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以後》是女同性戀故事,也是非常在地的香港「家」的哀歌。家,說的既是「家人」,也是「家庭 / 家族」,更是關乎「家居」;是「生活」和「觀念」安在之所,也是「心靈」和「身體」的歸處。可是「家」同時也可以拒人千里、極端排他的地方,就算是相識數十年,情同至親,一旦反臉不當是「家人」,「家」就是互相傷害至深的地獄。近年《鬼同你住》和《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至親爭奪遺產的醜態、控訴高樓價難以安居的苦況,笑中有淚;《從今以後》討論同性戀伴侶在傳統家庭裡的身份之拒與納,以居所寫常情,卻是情深又唏噓,教人笑不起來。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從今以後》的五種「家」空間

《從今以後》的五種「家」空間

《從今以後》是女同性戀故事,也是非常在地的香港「家」的哀歌。家,說的既是「家人」,也是「家庭 / 家族」,更是關乎「家居」;是「生活」和「觀念」安在之所,也是「心靈」和「身體」的歸處。可是「家」同時也可以拒人千里、極端排他的地方,就算是相識數十年,情同至親,一旦反臉不當是「家人」,「家」就是互相傷害至深的地獄。近年《鬼同你住》和《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至親爭奪遺產的醜態、控訴高樓價難以安居的苦況,笑中有淚;《從今以後》討論同性戀伴侶在傳統家庭裡的身份之拒與納,以居所寫常情,卻是情深又唏噓,教人笑不起來。

《從今以後》是女同性戀故事,也是非常在地的香港「家」的哀歌。家,說的既是「家人」,也是「家庭 / 家族」,更是關乎「家居」;是「生活」和「觀念」安在之所,也是「心靈」和「身體」的歸處。可是「家」同時也可以拒人千里、極端排他的地方,就算是相識數十年,情同至親,一旦反臉不當是「家人」,「家」就是互相傷害至深的地獄。近年《鬼同你住》和《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至親爭奪遺產的醜態、控訴高樓價難以安居的苦況,笑中有淚;《從今以後》討論同性戀伴侶在傳統家庭裡的身份之拒與納,以居所寫常情,卻是情深又唏噓,教人笑不起來。
楊曜愷導演前作《叔.叔》

楊曜愷很善於拍攝生活,衣食住行、柴米油鹽,全都是故事的重要元素,藉起居飲食中寫出人物的性格、感情和關係。導演前作《叔.叔》已是極佳的示範,特別從「食事」中見心思,一碟馬豆糕,一碗老火湯,一件西多,不必轉折或對白多多,已道出角色的許多心事,筆者曾經撰文〈《叔.叔》的十八場食事〉列表分析。《從今以後》同樣有多場共膳場面,食事各有意涵,但沒有那麼頻繁,拍得比《叔.叔》更簡約精煉——《叔.叔》尚需以流行曲〈微風細雨〉烘托感情,《從今以後》的音樂用得更節制,可能是在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之後拍得最精煉而飽滿的香港電影。

《從今以後》是女同性戀故事,也是非常在地的香港「家」的哀歌。家,說的既是「家人」,也是「家庭 / 家族」,更是關乎「家居」;是「生活」和「觀念」安在之所,也是「心靈」和「身體」的歸處。可是「家」同時也可以拒人千里、極端排他的地方,就算是相識數十年,情同至親,一旦反臉不當是「家人」,「家」就是互相傷害至深的地獄。近年《鬼同你住》和《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至親爭奪遺產的醜態、控訴高樓價難以安居的苦況,笑中有淚;《從今以後》討論同性戀伴侶在傳統家庭裡的身份之拒與納,以居所寫常情,卻是情深又唏噓,教人笑不起來。

