的遼闊原野,底下又有「春風吹又生」為 tagline,暗忖本片難道是上承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學似他的名作《踏破鐵鞋無覓處》(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般,以絕美風景為畫布,述之以人文關懷的角度,批判站在天真孩童對立面的「教畜」? 豈料,故事志不在探討 #metoo 議題,而是劍指男性知識分子的虛偽面貌,並從中折射出當代土耳其的政治和社會現況。觀影後補回資料搜集,才知道這是導演的恆常創作母題。同是拍攝蒼茫古樸的祖國土地,來自伊朗的阿巴斯以和煦的筆觸,發掘人性的純真、溫暖;但在舍蘭的鏡頭中,土耳其的自然景觀壯麗而荒蕪,幾乎無人能倖免於苦悶、鬱結的縈繞。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荒草殘雪》:為沒有出路的社會,揭示出路

《荒草殘雪》:為沒有出路的社會,揭示出路

進場看《荒草殘雪》(About Dry Grasses)之前,對於導演魯里比茲舍蘭(Nuri Bilge Ceylan)的作品一無所知。單看劇情大綱,有點想起丹麥電影《誣網》(The Hunt),然後見宣傳海報上覆蓋冰雪的遼闊原野,底下又有「春風吹又生」為 tagline,暗忖本片難道是上承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學似他的名作《踏破鐵鞋無覓處》(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般,以絕美風景為畫布,述之以人文關懷的角度,批判站在天真孩童對立面的「教畜」?

豈料,故事志不在探討 #metoo 議題,而是劍指男性知識分子的虛偽面貌,並從中折射出當代土耳其的政治和社會現況。觀影後補回資料搜集,才知道這是導演的恆常創作母題。同是拍攝蒼茫古樸的祖國土地,來自伊朗的阿巴斯以和煦的筆觸,發掘人性的純真、溫暖;但在舍蘭的鏡頭中,土耳其的自然景觀壯麗而荒蕪,幾乎無人能倖免於苦悶、鬱結的縈繞。 

進場看《荒草殘雪》(About Dry Grasses)之前,對於導演魯里比茲舍蘭(Nuri Bilge Ceylan)的作品一無所知。單看劇情大綱,有點想起丹麥電影《誣網》(The Hunt),然後見宣傳海報上覆蓋冰雪的遼闊原野,底下又有「春風吹又生」為 tagline,暗忖本片難道是上承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學似他的名作《踏破鐵鞋無覓處》(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般,以絕美風景為畫布,述之以人文關懷的角度,批判站在天真孩童對立面的「教畜」?
豈料,故事志不在探討 #metoo 議題,而是劍指男性知識分子的虛偽面貌,並從中折射出當代土耳其的政治和社會現況。觀影後補回資料搜集,才知道這是導演的恆常創作母題。同是拍攝蒼茫古樸的祖國土地,來自伊朗的阿巴斯以和煦的筆觸,發掘人性的純真、溫暖;但在舍蘭的鏡頭中,土耳其的自然景觀壯麗而荒蕪,幾乎無人能倖免於苦悶、鬱結的縈繞。 

教師 Samet 遠赴偏遠地區學校實習業已三年,教學熱誠老早磨蝕,對於工作環境及鄉郊生活亦處處生厭。平日不是跟同事兼室友 Kenan 駕車至崇山峻嶺拍照閒聊,就是和朋友喝悶酒,生活了無生氣。 

冗悶的課堂上,Samet 留意對冰雪聰明的 Sevim 寵愛有加。直至一次課堂突擊檢查,出於好奇的 Samet 藏起了 Sevim 給校方檢獲的一封情信,誰知被 Sevim 和朋友向學校舉報自己和 Kenan 不當接觸學生身體。出乎涉事兩人及觀眾所料,案件迅速給教育部門壓下去,兩人無須參加公開聽證或者審訊,也未再交代他們被指控的原因,事後 Samet 動用老師的權威,在課室對 Sevim 公報私仇。 

另一邊廂,捲入性騷擾爭議前,Samet 向 Kenan 介紹了一位在網上認識的女教師 Nuray。三人外出數遍,Kenan 與她漸漸互生情愫。學校一事雖告終,Samet 看著朋友與這位女同行愈走愈近,對 Kenan 的不滿與日俱增,妒心大作,於是借機和 Nuray 發生關係刺激 Kenan。離奇的是,Kenan 知悉後並無與他翻臉,三人了無隔閡,仍一起在春天遊覽郊外,送別結束實習的 Samet。

