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出奇地好看。電影好看,除了因為導演拍得真摯,選對了角度,多少也有一點走運的成分。英華女學校 2011 年開始在原址重建,遷入位於深水埗的臨時校舍,原定 2016 年搬回新校舍。為了籌款及紀錄臨時校舍這段特別的歷史,校方找來舊生張婉婷拍攝紀錄片。張導演鎖定六位 2011 年入讀的中一生,原意是花六年時間追蹤她們的中學生涯,因為這屆學生將是唯一一批能在三個校舍(舊校、臨時校舍、新校)上課的學生,身份十分特別。想不到工程延期,這批學生到畢業時新校舍仍未竣工。導演繼續追蹤幾位同學的發展,直至 2021 年新校舍落成,幾位畢業生回校參觀,拍攝才告終。工程延誤令幾位同學未能在新校舍畢業,但卻令電影更能捕捉 2011-2021,香港年輕人最投入社會運動的十年。直接拍攝社會運動的紀錄片未能在香港公映,《給十九歲的我》卻因為沒有政治立場,能一鏡不刪上畫。不理是歪打正著還是無心插柳,《給十九歲的我》暫時亦是最多人能看到,很寶貴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