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非常複雜的矛盾和張力正是由此而來:當伊莉莎白潛行滲透入嘉麗絲生命的每個細節時,嘉麗絲當然也察覺到,並且也會迴避、抵抗、反擊。嘉麗絲對伊莉莎白這個陌生人表面友善,但也不完全信任她;伊莉莎白明顯帶有目的而來,但她與嘉麗絲一家的接觸也非常坦白見誠。然而,電影一路發展下去,不論是伊莉莎白還是嘉麗絲,兩人都無法掌控全局,無法確切地把握那些「邊界」。《五月》去到後段,我們可以看到,嘉麗絲和伊莉莎白對自己和周遭的認知,都遭到徹底的動搖。
或許伊莉莎白花了很長的時間在嘉麗絲身邊,但最後她對嘉麗絲可能仍是一無所知。電影最後的畢業禮,嘉麗絲漫不經心的兩句,就讓伊莉莎白知道嘉麗絲才是在角力中佔上風的那個。伊莉莎白聞言之後不由自主的顫抖,大概就是那種在「邊界」之間失足墮下,對自己和自己所知道的現實失去把握的驚懼吧。《五月》最後一幕,我們看到伊莉莎白正在拍攝,重現嘉麗絲當年與未成年的 Joe 發生關係的一幕。伊莉莎白在鏡頭前把嘉麗絲演得風騷,言語間都是明刀明槍的挑逗;坦白說,這其實是對嘉麗絲最陳套、最「無腦」的演繹。伊莉莎白在電影後段,看過一段由其他替身演員演出的模擬錄映片段,他們的演出不也是這樣嗎?將嘉麗絲演成一個別有用心、要「吃掉」小鮮肉的蕩婦人,這不就是大家一直對嘉麗絲的理解 / 誤解嗎?換句話說,從伊莉莎白最後的演出來看,她扭盡六壬也接近不了嘉麗絲這個陌生女人的内核。
伊莉莎白在片中有兩次曾經提及,她覺得自己將要接近某種真實,某種關於嘉麗絲本質的真實。彷彿那裡是有一個具體的、確切名為「真實」之物,可以被看見、被捕捉。但如果實際上並非如此呢?如果嘉麗絲所展現的每一面都有它真實的成份,嘉麗絲本身就是充滿矛盾而流動不定——你到底要怎麼去捕捉她呢?到最後,伊莉莎白很可能連自己也不十分了解。她會完全知道自己對身邊的人帶來的後果和影響嗎?似乎她也有不太自覺的部分。今時今日的世道愈趨黑白分明,大眾主流愈見道德化,對於人性的曖昧和複雜,更加難有理解和細嚼的空間。《五月》絕對是一部不從俗的電影,片中的每一場戲,都在考驗、刺激我們對人際關係、對感情、對自我認知的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