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有不少論者將新版《西城故事》深化種族衝突與提倡和平共融的主題,視為一種主流左派的政治宣傳(或所謂的「政治正確」),我實在為這種強辭奪理的說法感到懊惱。舊作《夢斷城西》早已是透過男女主角迫於無奈夾在兩派的種族衝突之間,敘述一個因仇恨而導致兩敗俱傷的故事,顯然是反對不同種族之間的仇視與暴力(再者,這種導人向善的意識形態何解需要批評?難道這不是一個健全國家應該擁有的理想嗎?)。史匹堡大膽地為原作的人物設定作大幅改動,將夾在兩派中間的 Tony 寫成是一個正在假釋的少年犯,他不再單純因為不想介入兩派衝突,才拒絕好友的「鬥舞」邀請,而是他對白人與新移民的衝突置之不理,只重視自己渴望得到的愛情。如此,《西城故事》的戲劇變得更富層次,反思典型「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故事——不顧一切的愛情,恐會一路釀成更多的悲劇(Chino 為了「好兄弟」 Bernardo 的死而向 Tony 報復,令所有角色得到一個失落的下場)。
《夢斷城西》需要順應當年市場,為了滿足觀眾,將理應是惹人厭的兩派黑幫份子(白人為首的 The Jets 與波多黎各人領軍的 The Sharks)描繪得光鮮整潔,像是兩群不同學系的大學生一樣幼稚賭氣;50 年後的《西城故事》對觀眾更加信任,史匹堡相信現在的觀眾已然接受道德曖昧的人物作為敘事主角,也毋須靠華麗的服飾與場景作為音樂劇的賣點,能夠為劇本主題度身訂造合適的戲劇定位。這些創作決定大大提升戲劇的感染力。就以開場僅有音樂的序幕為例,我們可以從一個俯瞰正值建設初期的城市的長鏡頭,看到一片頹垣敗瓦、貧苦的面貌,接著衣衫簡樸的 Jets 成員從地底開門出場。之後他們理所當然地在繁忙的街道上跳舞,但動機可不只如此單純,他們走到新移民開辦的商店門外搗亂,並且往塗上波多黎各國旗的牆壁大肆破壞,弄得場面相當難看。再比較《夢斷城西》序幕精心策劃的美術與舞蹈設計,史匹堡的演繹顯然更為進步,短短十分鐘充滿戲劇高低起伏,每個跳舞的肢體動作皆有戲劇性,不再為跳而跳、為美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