導演沒有簡單的複製前作的成功要素,除了食事,家居空間是最重要的敘事與抒情工具,也是建構復批判「家」的關鍵角度。《從今以後》開首和結尾都是兩主角的行山回憶片段,首尾呼應,別有深意,這留待後文再談。正式開展故事的第一場戲,Angie(區嘉雯)與 Pat(李琳琳)在家裡泡茶煮早餐,導演即已將食事與家居空間置於「前景」——她倆住在舒適的千尺居所,廳房空間闊大,沒有阻人的支柱或三尖八角的間隔,廚房和飯廳之間只有通花木屏風,半開放式的感覺,陽光從露台窗外照進來,光亮無阻,看起來更開闊。屋中牆上掛著幾幅書畫,都是奔馬、游魚之類的水墨畫像,是傳統華人家庭陳設,主角兩人悠閒地吃的也是中式早餐,有粥有糕點,遠比一般家庭豐富。傳統而開放,明亮而通闊,既是主角家居的感覺,也是兩人的性格的象徵,這不單是兩人愛情的結晶,更是數十年感情的回憶。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早餐情景,是她倆每日如是的溫馨。

這是個無數香港家庭夢寐以求的舒適單位,也是一般觀眾可望而不可即的退休空間,電影清晰顯示其座落何文田街,我曾詢問製片馮惠思,他表示單位內景和大廈外觀分別從街上兩幢大廈拍攝,但兩幢大廈的規格相近;「香港電影導演會」會址剛好也在其幾個車位的距離。略查資料,何文田街何文田大廈是在 1957 年入伙的洋樓,單位平均千呎面積,市價約一千五百萬,附近的新舊住宅的市場定位也差不多。這絕對不是一般香港家庭能支付的樓價,甚至大部分所謂中產也無法企及。當然,我們可相信 Angie 與 Pat 昔日建家於此時,樓價遠沒有這麼瘋狂,兩人當年共同經營紡織成衣廠,經濟條件理應頗算不錯,最後賣廠套現買樓退休,可以應付此樓價,也是合理而明智之舉。這樣的理想居所,死後引人覬覦,雖是「家人」也反目,在香港人普遍為居住而煩躁的背景下也不意外。導演選址於此,符合兩人的出身,切合故事的發展,而且一方面側見紡織業的盛衰,一方面反映近二三十年樓價飆升的瘋狂,也見其寫香港故事的用意。

吃過早餐,主角兩人到街市、到花店,準備中秋自煮聚餐,這兩個地方都是可讓她倆安心通行之處︰在前者兩人手挽手輕鬆自若,菜檔肉檔檔主們對她倆都親切好客(《叔.叔》也有同行逛街市情景,同樣拍得出色,兩位叔叔相處溫馨,但就沒她倆親密了);在後者則有同志好友,既有相近的中產品味,也是扶持互助的社會友朋。這兩個不是「家」的場所,也許更令她倆有「家」的感覺。

《從今以後》是女同性戀故事,也是非常在地的香港「家」的哀歌。家,說的既是「家人」,也是「家庭 / 家族」,更是關乎「家居」;是「生活」和「觀念」安在之所,也是「心靈」和「身體」的歸處。可是「家」同時也可以拒人千里、極端排他的地方,就算是相識數十年,情同至親,一旦反臉不當是「家人」,「家」就是互相傷害至深的地獄。近年《鬼同你住》和《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至親爭奪遺產的醜態、控訴高樓價難以安居的苦況,笑中有淚;《從今以後》討論同性戀伴侶在傳統家庭裡的身份之拒與納,以居所寫常情,卻是情深又唏噓,教人笑不起來。