進場看《荒草殘雪》(About Dry Grasses)之前,對於導演魯里比茲舍蘭(Nuri Bilge Ceylan)的作品一無所知。單看劇情大綱,有點想起丹麥電影《誣網》(The Hunt),然後見宣傳海報上覆蓋冰雪的遼闊原野,底下又有「春風吹又生」為 tagline,暗忖本片難道是上承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學似他的名作《踏破鐵鞋無覓處》(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般,以絕美風景為畫布,述之以人文關懷的角度,批判站在天真孩童對立面的「教畜」?
豈料,故事志不在探討 #metoo 議題,而是劍指男性知識分子的虛偽面貌,並從中折射出當代土耳其的政治和社會現況。觀影後補回資料搜集,才知道這是導演的恆常創作母題。同是拍攝蒼茫古樸的祖國土地,來自伊朗的阿巴斯以和煦的筆觸,發掘人性的純真、溫暖;但在舍蘭的鏡頭中,土耳其的自然景觀壯麗而荒蕪,幾乎無人能倖免於苦悶、鬱結的縈繞。 

本來以為故事重心是性騷擾疑雲,原來這只是劇本裡打亂主角現狀,引起其內心欲望的觸發事件(inciting incident),而非貫穿整整三小時十七分鐘的主要骨幹。給學生告發後,電影未有朝向律政戲劇的方向發展,沒有描寫置身輿論漩渦中的 Samet 和 Kenan,是如何奮力洗脫嫌疑,過程中又面對何等掙扎,敘事重心倒是徐徐過渡至 Samet、Kenan 與 Nuray 三人糾結的另一條主線。大概每個故事都有它的「為甚麼」。《荒草殘雪》不為詰問 Samet 被指控性騷擾的原委,反而是聚焦在醜聞發生後,為甚麼他要復仇似地向朋友「橫刀奪愛」。 

進場看《荒草殘雪》(About Dry Grasses)之前,對於導演魯里比茲舍蘭(Nuri Bilge Ceylan)的作品一無所知。單看劇情大綱,有點想起丹麥電影《誣網》(The Hunt),然後見宣傳海報上覆蓋冰雪的遼闊原野,底下又有「春風吹又生」為 tagline,暗忖本片難道是上承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學似他的名作《踏破鐵鞋無覓處》(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般,以絕美風景為畫布,述之以人文關懷的角度,批判站在天真孩童對立面的「教畜」?
豈料,故事志不在探討 #metoo 議題,而是劍指男性知識分子的虛偽面貌,並從中折射出當代土耳其的政治和社會現況。觀影後補回資料搜集,才知道這是導演的恆常創作母題。同是拍攝蒼茫古樸的祖國土地,來自伊朗的阿巴斯以和煦的筆觸,發掘人性的純真、溫暖;但在舍蘭的鏡頭中,土耳其的自然景觀壯麗而荒蕪,幾乎無人能倖免於苦悶、鬱結的縈繞。 

Samet 可能是我今年見過最討人厭的電影主角:小心眼,善妒,末端小事也記在心裡無限放大。聽到 Kenan 埋怨自己不應向學生送禮時,馬上斥責對方明明早有此想法,偏偏待這刻才事後孔明,似乎認定了 Kenan 很不老實,並非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懷疑漸漸滋長成怨恨,及後見 Kenan 沒有分享正在追求 Nuray 一事,更加確信他是存心欺騙,甚至可能認定 Kenan 真的有作出過越軌之舉。

其實 Samet 對 Kenan 的輕蔑早有著跡。明明平日最討厭沒有見識的鄉下人,茶餘飯後間,卻總愛提起室友的土生土長背景,甚是刻意。當女學生 Sevim 哭紅眼想取回信件時,Samet 只顧吹牛自己是多麼與別不同,不像其他老師般不解浪漫,而生於斯長於斯的 Kenan 老師,只怕也是他口中的庸才。說到底,來自城市的 Samet 就是抱著知識分子的優越心態,瞧不起窮鄉僻壤一切人事物。還是 Nuray 觀察入微,老早看穿他的本性,於是在餐桌上揭破他自視甚高同時渴求認同,偏偏又無人欣賞,只得終日怨天尤人,不斷透過否定他人去獲取滿足感。

