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時,《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Jackie)仍未正式在港公映,但估計票房也不會特別好,畢竟這是有關前美國總統夫人的故事,與我們的「距離」太遠,而且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誰還會感興趣?於是,焦點都落在 Natalie Portman 身上,她的演出備受讚賞,更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被認為是有力威脅《星聲夢裡人》Emma Stone 的黑馬之選(當然還有《烈女本色》的 Isabelle Huppert)。或者,這也是看《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的最大趣味吧。
執筆之時,《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Jackie)仍未正式在港公映,但估計票房也不會特別好,畢竟這是有關前美國總統夫人的故事,與我們的「距離」太遠,而且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誰還會感興趣?於是,焦點都落在 Natalie Portman 身上,她的演出備受讚賞,更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被認為是有力威脅《星聲夢裡人》Emma Stone 的黑馬之選(當然還有《烈女本色》的 Isabelle Huppert)。或者,這也是看《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的最大趣味吧。
說是「趣味」,也許用詞不當。《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其實一點「趣味」都沒有,全片愁雲慘霧,苦臉多過笑臉。當然吧,當年(1963 年)美國總統甘迺迪被暗殺,積琪蓮就在他的身旁,目睹了整個這程,鮮血直撲到自己的臉上,還怎笑得出來?影片講述她在事件發生後,要為亡夫準備喪禮的大小事宜,沉重得很;Mica Levi 風格前衛的配樂也有如為喪禮伴奏,短促的弦樂小節,彌漫著令人不安的氣氛,令電影的格調顯得更為黯淡。
然而,整個故事其實是以後來她接受《Life》雜誌訪問作為「包裝」,也牽涉一些「回顧」片段,但積琪蓮的樣子不是有點高傲,就是目無表情。戲中穿插她介紹白宮裝修佈置的黑白紀錄片,才看到其稍微輕鬆、親切的神態。
《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沒有很強的故事性,中英文片名可能都會讓觀眾誤以為這是一部人物傳記,準備要敘述積琪蓮的一生,或揭開她的神秘面紗。劇本也沒有披露她的情史,就連與甘迺迪的相識、相愛以至溝通的情節也省去。反之,導演把重點放在她在暗殺事件發生後的心情和舉止上,而且當中有幾個不同的面相:白宮內的她、在人民面前的她和在《Life》記者面前的她,都不盡相同。觀眾一般只看見她高貴、時尚的一面,卻未必見過她抽著煙,跟記者講甚麼不能寫進文章內,控制慾較強的樣子。
導演 Pablo Larraín 來自智利,拍過《向政府說不》(No),《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是他第一部英語作品。他不諱言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對積琪蓮的認識有限,但在資料搜集期間卻對她愈來愈感興趣。這部戲也許亦引發同一種作用,從心理探討出發,讓我們對這個人物更加好奇,或從中猜想,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政治人物嘛,一般都難以觸摸。對於一心想看曲折離奇劇情、以為有甚麼陰謀準備要揭發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
Pablo Larraín 選擇把訪問片段不斷穿插在白宮生活、刺殺後的情節之間,大概也是要觀眾能時刻保持清醒,不要沉溺在任何一個她身上。幾段情節的影像質感、色調都各有不同,感覺上對比就更加大。某些特寫的鏡頭,也營造了一種疏離感,所以儘管積琪蓮是悲傷的、迷茫的、惶恐等,觀眾卻難以感同身受。值得一提的是,攝影師 Stéphane Fontaine 去年也拍了《烈女本色》和《神奇虎爸》,都是本屆奧斯卡的矚目之作,可惜他未能憑這幾部電影獲得最佳攝影提名。
至於 Natalie Portman 的演出,也確實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大家找回一些積琪蓮的紀錄片段來看,便會發現 Natalie Portman 不單動態、表情模仿到足,就連口音都十分神似。大家聽起來可能覺得有點造作,但積琪蓮本人也是差不多,外國甚至有傳媒找來語言學家分析,指 Natalie Portman 在模仿之餘,還加入了一些個人特色在內,認真厲害。當然,好的演員一般模仿力都強,但在模仿的同時,能賦予一些微細的變化在內,演繹出人物的心理狀態,就殊不簡單了。
請讚好 SPILL Facebook 專頁,如想緊貼最新資訊,可於「已讚好 / Liked」選單內點按「搶先看 / See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