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電影節短短半個月,這一年還要不配合復活節長假,作為一位「貪心」的影迷,總是疲於奔命。選甚麼電影看也是很傷腦筋的事,心儀導演、演員的新作魅力沒法擋,但影史經典重現大銀幕也是難得的機會,無奈好戲太多、時間太少,實難取捨。很多人還是忍不住先看新片,反正舊戲可以看影碟或網上欣賞,只是有些影史經典,實在不宜在家中觀看,除非你家裡真有影院級的設備吧。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香港國際電影節】為甚麼你必須在大銀幕欣賞這些影史經典?

【香港國際電影節】為甚麼你必須在大銀幕欣賞這些影史經典?

香港國際電影節短短半個月,這一年還要不配合復活節長假,作為一位「貪心」的影迷,總是疲於奔命。選甚麼電影看也是很傷腦筋的事,心儀導演、演員的新作魅力沒法擋,但影史經典重現大銀幕也是難得的機會,無奈好戲太多、時間太少,實難取捨。很多人還是忍不住先看新片,反正舊戲可以看影碟或網上欣賞,只是有些影史經典,實在不宜在家中觀看,除非你家裡真有影院級的設備吧。

為大銀幕而設的壯麗畫面

就以「修復經典」環節為例,一共 8 部電影,從 1927 年到 1976 年的出品都有,最年青的都有「43 歲」,那時候電視機可能只有十幾吋,電影是一個真正截然不同的媒介。

那時候的導演都有「拍電影」的意識,他們不用考慮有些觀眾可能會在電影或手機看,作品放映的場地,必然是戲院。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個經驗:偶爾會聽到年輕人埋怨舊戲的人物太細小,都看不清楚。譬如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要是在一個小小的屏幕觀賞,雙眼一定很累。他們都忘記了,這些電影本來就是為大銀幕而設的,在電視、手機看當然「不清楚」啊!

真正優秀的導演(至少 80 年代以前是),會很清楚自己的作品是為大銀幕而拍的,他想觀眾得到怎樣的效果,絕對心裡有數。本屆電影節「開天闢地:中國第五代導演」環節中,《黃土地》、《盜馬賊》都是這樣的作品,後者的修復版更回復藏語原聲,恐怕坊間也不可能找得到。張藝謀的導演首作《紅高樑》也不容忽視,他標誌的濃烈色彩風格早已有跡可尋,當年成為首部在柏林影展獲金熊獎的中國電影,在華人地區有很大的回響。

香港國際電影節短短半個月,這一年還要不配合復活節長假,作為一位「貪心」的影迷,總是疲於奔命。選甚麼電影看也是很傷腦筋的事,心儀導演、演員的新作魅力沒法擋,但影史經典重現大銀幕也是難得的機會,無奈好戲太多、時間太少,實難取捨。很多人還是忍不住先看新片,反正舊戲可以看影碟或網上欣賞,只是有些影史經典,實在不宜在家中觀看,除非你家裡真有影院級的設備吧。
《1900》(1976)

視聽盛宴要專心享受

有些較「後期」的影史經典,就是一場視聽盛宴,除了視覺上奪目,音樂上的配合也令作品進一步強化。最明顯的例子要數《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畫面本已十分壯麗,加上古典音樂的出色選用,相當震懾人心。大師用音樂,不是用來彌補畫面的不足,而是要效果倍增,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在這方面絕對是高手。留意音樂從不曾在有對白的場面出現,因為訊息已夠滿了。

《2001 太空漫遊》每次在戲院重映,幾乎都能爆滿,大家都明白這樣的一部作品,在家中看太浪費了。《1900》則可能是大家會忽略的,以為在家中看也無不可,事實上,這部長達 5 個多小時的作品,在現今到處是滋擾的生活中,更需要進入戲院,專心細賞其迴腸盪氣的史詩式佈局。況且,Vittorio Staoraro(《現代啟示錄》攝影師)與 Ennio Morricone(《義薄雲天》、《星光伴我心》配樂大師)這個超強班底,又是另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視聽盛宴。更不用提 Robert de Niro 與  Gérard Depardieu 當年是如何充滿魅力了。

香港國際電影節短短半個月,這一年還要不配合復活節長假,作為一位「貪心」的影迷,總是疲於奔命。選甚麼電影看也是很傷腦筋的事,心儀導演、演員的新作魅力沒法擋,但影史經典重現大銀幕也是難得的機會,無奈好戲太多、時間太少,實難取捨。很多人還是忍不住先看新片,反正舊戲可以看影碟或網上欣賞,只是有些影史經典,實在不宜在家中觀看,除非你家裡真有影院級的設備吧。
《我是古巴》(1964)

光與影、黑與白的層次

《羅馬》(Roma)雖在 Netflix 上架,但不少人都提到,這部電影應該要在戲院看,大銀幕才能展現其黑白影像的魅力。是的,黑白層次,可以說是很多經典電影相當考究的一環,那時侯還未流行彩色電影,它成了很重要的影像表達途徑。《我是古巴》(I am Cuba)的高反差黑白畫面、《諾言》(Ordet)如何以光線和構圖敘事,又或是《雁之寺》黑白與彩色畫面所營造的氣氛,都要在大銀幕上細看才能明白其厲害之處。

當然,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讓人非到戲院看戲不可,就是——根本沒其他途徑。某些佳作絕少重映,又沒有影碟推出,電視台又不播,甚至想以邪道在網絡上尋找亦不容易,即使找到了又未必有字幕……那麼,當然要入場看吧。尤其是默片,又或是非歐美國家的老舊經典,往往市面上難尋,電影節大概是最好時機去欣賞這些作品了。

香港國際電影節短短半個月,這一年還要不配合復活節長假,作為一位「貪心」的影迷,總是疲於奔命。選甚麼電影看也是很傷腦筋的事,心儀導演、演員的新作魅力沒法擋,但影史經典重現大銀幕也是難得的機會,無奈好戲太多、時間太少,實難取捨。很多人還是忍不住先看新片,反正舊戲可以看影碟或網上欣賞,只是有些影史經典,實在不宜在家中觀看,除非你家裡真有影院級的設備吧。
《諾言》(1955)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