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時,香港剛剛實施「0+3」入境政策,但社會已急不及待,要求進一步放寬,以及取消所有疫情之下的荒謬措施,因為在世界各地,這場瘟疫已告一段落,它已演變成風土病,只得與它共存。  短短兩年,電影世界天翻地覆,串流平台興起,電影工業兩極化,即使今天戲院重開,但跟 2020 年前相比,世界顯然是變了樣。就在大家被隔離,社會陷入停頓的時刻,伊朗導演約化巴納希(Jafer Panahi)發起《暴風之年》(The Year of the Everlasting Storm)的製作計劃,集世界各地 7 位導演,各自道出大瘟疫下的人文風貌。這件事,又真的很有巴納希的風格,十多年前,他被極權政府禁拍電影 20 年,其後便在家中拍下技術上「挑戰電影」的《這不是電影》。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暴風之年》:非常時期非常回憶

《暴風之年》:非常時期非常回憶

執筆之時,香港剛剛實施「0+3」入境政策,但社會已急不及待,要求進一步放寬,以及取消所有疫情之下的荒謬措施,因為在世界各地,這場瘟疫已告一段落,它已演變成風土病,只得與它共存。 

短短兩年,電影世界天翻地覆,串流平台興起,電影工業兩極化,即使今天戲院重開,但跟 2020 年前相比,世界顯然是變了樣。就在大家被隔離,社會陷入停頓的時刻,伊朗導演約化巴納希(Jafer Panahi)發起《暴風之年》(The Year of the Everlasting Storm)的製作計劃,集世界各地 7 位導演,各自道出大瘟疫下的人文風貌。這件事,又真的很有巴納希的風格,十多年前,他被極權政府禁拍電影 20 年,其後便在家中拍下技術上「挑戰電影」的《這不是電影》。

執筆之時,香港剛剛實施「0+3」入境政策,但社會已急不及待,要求進一步放寬,以及取消所有疫情之下的荒謬措施,因為在世界各地,這場瘟疫已告一段落,它已演變成風土病,只得與它共存。 
短短兩年,電影世界天翻地覆,串流平台興起,電影工業兩極化,即使今天戲院重開,但跟 2020 年前相比,世界顯然是變了樣。就在大家被隔離,社會陷入停頓的時刻,伊朗導演約化巴納希(Jafer Panahi)發起《暴風之年》(The Year of the Everlasting Storm)的製作計劃,集世界各地 7 位導演,各自道出大瘟疫下的人文風貌。這件事,又真的很有巴納希的風格,十多年前,他被極權政府禁拍電影 20 年,其後便在家中拍下技術上「挑戰電影」的《這不是電影》。
《The Break Away》(導演:陳哲藝)

這短片集亦由他開始,閒得在家中拍鴿子的誕生,但對他而言,又似乎不是甚麼回事,因為賦閑在家曾經是他的日常。然後母親穿上一身防護衣到訪,巴納希與老媽一起跟他妹妹和新生的小生命一起視訊通話。極度日常化的故事,卻展現創作人的樂觀態度,以及生命之強大︰病毒不能阻隔人與人的交流。被隔離也好,記錄的機器仍在,人類仍可用畫面說故事。 

人與人之間被逼 24 小時全日交流,又是甚麼景況?相信大家各有想法。《爸媽不在家》、《熱帶雨》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在倫敦居所透過 Zoom 遙距在中國拍攝,道出一家三口長期因封城被逼獨處一室的風貌。現代家庭夫婦子女聚少離多,突然全日相見,兒子有兒子的吵鬧,老婆被逼在房間工作,夫婦之間的誤會與衝突極速提升。看似很刻意但又實在,特別像香港這種高度壓縮的環境,家人同時 work from home 與在家學習,小朋友又跑來跑去,互相騷擾下衝突一觸即發。

執筆之時,香港剛剛實施「0+3」入境政策,但社會已急不及待,要求進一步放寬,以及取消所有疫情之下的荒謬措施,因為在世界各地,這場瘟疫已告一段落,它已演變成風土病,只得與它共存。 
短短兩年,電影世界天翻地覆,串流平台興起,電影工業兩極化,即使今天戲院重開,但跟 2020 年前相比,世界顯然是變了樣。就在大家被隔離,社會陷入停頓的時刻,伊朗導演約化巴納希(Jafer Panahi)發起《暴風之年》(The Year of the Everlasting Storm)的製作計劃,集世界各地 7 位導演,各自道出大瘟疫下的人文風貌。這件事,又真的很有巴納希的風格,十多年前,他被極權政府禁拍電影 20 年,其後便在家中拍下技術上「挑戰電影」的《這不是電影》。
《Dig Up My Darling》(導演:David Lowery)

《再見魅了緣》(A Ghost Story)導演 David Lowery,則借家庭間的書信道出似斷未斷的親情,那時已是瘟疫後的 N 年,離家多時的長女回看亡父書信,尋找因武肺離世的弟弟。因「防疫」之名,病人被迫被隔離,走也走得不安樂,只得由姊姊解脫。 

泰國導演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結尾最有玩味,全片只有一張床,幾枝光管,一堆蟲子與收音廣播的聲音。光管的電流聲、蟲聲與外部的聲音構成極度不安的氛圍,配上的是 2020 年泰國抗爭的現場聲音,讓人躁動不安,像有甚麼大事件即將爆發。

執筆之時,香港剛剛實施「0+3」入境政策,但社會已急不及待,要求進一步放寬,以及取消所有疫情之下的荒謬措施,因為在世界各地,這場瘟疫已告一段落,它已演變成風土病,只得與它共存。 
短短兩年,電影世界天翻地覆,串流平台興起,電影工業兩極化,即使今天戲院重開,但跟 2020 年前相比,世界顯然是變了樣。就在大家被隔離,社會陷入停頓的時刻,伊朗導演約化巴納希(Jafer Panahi)發起《暴風之年》(The Year of the Everlasting Storm)的製作計劃,集世界各地 7 位導演,各自道出大瘟疫下的人文風貌。這件事,又真的很有巴納希的風格,十多年前,他被極權政府禁拍電影 20 年,其後便在家中拍下技術上「挑戰電影」的《這不是電影》。
《Night Colonies》(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7 條短片(還有智利導演 Dominga Sotomayor 和兩位美國導演:Malik Vitthal 和 Laura Poitras),劇情以外亦有紀錄片,談及親情與公民權,留待大家發掘。但要真正反映瘟疫下的人性與荒唐,可能要等香港或中國導演在 N 年後回顧吧。動態清零、紅藍黃碼與針卡弄出的笑話與奇譚,隨時比一眾羅馬尼亞導演拍攝的《Tales from the Golden Age》更惹笑、更反智。嫌《暴風之年》太正經,不如期待中港導演對瘟疫的詮釋。

緊貼最新影視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FilmBurns 電影薪火」Facebook 專頁 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