準備好餸菜,就是 Angie 與 Pat 及其兄長一家共十人的中秋聚餐,是《從今以後》的關鍵情節,導演用上頗長的篇幅鋪墊和敘述。飯前 Angie、阿美(許素瑩)與 Fanny(廖子妤)在廚房的對話,既交代了角色幽微的關係和恩怨(Angie 與大嫂阿美感情不薄,但終心有芥蒂,Fanny 與 Angie 的關係竟比生母更親,也別有故事),也暗示後來的分家爭議;阿成(太保)在露台點煙輕歎,亦表露了這位「一家之主」難以開口的心事。一個家庭,兩處空間,幾種憂愁。到得同檯食飯,飲食暢懷,是全片難得的歡樂時刻。這場戲攝影機在圓桌旁緩移觀察,帶點距離,但也足夠貼身,非常精準而自然地捕捉到角色之間和人隙之間的互動和反應。我請教過攝影師梁銘佳,他說這一場戲「我們是兩部機都在 track 上,我同 B 機都會熟讀劇本和看綵排。想要的感覺是好像身歷其境地捉到,但又不是太設計」,換句話說,這是導演、攝影和剪接高度配合的效果,從編寫劇本、事前排戲到現場拍攝、後期篩選剪輯,上下都準確掌握劇情需要、敘事節奏、感情表達,是以每個鏡頭都恰到好處,人人都有戲,不多不少。電影的「空間感」,不一定指地貌之大小闊窄,而是人與人之間肉身距離的佈置。這頓中秋晚飯,Angie 親自下廚做了 Victor(梁仲恆)最喜歡的咖哩炒蟹,Pat 則開了一支「山崎 18 年」純麥威士忌共同分享,還說市值八千元,將來或有機會炒至以萬計的高價。太保一家吃得開心,但也不無尷尬。她倆自是出於好意,毫無炫耀之心,但這一蟹一酒,皆是基層家庭平日無緣染指的美食,導演以這場食事突出了兩個家庭的階級差異,也隱伏著後來的爭端。

《從今以後》是女同性戀故事,也是非常在地的香港「家」的哀歌。家,說的既是「家人」,也是「家庭 / 家族」,更是關乎「家居」;是「生活」和「觀念」安在之所,也是「心靈」和「身體」的歸處。可是「家」同時也可以拒人千里、極端排他的地方,就算是相識數十年,情同至親,一旦反臉不當是「家人」,「家」就是互相傷害至深的地獄。近年《鬼同你住》和《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至親爭奪遺產的醜態、控訴高樓價難以安居的苦況,笑中有淚;《從今以後》討論同性戀伴侶在傳統家庭裡的身份之拒與納,以居所寫常情,卻是情深又唏噓,教人笑不起來。

阿成這一家到底是怎樣的家庭?阿成、阿美和 Victor 住在觀塘順利邨,是基層人物。順利邨前身是「七號墳場」,公共屋邨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落成入伙,一般單位面積約為三四百平方呎,要住三個成年人,也是香港常態,但 Victor 想有私人空間,就不太可能了,只能在客飯廳以小型電腦桌當模型檯,發自己的上車與跑車夢。筆者小時候的局所也差不多大小,直至投身社會多年才有改善,看到此節也有共鳴。導演有一幕拍攝父母子三人共餐,吃的是發泡膠盒飯,不知是否每晚如此,但也可見其家居空間和日常飲食的質素與 Pat 和 Angie 兩位主角相差甚遠。導演特別拍到阿成和美的工作情況,點出其窮苦淡哀的生活。阿成是傳統家庭的所謂一家之主形象,沉默寡言,任停車場保安,在職場上也是忍氣吞聲,只能透過肩扛家庭責任保留自尊,是以會發脾氣說「唔通我連阿妹的喪事都搞唔掂?」(大意);阿美則是典型的錙銖必較的師奶模樣,在九龍塘時鐘酒店當清潔工人,勤勞地洗抹,累了,靜靜地點起殘煙,平日話多又易不自覺得罪人,這時也只能偷空在客房中獨自透氣。中產家庭也許可以躲在自己睡房飲泣,基層家庭往往要在「家」之外,才能表現真實情感。這場戲許素瑩演得非常好,同是洗廁所,就洗得比《新活日常》(Perfect Days)的役所廣司更有勞役感覺。是的,這家人都不是甚麼壞人,但生活逼人,一談到錢財,就連「家人」也顯得無情——更何況是法律上沒有保障的關係?

