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歡《熱血新世紀》(Equals)這個中文片名。雖已說是「新世紀」了,但還是沒甚麼科幻味道;當然,它是要你聯想起《吸血新世紀》,反正都有 Kristen Stewart 主演,但怎說也不到「熱血」的地步。事實上,《熱血新世紀》看來也更像一部愛情電影,還要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那一種,只是如果只賣愛情,未免太浪費其精緻的科幻包裝了。
不太喜歡《熱血新世紀》(Equals)這個中文片名。雖已說是「新世紀」了,但還是沒甚麼科幻味道;當然,它是要你聯想起《吸血新世紀》,反正都有 Kristen Stewart 主演,但怎說也不到「熱血」的地步。事實上,《熱血新世紀》看來也更像一部愛情電影,還要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那一種,只是如果只賣愛情,未免太浪費其精緻的科幻包裝了。
青春愛情以一個科幻外殼包裝,不是甚麼新鮮事,而這也是《熱血新世紀》較為尷尬的地方,沒有很獨特的構思時,便要以細節取勝,但現在卻有點兩頭唔到岸,尤其科幻上的層面,實在稍嫌單薄。據說這是導演 Drake Doremus 的愛情三部曲最終章,前兩部《Like Crazy》和《Breathe In》,都是「現代愛情故事」,於是這次他便探討一下未來的愛情,究竟會是怎麼樣。
電影描繪的未來世界,人類在基因改造之下,再沒有情感,他們在洗腦教育下,以為情感是一種病(戲中稱之為 Switched-On-Syndrome,SOS 綜合症),需要治療。男主角(Nicholas Hoult)就有 SOS 病徵,後來被確診為「第一期」患者;女主角也同樣有這個病,但她嘗試掩飾,這類人叫「hiders」。
不能愛的男女主角偏偏互相有 feel,漸漸發覺愛本是平常事,於是愈愛愈大膽。其後還偷嚐禁果,幾乎性命不保,於是決定「私奔」,逃離這個無愛鬼地方。結果如何?就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劇情發展差不多吧。
如果我們只抽取愛情故事的部分來看,這部戲的確俗不可耐,二十年前看都可能嫌老套(除非來一個「後現代激情篇」),所以,編導怎樣以科幻包裝便成為了重點所在。
編劇 Nathan Parker 來頭也不小,曾寫過《月劫餘生》(Moon,Duncan Jones 導演)的劇本,當年(2009)有過不少好評。不過這次礙於要融入一個愛情故事,真正科幻電影應有的思考部分並不夠多。《熱血新世紀》前大半部分,都是男女主角眉來眼去,情感欲放又收的狀態,靠的只是他們還算漂亮的樣子,以及極簡主義的場景、室內設計、純白服裝和冷冷的單色調畫面,讓觀眾一直有視覺上的享受,否則這樣婆婆媽媽的故事推進,很難讓人有心機看下去。然而你又會明白,他們都沒有情感啊!節奏總不能太快,否則又怎配合故事的調子呢?
可喜的是他們最終都「忍唔住」,在廁所情慾傾瀉,畫面也在這個時候轉到較和暖的色調,只是手法也確實太外露,談不上是甚麼神來之筆。但此後節奏漸漸明快起來,對於觀眾而言始終是好事。
問題是,究竟真正科幻的部分在哪裡呢?故事中段講到一班有 SOS「病患」的「hiders」,原來會有秘密聚會,這一段「hiders」的對話便點出了電影的主題:情感和生存意義的關係究竟在哪裡?這個情感被「消滅」的地方,目的其實是要提高工作效率,當權者相信,七情六慾是阻撓進步、引發不必要事端的東西,只有完全的「理性」才是出路。這樣,世界再沒有戰爭,工作上也不會有辦公室政治,就像片中的角色,每日只是「嘟卡」返工放工,食飯只有「套餐」,即使有人因「病」自殺(或被自殺)亦完全無動於衷,只會關心那個人死了的話,他的工作是否有人頂替。
這種戲劇設計,在真實社會上也不難想像,只是電影以更極端的方式呈現出來罷了。理性與感性如何平衡,管治一間公司甚至一個社會都是很大的學問。比較可惜的是,那個「hiders」的秘密聚會,也僅只是互訴心聲的聚會,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最多也只是協助男女主角逃走,十分無奈。在如此無情的世界裡,男女主角就只能選擇離開來解決問題,實在太悲哀了。如果電影有續集(但相信不會),可不可以來一場革命?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