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奧斯卡金像獎,只能以四字總結︰古靈精怪。武漢肺炎嚴重影響電影上映時程,即使放寬串流平台發行作品參賽,都於事無補,入圍作品少得可憐。其次,今次的選片,由題材、台前到幕後,都充斥政治正確,可說是至今最平權、大愛、多元種族的一次(但不等於作品好看)。但更要命的是頒獎過程太多口水,結果收視斷崖式下跌,美國當地只有 1,040 萬人收看,比去年跌近 6 成,亦是自 1974 年有紀錄以來最低收視。
本屆奧斯卡金像獎,只能以四字總結︰古靈精怪。武漢肺炎嚴重影響電影上映時程,即使放寬串流平台發行作品參賽,都於事無補,入圍作品少得可憐。其次,今次的選片,由題材、台前到幕後,都充斥政治正確,可說是至今最平權、大愛、多元種族的一次(但不等於作品好看)。但更要命的是頒獎過程太多口水,結果收視斷崖式下跌,美國當地只有 1,040 萬人收看,比去年跌近 6 成,亦是自 1974 年有紀錄以來最低收視。
回望過去,近 10 年奧斯卡頒獎禮的收視已呈下跌趨勢。換言之,觀眾正慢慢離棄奧斯卡。
荷里活畢竟是電影業界龍頭,金像獎理應是全球業界焦點,推廣電影(特別是美國電影)之餘亦指引業界潮流。不如我們比較一下 10 年前奧斯卡頒獎禮的部分重要獎項︰
最佳電影︰《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 vs. 《浪跡天地》(Nomadland)
最佳原創劇本︰《皇上無話兒》 vs.《超犀女王》(Promising Young Woman)
最佳導演︰《皇上無話兒》Tom Hopper vs. 《浪跡天涯》趙婷
《皇上無話兒》講的是英皇喬治五世的口吃缺陷,在亂世繼承、帶領人民的壓力,以及自己與語言治駕師的交情,講的是成長、責任、重拾自信和跨越階級的關係,亦是非常傳統的奧斯卡評審口味。(過去,傳記片通常在奧斯卡取得佳績)
2021 年呢?無疑《浪跡天涯》是上乘的獨立片,關心是美國車中泊無根族,對後金融海嘯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雖然有美化之嫌),基本上沒完整故事可言;而導演是亞裔女性,若電影是一劇之本,亦是決定電影獎項綜合因素之一,這樣的話《浪跡天涯》很難成為全場大贏家。
但請記住,奧斯卡金像獎近年備受批評的主因之一正是其取態,以往是有份投票的成員過份年老,亦過度集中為白人男性,甚至個別獎項有所謂的慣性選擇(如最佳動畫,是試過有投票者一部都沒看過就直接票投給迪士尼 / 彼思作品);但從近年得獎作品來看,如《訪.嚇》(Get Out)、《忘形水》(Shape of Water)、《上流寄生族》、《綠簿旅友》(Green Book)等,隨投票成員年輕化,正逐步回應外界,得獎作品更包容多元種族,更關心世界,更回應階級衝突和性別平等,正面回應坊間批評,特別是 woke culture 當道的 21 世紀 20 年代。
又說,如此講求人文精神的取態,亦令奧斯卡更像歐洲三大電影節,特別是法國康城及德國柏林影展。不過,世上是否需要多一個品味相近的頒獎禮呢?而且,日後入圍選片的時候,已說定必須包容多元種族 / 性取向的製作成員,這令人更擔心,未來得獎電影是否必須絕對擁抱特定的平等與大愛精神?反而作者的風格、劇本敘事的質素、後期製作的精良程度都在其次呢?那⋯奧斯卡是為弱勢而生的社會服務,還是真正獎勵業界和為電影藝術貢獻的工作者呢?
雖說,奧斯卡金像獎本應在商業主流以外樹立一套電影的品味,但是否代表要硬食平權、平等與大愛呢?可能本意是好,但當主流荷里活商業片仍是男性主導、白人口味為主,種族 / 性別 / 性取向平等都不過是為打開更多市場,終究還是由白人男性世界的視角出發,這樣的話,奧斯卡的平等大愛,感覺上是虛偽的離地表現。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