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權爭戰》在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率先放映,據知最初票房不是十分理想。這可能是片名看起來有點嚴肅,雖已說明為「權爭戰」,略帶狠勁,觀眾也要入場看過之後,才發現這部電影原來多麼「刺激」,尾聲更可說是驚心動魄,有讓人如坐針氈之感。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監護權爭戰》:結尾爆發張力十足

【影評】《監護權爭戰》:結尾爆發張力十足

《監護權爭戰》在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率先放映,據知最初票房不是十分理想。這可能是片名看起來有點嚴肅,雖已說明為「權爭戰」,略帶狠勁,觀眾也要入場看過之後,才發現這部電影原來多麼「刺激」,尾聲更可說是驚心動魄,有讓人如坐針氈之感。

《監護權爭戰》的開首的確會讓人以為這是一部口水多過浪花的悶戲,兩公婆辦理離婚,律師向他們解釋撫養權的判決結果;有暴力傾向的父親成功為自己辯護,與前妻共同擁有兒子的監護權,可輪流跟兒子相處。這一場不短,很多對白,卻簡潔地交代了一些前因。

《監護權爭戰》是法國導演 Xavier Legrand 的首部長片,不單殺入了威尼斯影展,還得到最佳導演獎,成績斐然。數年前他拍了一部短片《失去一切之前》(台譯,英文片名為 Just Before Losing Everything),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提名,也是講述一名妻子千方百計逃離「危險」丈夫(事實上角色名字是一樣的,演員亦同樣是 Léa Drucker 和 Denis Ménochet),觀眾可以視《監護權爭戰》為一部延續篇。

當然,觀眾不必先找短片來看(大概也不易找),一樣可以看得懂《監護權爭戰》,這絕對是一部可獨立觀賞的作品。

《監護權爭戰》在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率先放映,據知最初票房不是十分理想。這可能是片名看起來有點嚴肅,雖已說明為「權爭戰」,略帶狠勁,觀眾也要入場看過之後,才發現這部電影原來多麼「刺激」,尾聲更可說是驚心動魄,有讓人如坐針氈之感。

Denis Ménochet 飾演的暴力丈夫 Antoine,最在意的其實並不是爭回兒子的撫養權,他真正的目的是藉此接近妻子 Miriam,希望她能回到自己身邊。

電影前大半部分的拍攝手法相對平實,沒有太多花巧,只在細節之中反映 Antoine 的暴力個性。譬如他帶兒子跟祖父母吃飯,便不歡而散。Miriam 想盡辦法擺脫他,他利用兒子試圖查出其真正住處所在,電影的戲劇性張力亦因而漸漸築起。到了尾聲真正暴力的場面將要發生時,便有了足夠的基礎使人信服,投入感大增。

《監護權爭戰》甚至乎沒有花太多篇幅去講道理,這些家庭倫常問題,導演選擇了以類型片的格局,透過建立懸疑、驚悚的氣氛,去讓觀眾感受其可怕。唯獨女兒那條看似不起眼、有點格格不入的故事線例外,這一段講述了父母離異、兼有家暴問題下成長的孩子,大多反叛,而且渴望獨立生活,遠離一切不快。家暴的遺害,導演不想略過不談。據知在法國,每兩日半就有一個女人死於家暴,情況嚴重。

《監護權爭戰》在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率先放映,據知最初票房不是十分理想。這可能是片名看起來有點嚴肅,雖已說明為「權爭戰」,略帶狠勁,觀眾也要入場看過之後,才發現這部電影原來多麼「刺激」,尾聲更可說是驚心動魄,有讓人如坐針氈之感。

電影就是在社會現實與懸疑驚悚兩種風格之間徘徊,卻又沒有讓人覺得太過突兀,因為最終指向的還是現實。

毫無疑問,結尾一場最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Antoine 的暴力、Miriam 與兒子的恐懼,達到了最頂點,此前的克制與逃避,就要來一個大爆發。這一場,簡直有如恐怖片般讓人精神緊張。拍門聲、槍聲、Antoine 的狂吼、Miriam 與警方的對話,以至她與兒子的呼吸聲,幾個不同的空間、鏡頭內外的聲音,剪輯在一起後把那份不安感推向高潮,導演掌控氣氛的能力絕對值得一讚。

作為處男作,Xavier Legrand 這部《監護權爭戰》帶有很多不同導演的影子(漢尼卡、戴丹兄弟、查布洛等),個人風格尚待建立,不過看得出潛力無窮,將來的作品值得注視。

《監護權爭戰》在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率先放映,據知最初票房不是十分理想。這可能是片名看起來有點嚴肅,雖已說明為「權爭戰」,略帶狠勁,觀眾也要入場看過之後,才發現這部電影原來多麼「刺激」,尾聲更可說是驚心動魄,有讓人如坐針氈之感。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