進場看《荒草殘雪》(About Dry Grasses)之前,對於導演魯里比茲舍蘭(Nuri Bilge Ceylan)的作品一無所知。單看劇情大綱,有點想起丹麥電影《誣網》(The Hunt),然後見宣傳海報上覆蓋冰雪的遼闊原野,底下又有「春風吹又生」為 tagline,暗忖本片難道是上承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學似他的名作《踏破鐵鞋無覓處》(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般,以絕美風景為畫布,述之以人文關懷的角度,批判站在天真孩童對立面的「教畜」?
豈料,故事志不在探討 #metoo 議題,而是劍指男性知識分子的虛偽面貌,並從中折射出當代土耳其的政治和社會現況。觀影後補回資料搜集,才知道這是導演的恆常創作母題。同是拍攝蒼茫古樸的祖國土地,來自伊朗的阿巴斯以和煦的筆觸,發掘人性的純真、溫暖;但在舍蘭的鏡頭中,土耳其的自然景觀壯麗而荒蕪,幾乎無人能倖免於苦悶、鬱結的縈繞。 

此時須一提本片的拍攝手法。除了中後段的晚餐重頭戲較多特寫之外,全戲主要由靜態的平視、多人長鏡頭對話段落組成。數個角色共置一框之內,觀眾可自行選擇眼望誰人,從他們的眼神、站姿坐姿、彼此的距離和角度,去讀出場景中角色的關係和情緒。有時候,傾聽者閃過的細微神情,會比當下的對白透露更多資訊。Samet 從旁沉默聆聽之際,往往就是他不經意流露出道貌岸然嘴臉,或是嫉妒之情的時候。

舍蘭不僅創作出渾身缺陷但充滿人性的男主角,更成功將人物以及故事扣連至土耳其的宏觀社會環境。故事發生在空曠的東部安那托利亞地區(Eastern Anatolia Region),其發展之落後,可見於戲中設施簡陋的校園,就讀其中的學生,全是 Samet 口中「上流無望,只能永為農民」的低下階層子女。不時在國際新聞出現,近年在土國內外備受打壓的庫爾德人,原來近半都是散居此地。夜半酒聚時,Samet 的朋友醉醺下聲言要加入遊擊隊——不知道那是不是跟炸傷 Nuray 的自殺式襲擊者一樣,同屬對抗土國政府的庫爾德組織? 

進場看《荒草殘雪》(About Dry Grasses)之前,對於導演魯里比茲舍蘭(Nuri Bilge Ceylan)的作品一無所知。單看劇情大綱,有點想起丹麥電影《誣網》(The Hunt),然後見宣傳海報上覆蓋冰雪的遼闊原野,底下又有「春風吹又生」為 tagline,暗忖本片難道是上承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學似他的名作《踏破鐵鞋無覓處》(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般,以絕美風景為畫布,述之以人文關懷的角度,批判站在天真孩童對立面的「教畜」?
豈料,故事志不在探討 #metoo 議題,而是劍指男性知識分子的虛偽面貌,並從中折射出當代土耳其的政治和社會現況。觀影後補回資料搜集,才知道這是導演的恆常創作母題。同是拍攝蒼茫古樸的祖國土地,來自伊朗的阿巴斯以和煦的筆觸,發掘人性的純真、溫暖;但在舍蘭的鏡頭中,土耳其的自然景觀壯麗而荒蕪,幾乎無人能倖免於苦悶、鬱結的縈繞。 

除了側寫族群政治,《荒草殘雪》也道出了公民運動的沉寂。不少鏡頭可見,總統埃爾多安(Erdoğan)的肖像在校園不同角落高掛。此君掌權已逾廿年,任內高舉民族主義及宗教保守的大旗,使得管治邁向獨裁,公民社會及民權日益萎縮。電影固然沒有拍出示威抗議的場面,但就在晚餐一幕借 Samet 和 Nuray 之口,交代現時社會運動備受打壓,無力再撼動政權。 

如果 Samet 所言非虛,他曾經也是運動的參與者,只是經歷失敗後「認命」,變得犬儒憤世,不再抱有任何立場、取態。身殘志堅的 Nuray 則相反,縱然無法再投身社運,疲憊中仍秉持左翼理想,在社群默默耕耘。正是這場長達數十分鐘的爭執戲,為舍蘭鏡頭下美麗但孤寂的電影世界,進一步賦予了政治思辯的重量;導演亦藉著 Nuray 在這場戲的真誠剖白,為目前看似沒有出路的土耳其社會,揭示了一條不失希望的出路。

緊貼最新影視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FilmBurns 電影薪火」Facebook 專頁 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