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動畫的路該怎麼走?
只是,港產兒歌很多,港產兒童動畫卻很少,是甚麼因素導致這個產業做不起來?袁建滔的答案是我們能預料的:製作動畫電影太貴!「再低成本也至少千幾萬,要是作品達不到某個製作水平,觀眾是不會願意花錢入戲院看的。千幾萬製作成本,票房起碼要三千多萬才有可能回本,不要說動畫了,港產片要有三千多萬票房也不容易吧?何況動畫的製作時間那麼長,誰願意投資?」說來好似好灰,「唔係好似,係真係好灰!」
都是錢的問題。《麥兜故事》香港票房 1,400 多萬,《麥兜.菠蘿油王子》不到 1,000 萬,其後麥兜系列大多每集只有 300 萬左右票房,但打開了大陸市場。
「純粹靠香港 market 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製作《福爾摩斯》是很 reasonable 的,因為圖書累積了很多年知名度,你知道是可行的。」也要像一般真人電影,搞中港合拍嗎?Matthew 說不可能。「有那些合拍片是因為有知名的香港導演、演員參與,他們用得著你,但香港的動畫公司根本談不上很有經驗,加上我們又沒有資金,誰理你?唯一能走是國際化的路,譬如《福爾摩斯》譯成英文可能已經賣到,眼界很重要。」
然而在我們開拓更多市場之前,本地的人才培訓其實更為關鍵。Matthew 更表示,香港在動畫技術方面輸蝕別人很多年,「和美國、日本不同,他們的動畫產業已發展了很多年,香港卻隔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有一部,一直無法持續,唯一優勝是有靈活性,沒有 budget、沒有經驗,就想別的方法。」作為業界的一份子,Matthew 對香港動畫的前景還是挺樂觀的。「現在有很多網絡平台,機會是多了,需求也多了,但要達到鼓勵作用,政府應該作出更多資助,有一定數量的 projects,動畫公司才能不斷製作,累積經驗,或者 5 至 10 年後就能獨當一面了。」這次《大偵探福爾摩斯》的製作,亦跟很多香港的中小型公司合作,「其實香港也有很多有心的動畫製作人。」
相比之下,袁建滔就顯得較為佛系,說一切「隨緣」,「Matthew 有自己的製作公司,心態和我當然不一樣。我做創作、做導演當然是想拍自己的東西,這樣你要有好強大的意志力,而我年紀已經不小。《福爾摩斯》雖然不是我原創,但我也放了很多自己的東西在內,發現都能寫下去,好在原作者又不反對。」
我還是覺得袁建滔是片中那個白旋風,想改變(動畫)世界,卻發現面前的路難關重重。作為觀眾,唯一能做的大概只有入場支持,撐撐「原產地」是香港的動畫,尤其是優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