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和《樹大招風》的導演之一歐文傑最新的作品叫《非同凡響》,電影中的三位主角,在參與一套特殊學校的音樂劇排練後,從中得到啟發,更加認識自己。很勵志的一個故事,和歐文傑前兩部作品的風格彷彿大相逕庭,難道導演的心態也在這幾年間改變了不少?
《十年》和《樹大招風》的導演之一歐文傑最新的作品叫《非同凡響》,電影中的三位主角,在參與一套特殊學校的音樂劇排練後,從中得到啟發,更加認識自己。很勵志的一個故事,和歐文傑前兩部作品的風格彷彿大相逕庭,難道導演的心態也在這幾年間改變了不少?
事實上,拍攝《非同凡響》的念頭,早於《十年》仍未成為話題時已經萌起。歐文傑說,那時侯為了拍攝一部「微電影」,曾到訪粉嶺一間特殊學校,離開時校長給了他一張 DVD,內裡載著的,就是《非同凡響》中的音樂劇演出錄影。
「恰巧社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想找我拍一部社會性題材的電影,我就想起了那張 DVD,當時我看的時侯就覺得,這會是一個很適合拍成電影的題材」,那時侯《十年》才剛上映,票房慘淡,送飛都無人想睇,卻沒料到隨後竟成為城中話題,「之後演變成反過來有人問我有沒有戲票送出來,於是我就反思一個問題:拍一部電影的價值是甚麼呢?」
歐文傑想到了 DVD 所記錄的那套音樂劇,「會聯想到,可能也有人會問,做這個音樂劇有甚麼價值呢?就像拍《十年》時,大家也不會想到能有甚麼成果,因為每部短片只有 10 萬 budget,怎會想到有那麼多人關注?」結果現在誰會質疑《十年》的「價值」?「我就想『價值』這回事可能是要我們賦予一部作品的,譬如給它一座金像獎,或是接受很多訪問。《非同凡響》裡的那套音樂劇就不同了,沒有人報導,更沒有人會給它任何獎項,但它很值得去講,甚至比《十年》更值得講,好像很平凡,卻其實很不平凡,於是我便很想寫這樣一個故事。」歐文傑拍《非同凡響》,大概就是要賦予這件事一個價值,讓更多人關注。
《十年》和《樹大招風》的政治意涵都相當濃厚,《非同凡響》則是所謂較社會性的題材,風格可說是 180 度轉變,不過歐文傑卻有另一個看法。「我會反問,有甚麼是與政治無關?你也可以說學校是否批一筆錢來搞音樂劇也是政治,當中講到學生考試只求分數,牽涉制度,某程度上也是政治。」話雖如此,歐文傑強調這些「政治標籤」都是坊間給予的,即使是《十年》,創作時也沒有將之定位為一部「政治電影」,只是 5 個創作人表達出對城市的憂慮,寫他們不想見到的將來。「《樹大招風》是一部警匪片,只是展現了某個時代的人的感受,談不上是政治電影。當然,觀眾怎樣解讀都可以,但那都是外在賦予一部作品的,對我來說,只是想呈現香港社會不同年代的狀態而已。」
如果說《樹大招風》是過去的香港,《十年》是未來的香港,那麼,《非同凡響》就是現在的香港。雖然表面上是一部勵志電影,歐文傑卻拍得相當克制、踏實,不會過份正能量,避免流於俗套,更在三條故事線上注入個人對社會的觀察,令劇本佈滿細節,顯得十分豐富。譬如特殊兒童的家長會問做一個音樂劇「有沒有用」,名校中學生前來協助會問「有沒有 value」,都在反映香港人的一些心態。
《非同凡響》的 3 位主角,都因為這個音樂劇而有所改變和啟發,但那種改變卻不是「叮」一聲突然出現的,套用歐文傑的說法,是「因相處而改變」。電影裡很多細節就是要累積這種相處之下帶來的影響,香港人往往怱略了、低估了這股「久而久之」的力量。
歐文傑說,我們上課學習一樣事情,不是在考試時得到高分,就等於學懂了,那是不可能的,更多時侯我們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來深化這些知識,從日常生活中領會這件事情。
「余香凝最初連握手都驚,但因為那些小朋友對她好,她會想留下來。」岑珈其的角色更特別,他的弟弟也是一名特殊兒童,因為沒有真的好好相處過,最初只是利用他來帶手機上大陸賺錢。「他甚至會質疑爸爸,不想帶弟弟外出是因為『樣衰』,但其實那是他自己的想法。」
歐文傑說劇本不是要批判任何人,更多其實是「同情」,片中唯一沒有改變的,可能就是那些名校學生。「我更想問的是為甚麼。當身邊的人、家長都在灌輸下一代某種成功的定義時,他們自自然然就會變成這樣的人。我寫葉童的角色時,也會寫她有她的苦衷,但大家彼此都是有愛的。」
《非同凡響》最終要告訴大家的是,每個人生存可以有不同的價值,而非都要灌溉相同的養份、朝著相同的目標,讓自己「非同凡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人生要燦爛不只有一條方程式。「林嘉華、劉玉翠的角色,也在緊守自己的崗位,一樣是非同凡響的。」
谷祖琳的角色可能是很多香港人的寫照,她只知道要往上爬,迷失到連音樂對她的意義是甚麼都忘記了。「當變幻是恆常時,我們卻追求安穩,不是很有衝突嗎?而上一代可能在追求安穩時,面對很大的壓力,然後他們又會要求下一代做相同的事,卻沒發現世界不斷在變。」
也因為曾經到訪特殊學校,曾經親身接觸特殊兒童,歐文傑從一開始就相信,片中的特殊兒童角色是可以由他們自己親自來飾演的。「都會有綵排、有 training 班,他們都知道是在做戲的。困難不在於他們是特殊小朋友,而是因為他們是小朋友,都會吵吵鬧鬧,但演戲方面要進行的調整,其實和一般演員都差不多。」
歐文傑說最困難反而是協調上的工作,由於拍攝時間十分有限,加上必須要在他們上學,即朝九晚六的時間內拍攝,每場戲最多只能拍兩三個鐘;因為他們會把演戲當成是一個學校活動,夠鐘便要放學。
唯一例外是找來廖子妤飾演一名中度智障學生,雖也曾想過找真實中度智障的人來演,但考慮到協調上的工作會更為繁複,時間關係必須找有經驗的演員擔任,而廖子妤曾在香港電台的劇集演過類似的角色,就更是駕輕就熟。歐文傑也大讚她的表現出色:「她很勤力,雖然戲份不多,但之前的 workshop、綵排從不缺席,會不停揣摩角色如何演繹,片中紮辮一場也是她提議的,亦讓我想到可以寫余香凝幫她紮辮,因而留低,可以說是令整件事豐富了。」
歐文傑笑言拍攝時也經歷過谷祖琳那個角色的情緒,曾對自己說「已經盡咗力」,亦有失控的時候,慶幸最終還是在 22 天的時間內完成了。況且,現時交出來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或者也可以說,拍了一部像《非同凡響》那樣的電影,也很非同凡響吧!
導演:歐文傑
主演:谷祖琳、余香凝、岑珈其
上映日期:10 月 11 日
(夏日國際電視節會率先於 8 月 23 日放映一場)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