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的電視劇再一次受到注目,《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等都獲得很高的評價,後者甚至紅遍港、中、韓等地,非常厲害。早幾天在 Netflix 上架的《誰是被害者》,被網民評為質素可與《我們與惡的距離》和《想見你》媲美,加上有男神張孝全、女神許瑋甯主演,就更加矚目了。
近年台灣的電視劇再一次受到注目,《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等都獲得很高的評價,後者甚至紅遍港、中、韓等地,非常厲害。早幾天在 Netflix 上架的《誰是被害者》,被網民評為質素可與《我們與惡的距離》和《想見你》媲美,加上有男神張孝全、女神許瑋甯主演,就更加矚目了。
《誰是被害者》在 Netflix 上架,對於為數不少的觀眾而言,比起《我們與惡的距離》和《想見你》更容易接觸得到(兩部劇在港的官方觀賞途徑分別是 HBO 和 mytvSuper),畢竟「煲 Netflix」在香港已算得上很流行了,何況現時宅在家的時間又那麼多。
也因為在 Netflix 上架,大家會認定是有點規模的製作,但從網上的資訊得知,《誰是被害者》其實並非由 Netflix 投資,Netflix 只是買了其獨家播映權罷了,製作方面並沒有參與;不像同樣在 Netflix 上架、同樣由張孝全主演的台劇《罪夢者》,真真正正由 Netflix 策動。
這不是說《誰是被害者》的製作水平就會不夠好,反之,是超乎預期的好才對,其場面、攝影、美術等都予人用心的感覺,絕不馬虎,而且帶著一種獨特的台灣味,自成一格,完全不像港、日或韓劇的風格。
故事由一宗溶屍案展開,張孝全飾演的鑑證主管,比對從現場套取回來的指紋時,發現其失散多年的女兒竟涉及其中,於是隱瞞警局同事,自行調查,同時與掌握重要綫索的記者(許瑋甯 飾)合作,互惠互利。
全劇共 8 集,前大半部分就像獨立單元,一宗又一宗疑似謀殺案接連出現,共通點是,死者身份都難以即時確定,而且往往會被誤導為另有其人,後來才發現那是下一名被害者的「預告」。
如果純以懸疑推理作品的角度去看,氣氛營造是不錯的,雖然很多時候我會奇怪警察怎麼那麼笨,反應又那麼慢,明明破綻不少,卻竟都沒有發現、沒有追查。張孝全、許瑋甯調查時又如此輕易地騙過別人,或躲開眾人耳目,有時警察殺到埋身,又總能及時逃脫,看得我經常瞪大眼睛,只能說一句「做戲咁做」。
《誰是被害者》的懸疑味道其實算不上持久,誰牽涉案中根本不難猜到,編導也似乎無意隱瞞到底,我們很快就被告知誰是真正的指使人了。比較有趣的是,這些案件的設計原來是為了「申冤」,為了尋找公義,也就是劇中所指的協助被害者完成遺願。於是,每一宗案件其實都在反映一個社會問題,譬如地產商舞弊、因性別氣質有異而受到霸凌,甚至是護老院資源不足所衍生的問題等等。當然,要同時平衡戲劇性與懸疑氣氛,這些議題都是輕輕帶過罷了,但看下去的話,你便會發現《誰是被害者》真正的核心,其實是講人選擇活下去抑或尋短,哪一樣更需要勇氣。
這些遺願連環命案之所以受到社會注目,是因為人死了才容易被「看見」,他們(受害者)都曾努力活著,卻發現世界不能因此而改變。《誰是被害者》最後一集,記者以自己的故事跟背後的主謀討論這個問題,成為了全劇最重要的一幕;她說,活著才能看到世界改變。
儘管這個訊息表達起來有點太過簡單,故事上沒有很強的章節去支撐這一點,但不能否認這很有意思,也大概是《誰是被害者》備受推崇的原因之一。或者,更重要的是,劇集能成功以懸疑佈局,連結社會上的種種問題,引發大眾思考,說不定,這也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