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辛丹斯影展大放異彩的《人肉搜尋》(Searching),呈現了 21 世紀人類網絡生活最真實一面,也揭示人人皆是福爾摩斯的時代正式降臨。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人肉搜尋》:你我都是福爾摩斯

【影評】《人肉搜尋》:你我都是福爾摩斯

今年年初在辛丹斯影展大放異彩的《人肉搜尋》(Searching),呈現了 21 世紀人類網絡生活最真實一面,也揭示人人皆是福爾摩斯的時代正式降臨。

這部低成本製作,99% 的劇情都在電腦畫面前發生。一開場的 7 分鐘迅速交代主角女兒成長經過,我們也見證電腦世界的進化,簡潔亦震撼。回說故事,核心簡單不過︰父親在失蹤女兒的電腦前抽絲剝繭,把不同網絡平台上極度零碎的資訊重新整合,查找女兒蹤跡。亦很合乎邏輯地,父親由「爆開」電郵信箱開始,從 Facebook、IG、直播平台、支付平台等搜索活動痕跡,用 FaceTime 與女兒的同學逐一對話,翻查每個文字對話記錄,猛然發現女兒真實一面遠不如其表面認知的「乖」。而另一方面,一位協助查案的警探,又提供各種出奇不意的資訊,單是閉路電視片段與假車牌副本,即引導父親(以至全部警察)立即改變調查方向。

今年年初在辛丹斯影展大放異彩的《人肉搜尋》(Searching),呈現了 21 世紀人類網絡生活最真實一面,也揭示人人皆是福爾摩斯的時代正式降臨。

作為觀眾,我們幾乎看不見角色們的神情舉動,一切只能從語氣、低解像度的視像通話及閉路電視片段、IG 相片、串流影片、閉路電視偷拍等,用幻想重組場景。一方面,導演的表達是要令故事更具現實質感;另一方面,我們亦在銀幕前「窺看」,逐步破解主角女兒的表與裡,觀摩其最深藏不露的一面。離場時大叔不禁搖頭,今時今日的網絡愈強調「私隱」就愈沒有「私隱」。生活愈融入網絡,就愈容易留下所謂的「數碼指紋」,對話記錄、電郵、轉賬資訊,以至是一張相片內含的上載時間與 GPS 等等,用戶一上網就註定無所遁形。要獲取以上所有個人資訊亦很簡單,只需「爆開」你其中一個電郵就行了。主角「忘記密碼」與「重設密碼」的一刻,親切地跟觀眾開玩笑(任何人都有忘記密碼的經歷吧?),亦十分恐怖,因為「終極後門」一破,關於日常活動的歷史資訊就如任由用戶讀取。

這個年代已不需要福爾摩斯般的天才,因為人人都是福爾摩斯,只要你知道一個電郵密碼便行。

純粹表現電腦屏幕活動的手法,在恐怖片《Unfriended》亦用過。然而導演在真實存在的 Mac OS 系統上大量插入 Facebook、iMessage、tumblr、Venmo、Gmail 及 Yahoo! 現實存在的平台,中間又插入大量幾可亂真的垃圾實告,又插入偽新聞直播片段,可謂相當「貼地」。

今年年初在辛丹斯影展大放異彩的《人肉搜尋》(Searching),呈現了 21 世紀人類網絡生活最真實一面,也揭示人人皆是福爾摩斯的時代正式降臨。

故事佈局當然重要,但細心想的話,其實都不過是將懸疑舞台搬上電腦桌面罷了。所以,整部電影的重點,卻在於對網絡文化的折射。好些小枝節正反映當下生態。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女兒失蹤的消息被傳媒公開後,立即引來大量網民 retweet;連跟女兒不熟的同學,亦在鏡頭前扮成好朋友,七情上面的哭喪呃 like;之後 KOL 們輪流為事件發聲抽水,人人爭做 15 分鐘明星,最後更有直播主胡亂猜度案情呃 views,甚至一度指父親主角便是殺手,反過來操控議題。以上的場景似層相識嗎?這部分完整顯示現代 agenda setting 的操作,在資訊爆炸,每分鐘都有突發消息播報的年代,要將一宗尋常的地區新聞推上全國甚至全世界,是何其簡單的呢。畫面上亦有一些細節令觀眾更投入故事當中,如對 FaceTime 視頻的模仿,父親主角上的黑眼圈,兒子在母親 FaceTime 期間開門入戶,看似平平無奇的安排,卻令大家更相信片中所呈現的 21 世紀生活面貌。

但又不同於完全反科技的《黑鏡》(Black Mirror),至少故事對互聯網保持中立態度,甚至明示它有助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首次執導長片的 Aneesh Chaganty,不獨在謎團鋪陳中還做到滴水不漏,更靈巧運用互聯網平台包裝懸疑,從習以為常的網上生活帶出私隱、資訊泛濫、議題設定、監控、個人孤立及親子關係等議題,《人肉搜尋》已超越懸疑的層次,它絕對是 2010 年代的流行文化符號之一。

今年年初在辛丹斯影展大放異彩的《人肉搜尋》(Searching),呈現了 21 世紀人類網絡生活最真實一面,也揭示人人皆是福爾摩斯的時代正式降臨。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