至於 Victor 和女友 Kitty(梁雍婷)當初在大角咀搵樓希望成家,但收入有限,只能看大南街附近的殘舊洋樓,然而沒有電梯上樓、只有不通風的洗手間的狹小空間,同樓還有疑似色情架步的按摩店,龍蛇混雜,對比何文田,自是兩個世界。與「電影朝聖」版主王冠豪閒聊,提到他們在奧運站附近找地產經紀,到大南街附近睇樓也不奇怪,但地產經紀向他倆推銷在土瓜灣的傲雲峯,地理上就稍遠了。傲雲峯是 2004 年落成的住宅,平均四五百呎面積,七八百萬的樓價,目標銷售對象是中產家庭,Victor 未有固定職業,自然只能望「雲」輕歎。事實上兩人就是買得起傲雲峯,也遠遠不是何文田大廈的水平。編導在這節的地理位置上或有不合理之處,但樓盤的選擇上,卻又很能突顯雙方家庭之不同。《富貴迫人》的千九萬六合彩引爆無數家庭荒謬,《從今以後》的千五萬單位引出各人的自私貪念,兩部戲主題和風格大異,某程度上同樣可視為香港家庭之哀歌。

《從今以後》是女同性戀故事,也是非常在地的香港「家」的哀歌。家,說的既是「家人」,也是「家庭 / 家族」,更是關乎「家居」;是「生活」和「觀念」安在之所,也是「心靈」和「身體」的歸處。可是「家」同時也可以拒人千里、極端排他的地方,就算是相識數十年,情同至親,一旦反臉不當是「家人」,「家」就是互相傷害至深的地獄。近年《鬼同你住》和《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至親爭奪遺產的醜態、控訴高樓價難以安居的苦況,笑中有淚;《從今以後》討論同性戀伴侶在傳統家庭裡的身份之拒與納,以居所寫常情,卻是情深又唏噓,教人笑不起來。

Fanny(廖子妤)是大女兒,很早就「離家出走」嫁予他人,既是與母親關係不佳,也可能是不滿公共屋邨的居住環境吧。現在她和丈夫和兒女住在「怪獸大廈」,地方狹小,牆板會遭老鼠咬穿,大廈人口也是來自五湖四海,不容易通聲氣。《叔.叔》曾在鰂魚涌海裕街海旁取景,戲中的兩位主角阿柏和阿海同樣有窮富之別(差距卻沒本片的兩家人那麼大),《從今以後》再次來到鰂魚涌,也是個有趣的呼應。Victor 和 Fanny 本來都是深受 Angie 與 Pat 喜愛和恩賜的後輩,某程度上甚至可視為親兒女的存在,結果卻是傷害 Angie 甚深,導演沒有冷嘲熱諷和辛辣批判,只是淡然描述,無情者都是可憐人。這不是要觀眾原諒廖梁,只是各有自因,反觀自照,可以讓觀眾更明白傳統思想、社會觀念、經濟環境、法律制度如何深深地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情緒、想法和決定,不好胡亂卸責,也不以有色眼鏡待人。

《從今以後》是女同性戀故事,也是非常在地的香港「家」的哀歌。家,說的既是「家人」,也是「家庭 / 家族」,更是關乎「家居」;是「生活」和「觀念」安在之所,也是「心靈」和「身體」的歸處。可是「家」同時也可以拒人千里、極端排他的地方,就算是相識數十年,情同至親,一旦反臉不當是「家人」,「家」就是互相傷害至深的地獄。近年《鬼同你住》和《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至親爭奪遺產的醜態、控訴高樓價難以安居的苦況,笑中有淚;《從今以後》討論同性戀伴侶在傳統家庭裡的身份之拒與納,以居所寫常情,卻是情深又唏噓,教人笑不起來。

