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重又美麗
我第一次想到電影不一定是在戲院看最好是兩齣不俗的小品電影,《大老作家》(Can You Ever Forgive Me?)和《幸運是我》,一中一西。兩齣都是沒有大場面,題材輕巧,故事簡單,以人情味取勝之作。前者雖然男女主角都不會讓觀眾有暇想,但因為其紐約氛圍和爵士樂,勉強都算一齣成熟知性的拍拖電影,有對象的人相約在戲院看或會加分;後者卻絕對是不論單身雙人還是合家歡,穿家居服窩在沙發上看會更適合。巴巴到戲院跑一趟,只會讓人覺得不太值,對原本不俗的電影扣分。
所以近年我會選擇到戲院看的電影首選都是大型製作(對,很現實),像剛看過的《蝙蝠俠》或《蜘蛛俠: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和《沙丘瀚戰》(Dune)之類。這類電影,如果當日沒有入戲院看,即使電視或串流平台播放,我也沒興趣選來看。一來螢幕太小削弱電影的力量,二來這些電影不只是電影,是一個節目一個話題,過了氣就提不起興趣看,不是一些讓人覺得一生人總要入戲院朝聖一次的經典,像最近重映,慶祝五十周年的《教父》(The Godfather)。
其次會吸引我入戲院的是一些題材較沉重的作品。像《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它公映時我剛巧較忙,沒有入場,之後 Netflix 播放。明明每次登入 Netflix 都會看到它,又知道它是好戲,但每次總有理由不選它。如果現在戲院還有做,可能我會寧願付幾鎊去看,讓自己沉浸在好戲中。反而 Netflix 因為付了月費不用再額外付費,往往用它來送飯,不論對著的是蕃茄炒蛋或沙律意粉,總之就不會想看《犬山記》,寧願選《Tinder 詐騙王》(Tindler Swindler)。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攝影很優美,以美先行的電影。以近年看過的電影為例,我首先想到的是《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如果當日不是在戲院看而是在家看,可能就只會把它看成一個中年裁縫和年輕女孩的愛情角力故事,感受不到導演以美幽閉和操控角色的壓迫感。又例如《黑白魔后》(Cruella),Emma Stone 一襲襲時尚衣飾,換了在家看在電視看,只看到誇張看不到其精緻,電影也就只剩餘胡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