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為期兩星期左右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尚餘一星期便結束,儘管大部分影迷早已排好時間表,但外界口碑往往也會令人有改變原定計劃的念頭;畢竟有些好戲可能不會有公映機會,信場刊不著邊際的文案,不如信影評人真實觀影後的感想。這年我們邀請了葉七城和江澄挑選一些仍有場次的作品短評幾句,如果大家還是拿不定主意選甚麼電影看,或是時間表仍有改動的空間,不妨參考一下。以下 6 部電影以放映時間的先後排序。
編者:為期兩星期左右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尚餘一星期便結束,儘管大部分影迷早已排好時間表,但外界口碑往往也會令人有改變原定計劃的念頭;畢竟有些好戲可能不會有公映機會,信場刊不著邊際的文案,不如信影評人真實觀影後的感想。這年我們邀請了葉七城和江澄挑選一些仍有場次的作品短評幾句,如果大家還是拿不定主意選甚麼電影看,或是時間表仍有改動的空間,不妨參考一下。以下 6 部電影以放映時間的先後排序。
尚餘場次:26/3, 19:30, MCL 德福
電影主題是非常有趣的(對我來說),而且覺得很值得以電影的方式來表達。那是關於數碼年代對寫作的方法、出版的形式、書籍的未來之討論。即使一位熱愛看書和擁抱紙本書刊,也不得不承認印刷媒體已經來到沒落的邊緣,也沒有人能完全謝絕數碼媒介。
《純屬虛構》的故事圍繞作家和出版社發生。出版商最希望出版暢銷的書籍,有抱負的書籍想把有質素的文字帶給讀者。戲裡的出版社高層 Alain(Guillaume Canet 飾)拒絕出版平庸作品,另方面要與時並進,繼續發展數碼業務:簡略地回顧一下數碼技術如何改變出版業和讀者的閱讀習慣——從有聲書、電子書到漸漸多花時間看 blog 和網上討論區;由在Kindle 到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上看書,有嚴肅的作家認為網絡大量生產平庸的文字和看似互動但實際是低質素沒營養的 gossip ﹐點擊率成了單一衡量受歡迎與否的指標⋯⋯
導演阿薩耶斯(Olivier Assayas)搜羅了多方的意見,匯聚在一部情節「不是太有趣」的電影中,為了令影片更具「趣味」,加進了友儕之間的特別關係,那些出軌與偷食的橋段,完全是「法式俗套」。
片中不乏令人深思的「金句」,像 Alain 以 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的《冬日之光》(Winter Light)中神父對著空空的教堂講道為例,指出不是「道理對不對的問題,而是已經沒人來教堂聽」,來比喻書籍面對的問題。
《純屬虛構》還提到作者「自我虛構」 ——即是將親身經歷當成虛構材料入文的道德問題,非常有趣。我有時只需要看字幕便能夠滿足了,對白是不錯的,但影像有點沒趣,阿薩耶斯的場面調度頗為沉悶呆板——我是不太介意的,完全因為我投入這主題。(葉七城)
尚餘場次:26/3, 19:45, PREMIERE Elements
《幻土》是我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看的第一齣電影。極少看新加坡電影,入場前連故事大綱都沒看,基本上是一無所知,亦不抱太大期望,但看完後卻頗喜歡。
故事以警察搜尋失蹤填海工人開始,但不是一般的警匪片或懸疑片,反而有少少藝術電影的味道。電影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新加坡是小國,一直都有填海,但新加坡不出產海沙,用來填海的沙都得從鄰近國家如馬來西亞或柬埔寨等運來。用別國的沙填出來的土地,人踩在其上,是不是可以幻想自己到了別國?這片土地還屬於新加坡嗎?
