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殺列車》在香港狂收逾 6,000 萬,不單破了韓國電影在香港的票房紀錄,只計「喪屍片」這個類型的話,更以拋離的票房數字輕鬆奪冠,風頭絕對一時無倆。於是,以「前傳」作招徠的《屍殺前傳:首爾站》(以下簡稱《首爾站》)便更充滿話題性了。坊間對這部成本不到 100 萬美元的動畫反應好壞參半(甚至批評者更多),不少人執著於「前傳」二字,紛紛討論它與《屍殺列車》在劇情上的關連性,然而導演早已強調,兩部作品的故事完全獨立,角色並無重疊,大家還是無謂多作猜想吧。不過,看過兩部作品之後,你會發現並排欣賞的話,其實充滿趣味。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屍殺前傳:首爾站》:始於露宿 終於豪宅

【影評】《屍殺前傳:首爾站》:始於露宿 終於豪宅

《屍殺列車》在香港狂收逾 6,000 萬,不單破了韓國電影在香港的票房紀錄,只計「喪屍片」這個類型的話,更以拋離的票房數字輕鬆奪冠,風頭絕對一時無倆。於是,以「前傳」作招徠的《屍殺前傳:首爾站》(以下簡稱《首爾站》)便更充滿話題性了。坊間對這部成本不到 100 萬美元的動畫反應好壞參半(甚至批評者更多),不少人執著於「前傳」二字,紛紛討論它與《屍殺列車》在劇情上的關連性,然而導演早已強調,兩部作品的故事完全獨立,角色並無重疊,大家還是無謂多作猜想吧。不過,看過兩部作品之後,你會發現並排欣賞的話,其實充滿趣味。

《屍殺列車》很賣座,但也不是一致好評,有些喪屍片迷也會嫌驚喜不大,都是那些套路,然後說「邊部邊部更加勁啦」,大家都對喪屍片有不同的欣賞方法。然而,《屍殺列車》毫無疑問是拍得緊湊,而且細節豐富,即使加入了不少韓式煽情場面,但總算將類型片成功本土化,也稱得上是特色所在。

《屍殺列車》的男主角是一名「離地中產」,基金經理都是典型的「生意佬」心態,以利益行先,不理他人感受,基本上與喪屍無異,而這也是導演安排這個角色設定的用意。有趣的是,《首爾站》的主角剛好相反,他是一名「廢青」,在高樓大廈矗立的首爾裡,包圍他身邊的除了喪屍之外,竟都是露宿者,觀眾看不到首爾站的繁華,眼前只是一片暗黑頹廢景象。

喪屍片不只是追、咬、血,也可以講意義。如果說《屍殺列車》的喪屍與男主角互相對應,在《首爾站》裡,真正與喪屍對應的,就是一群低下階層,他們的生活彷彿和喪屍沒有兩樣。電影裡有一句很有力量的對白,大意是:「如果有屋企返,我又使乜喺首爾站露宿?」導演對社會、政府的控訴,可謂不言而喻,「首爾站」是一個意象,即使全片大部分場面不在首爾站發生。

《屍殺列車》在香港狂收逾 6,000 萬,不單破了韓國電影在香港的票房紀錄,只計「喪屍片」這個類型的話,更以拋離的票房數字輕鬆奪冠,風頭絕對一時無倆。於是,以「前傳」作招徠的《屍殺前傳:首爾站》(以下簡稱《首爾站》)便更充滿話題性了。坊間對這部成本不到 100 萬美元的動畫反應好壞參半(甚至批評者更多),不少人執著於「前傳」二字,紛紛討論它與《屍殺列車》在劇情上的關連性,然而導演早已強調,兩部作品的故事完全獨立,角色並無重疊,大家還是無謂多作猜想吧。不過,看過兩部作品之後,你會發現並排欣賞的話,其實充滿趣味。

