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種質素的電影就能奪下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殊榮。原來調子黑暗的《小丑》(Joker)是這個年代的《的士司機》(Taxi Driver)。原來這樣的劇本是叫作 character study。原來拍過低俗喜劇《醉爆伴郎團》(The Hangover)的導演 Todd Phillips 這麼有社會意識。失覺哂,要重新學習電影了。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小丑》:畫虎不成反類犬

【影評】《小丑》:畫虎不成反類犬

原來這種質素的電影就能奪下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殊榮。原來調子黑暗的《小丑》(Joker)是這個年代的《的士司機》(Taxi Driver)。原來這樣的劇本是叫作 character study。原來拍過低俗喜劇《醉爆伴郎團》(The Hangover)的導演 Todd Phillips 這麼有社會意識。失覺哂,要重新學習電影了。

請不要覺得我在講晦氣說話,此片可在威尼斯獲得長達 8 分鐘的掌聲。荷里活的權威雜誌影評人也形容《小丑》為 Todd Phillips 的「新《的士司機》」(neo-‘Taxi Driver’ knockout);Todd Phillips 在訪問時緬懷七八十年代的 character study 電影,亦說本片正要模仿這些研究角色的老電影。個個爭先追捧、表揚《小丑》為當代經典,導演有心臨摹電影大師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的電影世界,而大家受落此套。我作為少數討厭本片的人,自然沒法跟飽覽各家電影的影評人及國際級影展評審硬碰。他們唱好,代表他們豐富的觀影經驗和品味鑑賞,告訴自己這是一部傑作。正正因為我都看過重視人物、重視社會觀察的舊電影如《的士司機》、《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電視台風雲》(Network),更讓我覺得《小丑》是一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庸作。看來我們對好電影的標準有莫大鴻溝。

《小丑》聰明的地方是 Todd Phillps 懂得旁引經典,不斷影射史高西斯的《的士司機》,偷用它對(如地獄般的)城市和(體制以外的)人物塑造,以兩片表面的相似性,企圖將置身漫畫的葛咸城和形象浮誇的小丑寫實化。《小丑》的 character arc 明顯是不受接納的 Arthur 如何變成完全邪惡的小丑,整個人物成長跟《的士司機》的 Travis Bickle 非常相似,一樣用骯髒醜陋的社會影響角色。Todd Phillips 在影片亦不斷以畫面視覺和情節設計向他的作品借鑑,包括 Arthur 在家中舞動左輪手槍、寫筆記、看電視機上的名人、約會自己迷戀的女人,無一不是《的士司機》的變奏。只是電視上的政治人物換成 Thomas Wayne(混合《喜劇之王》中 Rupert Pupkin 終日發夢要做喜劇明星的劇情),反社會人格的 Travis 換成一生備受欺凌、唾棄的精神病患者 Arthur。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的類同,僅此是影迷之間的彩蛋遊戲(例如片頭 Saul Bass 設計的華納logo),一切還沒說到電影核心。

原來這種質素的電影就能奪下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殊榮。原來調子黑暗的《小丑》(Joker)是這個年代的《的士司機》(Taxi Driver)。原來這樣的劇本是叫作 character study。原來拍過低俗喜劇《醉爆伴郎團》(The Hangover)的導演 Todd Phillips 這麼有社會意識。失覺哂,要重新學習電影了。

史高西斯的作品之所以屹立不倒,源自他不斷探索、表現電影裡的人物及其主觀經歷,讓觀眾置身於某一時代的街頭巷尾,以他(越戰退伍軍人的 Travis Bickle / 童年成長於家暴的 Henry Hill / 出身上流世家的 Newlander Archer)充滿獨特過去的一雙眼睛看待人情事物。