電影由現實、遊戲世界、夢境和想像幾個層面交織出故事,手法不算特別新穎,但切合主題。連土地這麼實在的東西都能幻想出來,所謂現實的確不可靠。今日香港,明日大嶼,2019 年看《幻土》,出奇地跟當下緊扣。(江澄)
尚餘場次:26/3, 19:45, 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久違了的加拿大導演 Denys Arcand,自從 2003 年《老豆堅過美利堅》(Barbarians Invasion)闊別 15 年後的新作,片名和他 1985 年的成名作《美利堅帝國的衰亡》(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相似,但本片為全新故事,只是「精神上」有所延續。
當年不知是那位香港電影公司前輩,用了很 old school 的「阿美利堅」(真係我阿爺嗰代才用的)代替「美國」,Denys Arcand 因此成了「阿美利堅」字頭系列導演,但他拍的從來不是美國故事,他向來以母語法語創作,背景是加拿大主要用法語的地區魁北克。
「阿美利堅」只是一個象徵,象徵急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帶來的怪現象,也是導演一直關心的題材。《美利堅係咁先》的設定很有趣,簡單來說是以哲學及經濟學知識犯罪。主角皮亞保羅(Alexandre Landry 飾)是位年輕的哲學博士,他有一顆善良大愛的心,經常當義工幫忙露宿者,同時他很「反社會」——尤其是被少數資本家掌控一切、以金錢操控的社會。
皮亞保羅有崇高的理想,但在加拿大只是個平凡的速遞員。某天,他派送文件時遇上劫案,一間以雜貨店作掩飾,實為黑幫錢莊被爆竊,他檢到現場遺下的兩大袋現鈔,決定要用這些不義之財,在這不義的社會幹一件大事。
這部電影有趣之處,是涉及很多日常可見的以合法途徑進行的犯罪行為,如「洗黑錢」,透過開設離岸公司、基金及慈善基金,將資金在世界各地而不同的名目流轉。
由哲學博士、高級應召女郎、在獄中修讀投資學的黑幫釋囚組成的團隊,以哲學及經濟學知識「洗錢」,故事的開端帶點黑色幽默,後段花了很多心思來解釋「洗黑錢」,及如何警方束手無策,過程略為沉悶。其實,故事根本就有很多漏洞,但畢竟是部喜劇,觀眾未必太深究其合理性。本片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飾演應召女郎 Aspasie 的 Maripier Morin﹐美艷動人。(葉七城)
尚餘場次:26/3, 22:00, PREMIERE Elements
紀錄片,只要資料夠豐富,通常都幾好看,這齣也不例外。McQueen 在時裝設計的成就已有公論,歷年的天橋秀目不暇給,電影更多將焦點放在他的人際關係上,深入訪問了他的團隊、男友和家人。壞男孩其實不壞,反而很孝順母親,跟家人關係緊密。
電影順叙介紹 McQueen 的生平和歷年的設計。千禧年後,尤其在他死前幾年,他設計的衣服已沒出道時的驚世駭俗(上世紀不如今天講究政治正確,他設計過一個以強暴為主題的系列,模特兒的造型參考強姦受害者),但仍然很有創意。2008 年的「幽藍女士」(La Dame Bleue)紀念他的伯樂 Isabella Blow,每件衣服都閃現 Blow 的個人風格,不見一張照片卻能做到音容宛在的效果。還有他最後一個系列 Plato's Atlantis,以數碼技術設計蛇皮和魚鱗的圖案,剪碎再重新組合,當時是很突破的做法。正式將科技引入傳統設計和剪裁,想不到卻是他的遺作。(江澄)
尚餘場次:30/3, 21:30, PREMIERE Elements
這是一部手法獨特的「戰爭片」 ——要明白這部電影,先要知道「烏克蘭佔領區」的由來。
在 2018 年 1月 19 日,烏克蘭國會投票表決,確立東部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兩個州是被侵略國俄羅斯暫時「佔領地區」的法案,並不惜以武力奪回東部地區。俄羅斯則認為,法案埋葬了由多國斡旋使成的明斯克停火協議,同時引起東部民眾反感,令烏克蘭進一步分裂。
電影的名字「Donbass」,是指橫跨上述兩個佔領區州分的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接壤的地區。在法案通過以前,已經一直由俄羅斯控制。其實,自從俄羅斯 2014 年強行吞併克里米亞,並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分子爭取獨立,與烏克蘭軍方爆發武裝衝突,其後國際社會介入,一年後促成簽訂明斯克停火協議,但雙方多次違反停火協定,協議形同虛設。估計過去三年,最少已有超過一萬人在衝突中死亡。
導演沙基羅斯尼薩(Sergei Loznitsa)以 13 段故事構成這部關於烏克蘭佔領區的電影,他選擇不用直接的角度描寫區內的緊張局勢,反而用一個較為抽離的角度,去審視狀況,這 13 個故事,均取材自真實事件,對香港觀眾可能比較陌生,但必定是烏克蘭人民耳熟能詳的故事。
13 個短篇均沒有太濃厚的戲劇性,也沒有直接拍攝戰爭場面,主要是呈現在兩國緊張狀態下的烏克蘭人民生活。
起初,我以為電影會類似阿根廷電影《無定向喪心病狂》(Wild Tales),以幽默諷刺手法表達社會現象,但《瘋狂的邊境》一點也不幽默,它異常沉重,13 個短篇涵蓋了不同的生活層面,包括國會議長被反對者以糞便淋頭、有長途巴士上的情況:俄軍女將領痛罵烏克蘭男人無出息,逃避加入軍隊,片中又拍攝窮人的惡劣居住環境⋯⋯發生在烏克蘭佔領區的事情實在太複雜,除了武裝衝突外,還有欺詐和搶掠,令社會加速崩壞。
電影的開首和結尾,都是同一事件,講述電視台演員在預備拍攝時,遭遇冷血襲擊。但兩段故事的結局不同,呈現了現實和電影之間的落差。(葉七城)
尚餘場次:1/4, 19:30, 香港大會堂劇院
很傳統的文藝片,長(178分鐘)、攝影優美、情節緩緩推進,戲劇張力都來自人性的衝突而非武力。最初四分一未摸清楚各人關係前的確有點散漫,但之後卻越看越投入。
一段關係,若發現對方不忠,通常不外乎分手或要求對方跟第三者分手兩種做法,視三人行為理想狀態的少之又少。《叛侶時光》的 Juan 發現妻子 Esther 跟練馬師 Phil 相愛,他聯絡 Phil,鼓勵他跟妻子繼續來往。導演層層揭示三個主角的心態,十多年的關係非單純的愛不愛,忠誠或背叛概括得了。容忍甚至策劃妻子對自己不忠,原來只為「人生若只如初見」,是自私也是深情。(江澄)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