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慎入)《媽媽!》(Mother!)難明白嗎?故事很簡單,中年詩人跟年輕妻子隱居深郊大宅,詩人每天等靈感到,妻子努力把殘舊大宅翻新和照顧丈夫的起居飲食。一天,一名老醫生闖入,借宿一宵。翌日,醫生太太找上門來,一併住進大宅。然後越惹越多人來,還搞出命案,情況失控。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媽媽!》:寓言應該任人解讀

【影評】《媽媽!》:寓言應該任人解讀

(劇透慎入)《媽媽!》(Mother!)難明白嗎?故事很簡單,中年詩人跟年輕妻子隱居深郊大宅,詩人每天等靈感到,妻子努力把殘舊大宅翻新和照顧丈夫的起居飲食。一天,一名老醫生闖入,借宿一宵。翌日,醫生太太找上門來,一併住進大宅。然後越惹越多人來,還搞出命案,情況失控。

故事不難明,那寓意呢?也不難啊。因為導演艾朗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和女主角珍妮花羅倫絲(Jennifer Lawrence)在宣傳期已不厭其煩提供解讀,說電影隱含宗教和環保信息,故事其實是聖經創世記的變奏,積維爾巴頓(Javier Bardem)飾演的詩人是創世者,珍妮花羅倫絲飾演的妻子是伊甸園,其後闖入的醫生夫婦(分別由艾哈利斯(Ed Harris)和米雪菲花(Michelle Pfeiffer)飾演)是亞當夏娃,而電影其中一個重要劇情當然就是重演該隱與亞伯兄弟相殘的故事了。

最好像白紙一張入場

如此清楚明瞭的對號入座,最沒想像力的觀眾都不會投訴看不明白吧?但很多時看電影最大的樂趣不是要看得懂甚麼或搞清楚甚麼道理,而是要享受那兩小時啊。如果要從《媽媽!》這齣電影得到最大的樂趣,我建議最好甚麼宣傳文章和影評都不看,像白紙一般入場,看完後自己解讀或再找其他資料看。

我就是抱著這種態度去看《媽媽!》,可惜在開場前幾小時,還是不小心在網上看到蘋果日報娛樂版的標題「驚慄包裝環保」,白紙上有了環保這一筆,是觀影過程的小小遺憾。

因為我事前對劇情一無所知,而《媽媽!》的故事簡單得來又不遁一般套路發展,永遠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甚麼,我大致上看得很開心。電影其實拍得不隱晦,很快就讓你知道這是一個寓言而非真實故事,例如所有角色都沒有名字,每個人都來歷不明,有些處理手法又很誇張等等。既然知道是寓言,觀眾很快就會想:導演到底想借這故事說甚麼呢?而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劇透慎入)《媽媽!》(Mother!)難明白嗎?故事很簡單,中年詩人跟年輕妻子隱居深郊大宅,詩人每天等靈感到,妻子努力把殘舊大宅翻新和照顧丈夫的起居飲食。一天,一名老醫生闖入,借宿一宵。翌日,醫生太太找上門來,一併住進大宅。然後越惹越多人來,還搞出命案,情況失控。

清楚明白的限制

我因為小時候唸天主教學校,對很多聖經故事耳熟能詳,很快就看到電影中跟創世記吻合之處。到電影後段,詩人妻子生下孩子,她極力想保護他,不想讓其他人看到孩子,但詩人卻趁妻子熟睡時將孩子抱走,讓屋內的群眾膜拜,結果孩子被群眾弄死了。

這一段很容易會讓人想到耶穌為救世人被釘十字架的故事。我看的時候也在想,有趣啊,導演是不是想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故事呢?從小讀聖經故事都沒人解釋過聖母的心態,知道自己的兒子是救世主,又知道他必要死,內心會有甚麼想法呢?妻子最後放火燒燬大它又算不算一種聖母的報復呢?

