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討論度最高的「電影」,非強國製造的《中國隊長之中隊崛起》(前名《孤膽行動》)莫屬。恕大叔不才,即使勉強地撐開眼捱足 1 小時,也不明白故事之來龍去脈,劇本意識之流比《富春山居圖》更甚,基本上只能說有畫面有聲音有對白⋯⋯該是地球人的手筆吧?Anyway,絕不建議你挑戰極限,時間不該這樣浪費——它是「流意識」,即係:件事好流,絕非劉以鬯作品的「意識流」。
這星期討論度最高的「電影」,非強國製造的《中國隊長之中隊崛起》(前名《孤膽行動》)莫屬。恕大叔不才,即使勉強地撐開眼捱足 1 小時,也不明白故事之來龍去脈,劇本意識之流比《富春山居圖》更甚,基本上只能說有畫面有聲音有對白⋯⋯該是地球人的手筆吧?Anyway,絕不建議你挑戰極限,時間不該這樣浪費——它是「流意識」,即係:件事好流,絕非劉以鬯作品的「意識流」。
在非洲,每 60 秒就有一分鐘過去;在世界,幾乎每分鐘都有影視作品誕生。而影視串流平台的崛起,如強國的愛奇藝或我們熟悉的 Netflix,就大規模發行多如繁星的影視作品,但十之其九皆為「爛片」。假如你在愛奇藝用「孫悟空」作關鍵字搜索,隨時能找出超過 10 部以上「網片」——由武打到轉生現代人,類型包羅萬有,但可觀程度就⋯⋯香港電影人亦有參與製作這類數百萬成本的「網片」,如沒有江湖氣息的正氣「江湖」片《血戰銅鑼灣》系列。
去到遍及全球的 Netflix,情況亦好不到哪裡去。歐、美、日、韓、泰、台甚至中國,要多爛有多爛,即使有人工智能「推片」,但中伏指數仍然極高。好些自家製作品直情是殺掉腦細胞的慢性毒藥。飲可樂令人致肥,看 Netflix 亦可令你變蠢。
有人問︰為何串流平台愈發達,就愈多「爛片」。首先,業界人士會跟你說︰「不要講個『爛』字,是百花齊放!」無錯,對影視界來說,愈多平台上線,代表內容的需求就愈高,亦更願意投資或採購發行權。
須知道,電影發行本身是有相當風險的燒錢生意。大片廠還好,在投資一刻還可控制劇本;獨立發行商卻只在電影市場「買片花」,單純評價劇本,與製作商(或總代理)討價還價,之後只得望天打掛,祈求一切順利。但即使電影拍好,也不等於市場會受落,隨時觀眾劣評,票房失利,投資本金等於射落大海。所以,買手本身已做好把關工作,減少買爛貨的機會;其次,戲院亦有排片同事決定電影之上映場次,若作品質素太差,自不會安排上映。簡單講,市場自行調節,已篩走一堆「爛片」。而無人願意發行的電影,不是變成收費電視電影,便是直接在製作地區發行影諜,或直接消失。
但如之前所說,串流平台對影視作品有極高需求,在大手投入自家製作之同時,亦不斷搶購獨立製作,或從大片廠購入他們不願發行的作品,如最近的《窺密》(Netflix 發行,購自迪士尼)或《滅絕》(Netflix 發行,購自派拉蒙)。別人退縮我勇武,串流平台但求豐富片庫,瘋狂(用低價)搜購影視作品;強國的情況亦相似,大量投資低成本作品。影視平台以固定月費或 / 及廣告費等渠道賺取收入,再透過點擊與片主分紅,在月費保本,加上微博的分紅制「保底」下,串流平台無須承受電影發行商的高風險。串流平台愈多,市場就愈百花齊放,因為影視作品愈容易覓得發行商;同時,因為電影採購市場競爭更大,某程度上發行商們亦需要「搶貨」,片花更容易賣出。
另一點值得大家留意,即使片再「爛」也好,觀眾總會花些少時間看吧?如是者,他們就留在平台之上,對串流平台來說屬好事一樁,觀眾愈願意花時間在服務之上,串流平台就成功防止觀眾流失。看不完爛片,看多遍《老友記》(Friends)又何嚐不可呢?
所以,發行市場愈多買家,需求愈大,觀眾可看的影視作品就更多。與此同時,觀眾亦有更多機會接觸過往沒機會接觸的「爛片」。但引述行家朋友所言,市場百花齊放,人人有工開,有何問題呢?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