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進行過甚麼調查,但觀乎美國票房的表現,《星際任務 Ad Astra》可能是一部兩面不討好的作品。所謂兩面,是追求娛樂性的觀眾,以及科幻電影迷,前者會嫌不夠刺激,後者則會批評科學層面欠缺邏輯,太多犯駁之處,容易「出戲」。然而不得不說,影片的構思其實是頗獨特的,印象中沒有看過相近主題的作品,加上 Brad Pitt 的演出實在非常好,很值得大家去看看。
沒有進行過甚麼調查,但觀乎美國票房的表現,《星際任務 Ad Astra》可能是一部兩面不討好的作品。所謂兩面,是追求娛樂性的觀眾,以及科幻電影迷,前者會嫌不夠刺激,後者則會批評科學層面欠缺邏輯,太多犯駁之處,容易「出戲」。然而不得不說,影片的構思其實是頗獨特的,印象中沒有看過相近主題的作品,加上 Brad Pitt 的演出實在非常好,很值得大家去看看。
拍開文藝片的 James Gray 自然會有較不一樣的角度切入,他說《星際任務 Ad Astra》的靈感來自物理學家 Enrico Fermi 關於原子能的著作,以及 Joseph Conrad 的小說《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後者也就是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的原著。《星際任務 Ad Astra》嘗試把兩者的概念結合,把故事的舞台搬到外太空,探討宇宙探索對人類是否真有意義。
Enrico Fermi 講過分裂原子可造成很大的破壞,而且難以肯定連鎖反應會否停止;James Gray 把類似的概念放到劇本上,要我們思考,如果具同樣威力的實驗在外太空進行,當對地球再不構成任何損失,可以更肆無忌憚時,會不會更加可怕?
《星際任務 Ad Astra》一開首就講到,地球遭受宇宙風暴襲擊,引發能源危機,人類性命將受威脅。於是,Brad Pitt 飾演的 Roy 就被派往太陽系邊緣查明真相,長官告訴他,事情可能與他父親 16 年前執行的秘密任務有關。
(以下或含劇透)
同樣的劇情,其他科幻電影若想搞些官能刺激,或會來一場宇宙大龍鳳,追求啟發性的,則會設計一群高等智慧生物,與人類會面進行深度對談,《星際任務 Ad Astra》卻兩樣都不是。
它甚至可以說是反其道而行,儘管有極高科技的前設(都發展到可派人到海王星那麼遠),卻認為太空其實不值得我們去探索,那裡根本甚麼都沒有!(最終更發現沒有甚麼大陰謀在背後!)
劇本描述 Roy 是一名出色的太空人,他沒有家庭負擔,工作的情緒也因此特別穩定,可是,這趟漫長的太空之旅卻讓他身心俱疲(平時可能只是去去火星開會),當你離家(地球)愈遠,或愈來愈孤單(一人任務)的時候,心理變化是可以很大的。Roy 後來遇上父親,了解事情的真相後,他就像《現代啟示錄》裡的 Benjamin,得到很大的啟發,決意要 reconnect 過往喜歡的人。
Roy 的角色有趣之處是,他以為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卻其實欠缺了某些東西而不自知。前往外太空、與親朋減少聯絡,好像令生活更簡單、更自由,卻其實空虛得很,他不知道,這只是一種逃避罷了。《星際任務 Ad Astra》中的太空之旅,就把 Roy 從極度冷靜的狀態,拉回一個更具人性的位置,他不想像父親那樣,披星戴月,就只為了追尋外太空生命,卻對所有人顯得漠不關心。正如 Roy 也反問父親:你寧願追尋可能不存在的事物,也不關心一下所愛的人?(大意)
當然,宇宙浩瀚,人類很難不去好奇這個更大的世界,James Gray 只是認為人類可能根本不適合身處外太空罷了,也想我們想一想,甚麼才對自己的生命最重要。要達到這個目的,《星際任務 Ad Astra》的劇本幾乎只從 Roy 的精神世界著手,很多背景資料「夠用」就算,不會交代太多,譬如長官如何發現事情與 Roy 的父親有關,就只是輕輕帶過。甚至乎,連科學邏輯也非放在首位,戲中 Brad Pitt 流淚一場,導演是知道物理學上眼淚會立即飄走,但為了更能觸動人,堅持保留。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攝影與配樂均十分出色,讓那些外太空的「場景」,都帶來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讓人輕易沉浸其中。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