當喪屍空群而出的時候,政府束手無策,並不懂得應變(警方最初以為是露宿者搞事),廢青、露宿者的待遇都和喪屍一樣,隨時會被政府所派出的軍隊射殺,低下階層的不知所措只被視為「暴亂」的一部分,需要「武力鎮壓」。

群眾為了力抗喪屍,只好團結起來,建立屬於自己的「社區」,互相協助,最後女主角也逃到那片躲著很多年青人的空地去。無奈喪屍實在太癲,大隻仔幾經艱辛攀上高處躲避,但眼見女主角仍身陷險境,於是折返救人,卻命喪喪屍狂噬之中,讓人感嘆「好人無好報」。

《屍殺列車》在香港狂收逾 6,000 萬,不單破了韓國電影在香港的票房紀錄,只計「喪屍片」這個類型的話,更以拋離的票房數字輕鬆奪冠,風頭絕對一時無倆。於是,以「前傳」作招徠的《屍殺前傳:首爾站》(以下簡稱《首爾站》)便更充滿話題性了。坊間對這部成本不到 100 萬美元的動畫反應好壞參半(甚至批評者更多),不少人執著於「前傳」二字,紛紛討論它與《屍殺列車》在劇情上的關連性,然而導演早已強調,兩部作品的故事完全獨立,角色並無重疊,大家還是無謂多作猜想吧。不過,看過兩部作品之後,你會發現並排欣賞的話,其實充滿趣味。

據導演所說,《首爾站》的創作其實先於《屍殺列車》,是電影公司覺得動畫不錯,建議拍一個真人版。但他不想照辦煮碗把動畫變成真人就算,於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出發,說兩個不同的故事,而最終他要表達的都是社會矛盾。這方面和他早期的動畫如《一輩子豬玀》和《打救豬玀》等,可謂如出一轍。

沒有英雄,沒有善良的角色煽情一番,也沒有《屍殺列車》狹窄而封閉的空間製造令人窒息的氣氛,《首爾站》在官能刺激方面註定顯得遜色。然而對於人性和社會的批判,《首爾站》並不比《屍殺列車》遜色,而且更加「貼地」。有些人批評電影沒有交代喪屍出現的源頭,但如果這無助主題表達,為什麼不能略去呢?

當然,《首爾站》也不是沒有令人看得氣憤的地方,譬如那個「廢青」實在太廢,連簡單的說話也講不清楚,似乎蠢得過火;更令人看得咬牙切齒的,是女主角逃避喪屍不斷奔跑,穿越一道道大門之時,竟然不想想「順手關門」,她本來就有機會逃過大難啊!(唯有解釋為真係太驚啦!)另外,「爸爸」角色的設定也有點牽強,說服力稍嫌不夠。不過,電影滿佈不同的意象(地鐵樓盤廣告偶爾出現、警察討論地產話題等,這當然不是巧合),還是扳回不少分數(個人覺得這更重要),其中以豪宅示範單位作終場的構思,更是妙極,進一步證明了我們不應視它為「前傳」,而是一部「姊妹作」,透過反覆思考它與《屍殺列車》的不同,拼湊成一幅更大的圖畫,完滿導演想說的話。

《屍殺列車》在香港狂收逾 6,000 萬,不單破了韓國電影在香港的票房紀錄,只計「喪屍片」這個類型的話,更以拋離的票房數字輕鬆奪冠,風頭絕對一時無倆。於是,以「前傳」作招徠的《屍殺前傳:首爾站》(以下簡稱《首爾站》)便更充滿話題性了。坊間對這部成本不到 100 萬美元的動畫反應好壞參半(甚至批評者更多),不少人執著於「前傳」二字,紛紛討論它與《屍殺列車》在劇情上的關連性,然而導演早已強調,兩部作品的故事完全獨立,角色並無重疊,大家還是無謂多作猜想吧。不過,看過兩部作品之後,你會發現並排欣賞的話,其實充滿趣味。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