當然,最可憐者始終是 Angie 這角色。女同性戀者在社會上容易被「接受」,較男同性戀者少與原生家庭發生衝突,但在關鍵時刻,卻更容易遭家庭冷待。電影中段寫她回到沙頭角鹿頸的郊外小村探望老父老母,就拍出了另一種「家」的形態︰傳統華人社會夫唱婦隨的小康生活,兩老人一唐狗,父看報紙母開口,表面看似和順,其實可能是幾十年的男女不平等,Angie 是親女兒,從言詞間觀眾能知道兩老明白到女兒是同性戀者的事實,但我們同樣也輕易看到,老父其實一直介懷,始終難脫傳統社會對同性戀者的不了解。Angie 大抵不是沒有想過,假如失去何文田愛巢,能否回到這個祖家隱居,但這次探望,即知難與父母同住,孝心歸孝心,觀念不同就決難回頭。傳統村屋開放的空間,其實是無從隱匿私事的殘酷地。有論者認為《從今以後》兩主角同居數十年來未曾(往海外)辦結婚、未立遺囑,於理不合,實是謬矣︰先不說導演和學者監製鄧芝珊在搜集資料、編寫劇本時有大量真實事例為本,老一輩(Pat 和 Angie 都六七十歲了)心理上易拖延也是常態,想講人情,不想事事訴諸法律,但偏偏這樣對維持關係未必最有幫助。再者觀眾看到 Angie 和 Pat 兩人各自的家庭背景、工作經歷、家居裝潢,也能感受到她倆頗受傳統因子影響,有那樣的決定並不奇怪。此處再岔一筆︰飾演 Angie 父母的是丁羽和梁愛,都是自粵語片時代已活躍的演員,今年都八九十歲了,演這角色不必多言,一句話一個表情就見心態,導演選角之佳,在此也可見一斑。

《從今以後》是女同性戀故事,也是非常在地的香港「家」的哀歌。家,說的既是「家人」,也是「家庭 / 家族」,更是關乎「家居」;是「生活」和「觀念」安在之所,也是「心靈」和「身體」的歸處。可是「家」同時也可以拒人千里、極端排他的地方,就算是相識數十年,情同至親,一旦反臉不當是「家人」,「家」就是互相傷害至深的地獄。近年《鬼同你住》和《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至親爭奪遺產的醜態、控訴高樓價難以安居的苦況,笑中有淚;《從今以後》討論同性戀伴侶在傳統家庭裡的身份之拒與納,以居所寫常情,卻是情深又唏噓,教人笑不起來。

《從今以後》是個情節簡單而內容豐富的故事,有關香港女同性戀者的處境、法律和權益等討論,有不少訪問和評論寫得很深入,本片只分析電影如何利用五種「家」的空間(何文田、順利邨、大南街、鰂魚涌、沙頭角)書寫人物和議題,內容淺陋,只希望能提供一個簡明的角度,與觀眾一起欣賞編與導的心思。事實上,若真的要去數算,Pat 的骨灰龕位,也可說是死後之「家」,這和她當初希望海葬的意願大異,骨灰龕位迫狹而固定,隨水飄遊開放而流動,兩者的差異可開啟第六種「家」的討論,這可能也是編導和一眾同志的願望,但篇幅所限,此處就留給觀眾思考了。我們且回到電影的開首和結尾︰倘若目前這個社會尚未足夠進步,使同性戀者處處難以成「家」,連愛巢也可以輕易失去,Angie 與 Pat 的「此心安處」到底在何方?記憶留在青山綠野,既是此情可待成追憶,永遠懷念昔日自由自在相親相愛的行山時光,也在表示於大自然之中,再無偏見,眾生平等,可以率性返自然,做自己,親愛人。終幕的情深一吻,令人感動,也有劇情上的必要。沒有了「家」的束縛,才是「家」的真正開始。

緊貼最新影視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FilmBurns 電影薪火」Facebook 專頁 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