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導演」環節,一直都備受影迷關注,能夠在十幾天之內看盡某位導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實在是件樂事。後來香港愈來愈多「大師回顧展」,加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就傾向選擇較少人提及,又或是新冒起的準大師、作者,作為「焦點導演」的主角。可是,影迷最喜愛的還是那些六七十年代的大師吧,法國的、意大利的、德國的,尤其受到注目。這一年,是荷索。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香港國際電影節】不能錯過的大師作品

【香港國際電影節】不能錯過的大師作品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導演」環節,一直都備受影迷關注,能夠在十幾天之內看盡某位導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實在是件樂事。後來香港愈來愈多「大師回顧展」,加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就傾向選擇較少人提及,又或是新冒起的準大師、作者,作為「焦點導演」的主角。可是,影迷最喜愛的還是那些六七十年代的大師吧,法國的、意大利的、德國的,尤其受到注目。這一年,是荷索。

華納荷索(Werner Herzog)

筆者年紀不大不小,沒有經歷過在太空館看德國電影新浪潮的日子,但也曾在 2002 年藝術中心舉行的荷索回顧展中,看過這位德國大師的多部傑作。德國的大師級導演,不數太遠古的茂瑙(F.W. Murnau),相對近代的,就以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溫德斯(Wim Wenders)和荷索(Werner Herzog)的名氣最大。三人的影像風格迥異,各有特色,像筆者這樣的中年,至今仍會覺得他們是最厲害的德國導演,後無來者。

這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選映多部荷索經典,各位影迷都不要錯過。其中〈天譴〉、〈陸上行舟〉更是重點推介,非看不可,都是荷索搵一眾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條命博的佳作,前者有如一則超現實寓言,盡現人類的貪婪與瘋狂。香港國際電影節把這一部分的選映取命「求真若狂」,貼切不過,為求最理想的效果,荷索是接近瘋狂的。他的作品,都像在和大自然搏鬥,從中我們會領悟到更多「生命的訊息」。《生命的訊息》是荷索首部長片,很值得一看,不過「求真若狂」部分未有選映,稍為可惜,大家不妨找影碟來看。

四、五月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還會有荷索回顧展的第二部分「瘋狂的睿智」,包括另外 9 部導演的經典,但最令人驚喜還是荷索導演將會在電影節期間親臨香港主講大師班,仍然在世的電影大師所餘無幾,要把握機會啊!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導演」環節,一直都備受影迷關注,能夠在十幾天之內看盡某位導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實在是件樂事。後來香港愈來愈多「大師回顧展」,加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就傾向選擇較少人提及,又或是新冒起的準大師、作者,作為「焦點導演」的主角。可是,影迷最喜愛的還是那些六七十年代的大師吧,法國的、意大利的、德國的,尤其受到注目。這一年,是荷索。
《祭軍魂》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導演」環節,一直都備受影迷關注,能夠在十幾天之內看盡某位導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實在是件樂事。後來香港愈來愈多「大師回顧展」,加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就傾向選擇較少人提及,又或是新冒起的準大師、作者,作為「焦點導演」的主角。可是,影迷最喜愛的還是那些六七十年代的大師吧,法國的、意大利的、德國的,尤其受到注目。這一年,是荷索。
《祭軍魂》

原一男(Hara Kazuo)

如果也來數數紀錄片界別的大師,荷索大概同樣榜上有名,另一位可能某些年輕影迷會感到陌生的,則是原一男(Hara Kazuo)。他的《祭軍魂》相當有名,當年(1987 年)曾被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旬報》選為年度十大第二位(僅次於伊丹十三的《收稅女郎》),後來更入選二十世紀百大日本電影之一,是日本十分重要的紀錄片作品。導演名不太認識,加上是紀錄片,很多影迷會因而卻步,但《祭軍魂》中奧崎謙三追討戰爭責任的那份壓逼感,實在精彩,面對鏡頭他釋放出更為強大的力量。紀錄片本為紀實,但奧崎謙三卻因為鏡頭而「演」得更放,真實與虛構的界線有時可以十分模糊。此片坊間也不易找到,值得在大銀幕上一睹這部經典的面貌,況且導演也會訪港,可聽聽他的分享。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導演」環節,一直都備受影迷關注,能夠在十幾天之內看盡某位導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實在是件樂事。後來香港愈來愈多「大師回顧展」,加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就傾向選擇較少人提及,又或是新冒起的準大師、作者,作為「焦點導演」的主角。可是,影迷最喜愛的還是那些六七十年代的大師吧,法國的、意大利的、德國的,尤其受到注目。這一年,是荷索。
《聖女貞德的童年》

大師與作者

除了「焦點導演」,香港國際電影節還設有「大師與作者」環節,再細分「大師級」和「作者風」兩個部分。大師,有時是令人又愛又恨的,心知一定是深度之作,卻又怕太「悶藝」、看不懂,不敢「輕舉妄動」。「作者風」就不同了,強調導演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大多影像奪目。

其實,今天的「大師級」,大多是過往會放進「作者風」的一群,也無謂分得那麼細。這一屆的 Abbas Kiarostami、Lav Diaz 和 Andrey Zvyagintsev 都有典型的大師印象,但北野武、Bruno Dumont 會不會就有點爭議?不過 Bruno Dumont 的作品筆者是大力推薦的,雖然很不易懂,像他早兩年的《戇神探與小混混》(P'tit Quinquin)和《食人急轉灣》(Ma Loute),如果對法國社會文化少一點認識,可能會看到呼呼大睡。新作《聖女貞德的童年》(Jeannette, the Childhood of Joan of Arc)據知實驗性極強,不容忽視。

想起來,這年選映的《嫲煩家族 3》,可說是集「大師級」、「作者風」和「影迷嘉年華」元素於一身的選擇,加上是世界首映,難怪被選為閉幕電影了。電影節下星期就是開幕,趁還有幾天時間,看看要不要朝拜一下大師作品吧。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