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8 年《鐵甲奇俠》(Iron Man)成功為超級英雄樹立人性化形象後,荷里活依照觀眾心理和喜好,每年不斷出產擁有不同能力、性格鮮活的超級英雄,再在每部作品擴展世界觀,讓脾性各異的角色聯手合作,維持新鮮感,延續大眾對未來新作的期待。最初片廠為了穩陣,登場的都是緊守傳統價值的英雄人物,譬如是一面正義凜然、不會殺生的美國隊長和超人,一夫當關,拯救世界;後來出現身為犯罪份子的蟻俠和銀河守護隊,誤打誤撞變成英雄,遂萌起反英雄的潮流;來到近年有死侍及(James Gunn 的)自殺特攻隊,他們生性凶殘長相怪異,大概看準超級英雄市場飽和,進一步推倒傳統,模糊道德與忠奸的界線,嘲諷英雄的典型形象。本年度的《閃電俠》(The Flash)可謂回歸正統,不只劇情回到過去,就連創作取態也如 2010 年代的超級英雄片般簡單直接,它有英雄自省的戲劇,亦注入現代流行的多元宇宙元素,新舊交匯,包羅萬象,而重點是它找到新的點子,重新捕捉超級英雄片使人雀躍的部分,重現了昔日英雄片的神采。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閃電俠》:不一樣的正統超級英雄片

《閃電俠》:不一樣的正統超級英雄片

自 2008 年《鐵甲奇俠》(Iron Man)成功為超級英雄樹立人性化形象後,荷里活依照觀眾心理和喜好,每年不斷出產擁有不同能力、性格鮮活的超級英雄,再在每部作品擴展世界觀,讓脾性各異的角色聯手合作,維持新鮮感,延續大眾對未來新作的期待。最初片廠為了穩陣,登場的都是緊守傳統價值的英雄人物,譬如是一面正義凜然、不會殺生的美國隊長和超人,一夫當關,拯救世界;後來出現身為犯罪份子的蟻俠和銀河守護隊,誤打誤撞變成英雄,遂萌起反英雄的潮流;來到近年有死侍及(James Gunn 的)自殺特攻隊,他們生性凶殘長相怪異,大概看準超級英雄市場飽和,進一步推倒傳統,模糊道德與忠奸的界線,嘲諷英雄的典型形象。本年度的《閃電俠》(The Flash)可謂回歸正統,不只劇情回到過去,就連創作取態也如 2010 年代的超級英雄片般簡單直接,它有英雄自省的戲劇,亦注入現代流行的多元宇宙元素,新舊交匯,包羅萬象,而重點是它找到新的點子,重新捕捉超級英雄片使人雀躍的部分,重現了昔日英雄片的神采。

自 2008 年《鐵甲奇俠》(Iron Man)成功為超級英雄樹立人性化形象後,荷里活依照觀眾心理和喜好,每年不斷出產擁有不同能力、性格鮮活的超級英雄,再在每部作品擴展世界觀,讓脾性各異的角色聯手合作,維持新鮮感,延續大眾對未來新作的期待。最初片廠為了穩陣,登場的都是緊守傳統價值的英雄人物,譬如是一面正義凜然、不會殺生的美國隊長和超人,一夫當關,拯救世界;後來出現身為犯罪份子的蟻俠和銀河守護隊,誤打誤撞變成英雄,遂萌起反英雄的潮流;來到近年有死侍及(James Gunn 的)自殺特攻隊,他們生性凶殘長相怪異,大概看準超級英雄市場飽和,進一步推倒傳統,模糊道德與忠奸的界線,嘲諷英雄的典型形象。本年度的《閃電俠》(The Flash)可謂回歸正統,不只劇情回到過去,就連創作取態也如 2010 年代的超級英雄片般簡單直接,它有英雄自省的戲劇,亦注入現代流行的多元宇宙元素,新舊交匯,包羅萬象,而重點是它找到新的點子,重新捕捉超級英雄片使人雀躍的部分,重現了昔日英雄片的神采。

閃電俠跟一般新登場的超級英雄不同,他有長達九季的電視劇故事,亦早在前幾齣 DC 電影宇宙作品現身,不少觀眾及粉絲對他的印象不會過於陌生。也許創作人意識到這點,因此電影換個角度,沒有平鋪直敘 Barry Allen 成為閃電俠的起源,聰明地利用時空穿梭的科幻類型框架,講述閃電俠回到過去改寫歷史,以成年的 Barry 作為導師,確保十八歲的自己變成閃電俠,指引少年時代的他一步一步成為超級英雄。