而聖經和宗教絕不是這齣電影唯一的解讀方式。除了宗教和環保外,我看的時候還想到詩人的角色是代表了創作人的殘忍和傲慢,身邊所有痛苦在他來說也只是靈感泉源。不斷湧入的人群又令人想到歐洲的難民潮,說故事是歡迎難民的左膠跟保家衛國的傳統白人對壘,也說得通啊。

我看完電影後就放心去看其他人寫的影評。文章百花齊放,絕不只宗教和環保這兩種解讀。有人說電影就是表達男人的理性和女性直覺的分別;另外又有一篇寫得很出色的說電影其實是關於焦慮,大宅是我們的腦袋,詩人妻子是意識,詩人是潛意識,不斷湧入的人是生活中各種焦慮源頭。潛意識是焦慮收容所,最終會將意識淹沒。

自己想了這麼多,又看了很多篇文章後,終於來到我對電影的第一個疑問:電影既然拍得不難明白,解讀空間又無限廣闊,為甚麼導演和主角要開宗明義告訴我們電影的主旨是甚麼呢?為甚麼不鼓勵觀眾自由解讀?真的怕觀眾看不明白?是對自己沒信心?還是對觀眾太沒信心了?「有可能看不明白」真的那麼趕客嗎?

(劇透慎入)《媽媽!》(Mother!)難明白嗎?故事很簡單,中年詩人跟年輕妻子隱居深郊大宅,詩人每天等靈感到,妻子努力把殘舊大宅翻新和照顧丈夫的起居飲食。一天,一名老醫生闖入,借宿一宵。翌日,醫生太太找上門來,一併住進大宅。然後越惹越多人來,還搞出命案,情況失控。

第二個疑問

然後就是我對電影的第二個疑問:環保不是甚麼深奧的課題,愛護環境,珍惜所有都是很顯淺的道理,電影在這方面亦沒有提出甚麼更新穎的想法或深刻的思考。要表達這簡單的道理,值得大費周章拍一齣不討好的電影嗎?

所以我想雖然詩人妻子電影末段時大喊了一句「他們不肯聽!(They won't listen!)」像是環保分子對自私愚昧大眾的當頭棒喝,電影最核心的主題仍是宗教多於環保。

《媽媽!》最挑戰宗教的是它不只批判人的自私和愚昧,它更批判詩人飾演的創世者,即是上帝。以我有限的宗教知識,不論天主教和基督教都相信神愛世人,世間的悲劇不因神不愛我們或不理我們,而是因為神愛人,祂給了人自由,悲劇都是人為的(不是人為的悲劇就大抵是神的考驗或上帝早有預備或神有祂更大的考量云云)。

在《媽媽!》的敍事世界,詩人代表的神不見得很愛人,他只是需要他們的崇拜。率先破壞伊甸園的就是創造者。觀眾甚至覺得詩人樂意見到各種苦難,瘋狂和苦難都是由他創造,一切都是他的創造遊戲,而且他會樂此不疲地玩這個遊戲。

憎恨神是怎樣的一種思想呢?我在網上找到 misotheism 這個字,但卻找不到中文翻譯,可以把它譯做惡神論或厭神論嗎?

無神論者壓根兒不相信神、永生,甚至靈魂;misotheists 相反,他們相信有神,並相信祂有強大力量,卻覺得神不愛人,要憎恨祂,批判祂。在虔誠教徒心目中,以上兩種人,誰離神更遠?教宗方濟各好像說過善良的無神論者死後也能得到耶穌的救贖上天堂,那 misotheists 呢?

這是我看完電影後的第三個疑問。

(劇透慎入)《媽媽!》(Mother!)難明白嗎?故事很簡單,中年詩人跟年輕妻子隱居深郊大宅,詩人每天等靈感到,妻子努力把殘舊大宅翻新和照顧丈夫的起居飲食。一天,一名老醫生闖入,借宿一宵。翌日,醫生太太找上門來,一併住進大宅。然後越惹越多人來,還搞出命案,情況失控。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