在《小丑》,Todd Phillips 除了整色整水扮致敬,他一點都學不到史高西斯對故事的挖掘精神。君不見他是如何堆砌 Arthur 步入暴戾、仇恨的道路?首先在城市街頭生安白造一群鬧事童黨,將 Arthur 舞動的廣告牌給破壞,打了他一身,更差點害他被老闆解僱。然後同事給他一支手槍。在介紹完他與母親同居且為單親家庭、喜歡看 Murray Franklin(羅拔迪尼路)主持的棟篤笑電視節目,及患有病態性發笑精神病的性格背景後,即安排他在污穢的地鐵上被衣冠禽獸的西裝友欺負(又是打了一身),他使岀同事給的左輪手槍,射殺代表華爾街的人渣敗類。殺完人的 Arthur,彷彿如釋重負,在洗手間鏡子前搔首弄姿,開始展現為人熟悉的小丑形態(暴力、殘忍、沒憐憫心)。由開場發展到這裡,Todd Phillips 從沒有嘗試以 Arthur 的眼睛看待這個城市,只是不斷安排一些對他不利的事件,討觀眾同情,然後生硬地加插一段觸發暴力的戲碼(那三個西裝壞份子是這麼誇張失實),透過巧合,使電影發展變得流暢,強行推動 Arthur 成為小丑奸角,從沒深入了解一個人成魔的原因。除了因為表面上的角色設定,他有精神病和常被欺負(及後來有關家庭背景的兩個扭橋),他心裡所想的「負面念頭」(negative thoughts)到底是甚麼?難道單純因為社會忽視自己、周圍的人嫌棄自己、精神病作祟,所以想讓世界跟著自己瘋狂?用中二病形容這個小丑最好不過。

原來這種質素的電影就能奪下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殊榮。原來調子黑暗的《小丑》(Joker)是這個年代的《的士司機》(Taxi Driver)。原來這樣的劇本是叫作 character study。原來拍過低俗喜劇《醉爆伴郎團》(The Hangover)的導演 Todd Phillips 這麼有社會意識。失覺哂,要重新學習電影了。

若再深入發掘《小丑》對政治和社會的評論,竟然會發現 Todd Phillips 是個沒有立場的「中立黨」。導演不關心低層生活(Arthur 置身的階級)、不關心精神病患者(Arthur 患有的疾病)、不關心貧富懸殊(Arthur 一家與富翁 Thomas Wayne 的對比)、不關心只求收視的電視節目現象(Arthur 喜歡看的棟篤笑節目)。明明這些都是主角的心路歷程,有潛質讓導演表達他對社會的聲音、關懷弱小。但他重視的只是用甚麼手段能將  Arthur 催谷成小丑。這能解釋為甚麼《小丑》裡的城市面目模糊,連半點《的士司機》的養分都吸收不了。Todd Phillips 說的是別人的故事,而史高西斯則說自己的故事,兩人完全不能比擬。

這部電影的宣傳推廣特別好,推岀多款不同角度的海報,有半邊小丑臉部大特寫、有低角度拍攝小丑在樓梯間跳舞、有逆光背對燃燒中的汽車的全身照,非常吸引眼球。那跟電影本身一樣,它的演員、攝影、美術、服裝一一可觀,亦下足功夫。可惜這些精心製作都不是用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淺景深、低角度的攝影僅為表現 Joaquin Phoenix 張狂的演技,突顯他的演技是如何厲害。跟他前年在康城奪魁的作品《獨行煞星》(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比較,該導 Lynne Ramsay 就會用聲畫呈現角色內心,帶意識流色彩的閃現片段,Todd Phillips 明顯未成大器,用盡一切賣弄光影,販賣 Joaquin Phoenix 的演技和《蝙蝠俠》漫畫的 legacy,骨子裡與廣告製作沒有分別。

原來這種質素的電影就能奪下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殊榮。原來調子黑暗的《小丑》(Joker)是這個年代的《的士司機》(Taxi Driver)。原來這樣的劇本是叫作 character study。原來拍過低俗喜劇《醉爆伴郎團》(The Hangover)的導演 Todd Phillips 這麼有社會意識。失覺哂,要重新學習電影了。

不少影評人盛讚《小丑》大膽激進、黑暗破格,我不明白為何四十多年前已有一樣革命性的心理驚悚片叫《的士司機》,今天一個二流導演用漫畫電影類型包裝,就被追捧上天,是我不入流嗎?跟不上這種誇張、爭著「造神」的影評風潮。慶幸還得《時代周刊》的 Stephanie ZacharekRoger Ebert 的門徒 Glenn Kenny 心水清,他們批評影片空洞無物,倒是一片歡呼聲中較為公道的看法。

以後還是不要隨便相信影評人和影展。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