由於成年的 Barry 經歷過年少的一切,能夠擁有接近全知的視角——知道自己得到神速能力的由來,知道如何克制侵略地球的奸角 General Zod,知道蝙蝠俠的真正身份——故電影往往簡化解決戲劇難題的過程,閃電俠只需發揮一下神速能力,劇情便迅速抵達英雄片的核心,譬如說獲得能力的源起、英雄間的合作互動、忠奸對決。主角追求速度、年青活潑的性格設定,使得《閃電俠》順理成章免卻鋪排過程,不落俗套,讓角色的個性、語速、能力特性決定電影明快的敘事步調。

自 2008 年《鐵甲奇俠》(Iron Man)成功為超級英雄樹立人性化形象後,荷里活依照觀眾心理和喜好,每年不斷出產擁有不同能力、性格鮮活的超級英雄,再在每部作品擴展世界觀,讓脾性各異的角色聯手合作,維持新鮮感,延續大眾對未來新作的期待。最初片廠為了穩陣,登場的都是緊守傳統價值的英雄人物,譬如是一面正義凜然、不會殺生的美國隊長和超人,一夫當關,拯救世界;後來出現身為犯罪份子的蟻俠和銀河守護隊,誤打誤撞變成英雄,遂萌起反英雄的潮流;來到近年有死侍及(James Gunn 的)自殺特攻隊,他們生性凶殘長相怪異,大概看準超級英雄市場飽和,進一步推倒傳統,模糊道德與忠奸的界線,嘲諷英雄的典型形象。本年度的《閃電俠》(The Flash)可謂回歸正統,不只劇情回到過去,就連創作取態也如 2010 年代的超級英雄片般簡單直接,它有英雄自省的戲劇,亦注入現代流行的多元宇宙元素,新舊交匯,包羅萬象,而重點是它找到新的點子,重新捕捉超級英雄片使人雀躍的部分,重現了昔日英雄片的神采。

(以下內容含劇透)

《閃電俠》跟同期上映的《蜘蛛俠:飛躍蜘蛛宇宙》不約而同以主角穿越多重宇宙,企圖改寫悲劇命運為故事意念。相較後者的平行宇宙歷險記只是龐大敘事佈局中的其中一段(作為三部曲終章的鋪墊),《閃電俠》對人的命途有更完整扎實的戲劇及主題訊息,它教人接受成全自己的悲劇,放下執著。電影末段英雄們在荒漠的戰場與 General Zod 軍隊戰鬥,蝙蝠俠與女超人相繼喪命,Barry 窮盡力氣回到過去,也無法改寫命運。在導演 Andy Muschietti 草率簡陋的處理(英雄們卡通式的死法令人難以信服,甚至滑稽),本來的動作高潮變為一段辯證命運的段落,承襲時間循環電影的傳統套路——主角愈是執著於把事情扳回到完美的軌道,愈會失敗而回——在閃電俠親眼目睹多重宇宙因為自己而滅亡,領悟到人類不應扭轉命運(因為此舉終將釀成惡果),如此故事教訓帶著幾分消極,容不下美好的幻想。

正當多元宇宙戲劇成為了現代超級英雄片的保鮮劑,《閃電俠》莫不例外以它撩動觀眾/影迷的心神,不過導演的處理有別於浮光掠影的彩蛋式驚喜,對於元祖蝙蝠俠及超人的描繪及拍法皆存有一份認真的敬意。Muschietti 沒有像 M. Night Shyamalan 一般相信漫畫英雄(後者的「Unbreakable Trilogy」幾乎視之為信仰),更多是向昔日扮演(和被腰斬的)超級英雄的演員致敬,他們被賦予一個神聖、重要的位置。

在觀看《閃電俠》的過程,它讓我回想最初為何喜歡超級英雄片,也令我想到為何現在對它感到厭倦。我想厭倦的最大原因是電影片廠(尤其是 Marvel Studio)有太多依照成功例子的計算,沒有突破的創意,身在其中的角色漸漸失去最初的立體感。《閃電俠》也不是具有甚麼劃時代的創意,在許多方面,本質仍是荷里活的套路,但創作人有心轉換敘事,翻新英雄起源故事的敘述,也為這些承載幾十年漫畫歷史的虛構角色,帶回一份 decency。那就不一樣了。

緊貼最新影視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FilmBurns 電影薪火」Facebook 專頁 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