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Black Mirror)以其獨特的構思——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極具創意的劇本,贏得全球劇迷好評。播放兩季之後,交由 Netflix 接棒製作,英劇變美劇,更令它的熱潮一發不可收拾。等了一年,《黑鏡》第 4 季終於推出(鐵定 12 月 29 日下午上架,方便大家周末一口氣煲晒?),究竟這次所講的科技,又為人們帶來甚麼副作用?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短評】《黑鏡》第 4 季:科技使人失去理性

【短評】《黑鏡》第 4 季:科技使人失去理性

《黑鏡》(Black Mirror)以其獨特的構思——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極具創意的劇本,贏得全球劇迷好評。播放兩季之後,交由 Netflix 接棒製作,英劇變美劇,更令它的熱潮一發不可收拾。等了一年,《黑鏡》第 4 季終於推出(鐵定 12 月 29 日下午上架,方便大家周末一口氣煲晒?),究竟這次所講的科技,又為人們帶來甚麼副作用?

Netflix 接手後,已決定會一口氣製作 12 集,不過他們將之分成兩季推出,去年我們看了 6 集,今年趕及年底推出另外 6 集。到了第 4 季,其實好多好橋都出得七七八八,老實說很難再有看第 1 季時的雀躍感覺,不過當中有非完全沒有驚喜,Charlie Brooker 的創意與靈感還未乾塘。

(以下可能含很輕微的劇透)

和上一季一樣,這次也邀請了一些拍開電影的導演參與,而且名字更加響噹噹。譬如《天使方舟》(Arkangel)就由影后茱迪科士打(Jodie Foster)執導,講述母親對女兒過份監控,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這個題材可謂「開正佢嗰瓣」。《鱷魚》(Crocodile)由 John Hillcoat 執導,他的近作《無法無天》(Lawless)和《999 犯罪禁區》(Triple 9)都有凌厲的影像,換來了不少讚賞;《鱷魚》則換上凄冷的包裝,全劇在冰島拍攝,講到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有辦法擷取別人的記憶。這一集出奇地正面,科技成為了緝凶的好幫手,和《黑鏡》過往的作風有點不一樣,不過整體略嫌平淡,未有帶來很大的驚喜(包括那個本想達到意想不到效果的結局)。

《黑鏡》(Black Mirror)以其獨特的構思——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極具創意的劇本,贏得全球劇迷好評。播放兩季之後,交由 Netflix 接棒製作,英劇變美劇,更令它的熱潮一發不可收拾。等了一年,《黑鏡》第 4 季終於推出(鐵定 12 月 29 日下午上架,方便大家周末一口氣煲晒?),究竟這次所講的科技,又為人們帶來甚麼副作用?
《鱷魚》(Crocodile)

《黑鏡》(Black Mirror)以其獨特的構思——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極具創意的劇本,贏得全球劇迷好評。播放兩季之後,交由 Netflix 接棒製作,英劇變美劇,更令它的熱潮一發不可收拾。等了一年,《黑鏡》第 4 季終於推出(鐵定 12 月 29 日下午上架,方便大家周末一口氣煲晒?),究竟這次所講的科技,又為人們帶來甚麼副作用?
《金屬首》(Metalhead)

這一季最風格化的一集,反而是 David Slade 執導的《金屬首》(Metalhead)。黑白影像、極簡的對白,營造了相當荒涼、陰寒的氣氛。短短 40 分鐘的這一集,講述女主角因闖入貨倉而被一隻負責守衛的機械狗追殺,編導要探討的問題是:這類有一點智能的機械設計,會帶來甚麼不可預計的惡果嗎?又該如何控制它?值得一提是,這隻機械狗是全 CG 繪製而成,但完全融入了現實環境。

《黑鏡》(Black Mirror)以其獨特的構思——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極具創意的劇本,贏得全球劇迷好評。播放兩季之後,交由 Netflix 接棒製作,英劇變美劇,更令它的熱潮一發不可收拾。等了一年,《黑鏡》第 4 季終於推出(鐵定 12 月 29 日下午上架,方便大家周末一口氣煲晒?),究竟這次所講的科技,又為人們帶來甚麼副作用?
《星艦卡李斯特號》(U.S.S. Callister)

如果要為整季概括一個主題,大概就是科技使人失去理性,首尾兩集《星艦卡李斯特號》(U.S.S. Callister)和《暗黑博物館》(Black Museum)尤其能表達這個主題。前者單看劇照你會以為是戲謔《星空奇遇記》(Star Trek),但實情完全無關,那是一個遊戲畫面罷了。劇中的主角是一名遊戲設計者,他可以把同事進行「數碼複製」,放入「虛擬實境」之中,遊戲由他操控,可以為所欲為。這一集最過癮的設計是,虛擬同事反過來叫現實世界的自己拯救她,真亦假時假亦真,也令主角得到應有的下場,無法從虛擬世界叫醒自己。

《暗黑博物館》(Black Museum)也有「好橋」,很《黑鏡》,講新科技讓人可以感受別人的感官,劇中一名醫生就藉此感受病人的痛楚,更能對症下藥,可是他也濫用了這個科技,不單用來提升性愛時的興奮程度,更「痛上癮」要以自殘獲得快感。不過,這不過是劇集的一小部分罷了,真正的重點是意識移植到別人的腦袋,從而衍生了種種問題,劇情可謂峰迴路轉。

《黑鏡》(Black Mirror)以其獨特的構思——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極具創意的劇本,贏得全球劇迷好評。播放兩季之後,交由 Netflix 接棒製作,英劇變美劇,更令它的熱潮一發不可收拾。等了一年,《黑鏡》第 4 季終於推出(鐵定 12 月 29 日下午上架,方便大家周末一口氣煲晒?),究竟這次所講的科技,又為人們帶來甚麼副作用?
《暗黑博物館》(Black Museum)

6 集當中,以《絞死唱片騎士》(Hang the DJ)最有趣,也最能與現時的世界接軌。劇中講到將來會有一個類似 Tinder 加 Siri 的交友 app,靠演算法安排男女結識情人,並會計算出一個可走在一起的「期限」,短則數小時,長則三五七年,但絕不能違規,否則會被捉拿。男女主角本來早就碰面,而且互相都很有感覺,卻因為這個「期限」,無法愛得更長久,於是決定「逃離」。這一集由頭到尾精彩,最後還來一個扭橋,然後你便會明白為甚麼這一集喚作「Hang the DJ」,如果,你有聽過英國樂隊 The Smiths 的名作〈Panic〉,該會被 chorus 不斷重複的「Hang the DJ」洗腦,而歌曲背後的意義和這個劇其實如出一轍。

《黑鏡》(Black Mirror)以其獨特的構思——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極具創意的劇本,贏得全球劇迷好評。播放兩季之後,交由 Netflix 接棒製作,英劇變美劇,更令它的熱潮一發不可收拾。等了一年,《黑鏡》第 4 季終於推出(鐵定 12 月 29 日下午上架,方便大家周末一口氣煲晒?),究竟這次所講的科技,又為人們帶來甚麼副作用?
《絞死唱片騎士》(Hang the DJ)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