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沒有記錯,《以青春的名義》最初是叫《以青春的名義愛你》。現在沒有了「愛你」兩個字,不再是開宗名義的愛情片,其實更符合電影的主題和內容。
如果我沒有記錯,《以青春的名義》最初是叫《以青春的名義愛你》。現在沒有了「愛你」兩個字,不再是開宗名義的愛情片,其實更符合電影的主題和內容。
中學生張子行(吳肇軒)來自單親家庭,母親失蹤多年,與做拾荒的爸爸(董瑋)相依為命。因為父親酗酒兼間歇精神失常,子行較同齡人成熟,懂得照顧身邊的人,異性緣極佳,還練得一門開鎖絕技。一天,子行在學校泳池救了一遇溺女子(劉嘉玲),翌日他發現被救女子原來是他的代班主任葉若美。子行在若美身上看到母親的影子,若美又利用子行跟蹤自己的情敵,糾纏不清的關係,有幻想有慰藉也有真摰的互相關心,但算不算愛?
個多兩個月前看《空手道》時,我自己和很多朋友的評語是「幾好睇,不過故事太簡單」。有個朋友甚至說「不是劇本好不好的問題,直情是零劇本!」沒錯,《空手道》就是一齣以感覺先行的戲,用攝影和音樂營造很強烈的氣氛,有感染力,但主角們的動機、背景和故事進程,很多都以自報家門式獨白或對白交代,凡事「導演話係就係」。電影 OK 好看,但劇本和故事本身有很大的漏洞和缺失。
《以青春的名義》是一個完全相反的例子。能在「首部劇情片計劃」中脫穎而出,劇本質素有一定保證。而且導演兼編劇譚惠貞有寫小說的經驗(已出版過好幾本小說),構思的故事完整飽滿,每個角色背後都有一段可獨立成章的小故事。
故事細節豐富,角色自然立體,這是《以青春的名義》值得讚賞的地方。所有主角──拾荒爸爸、張子行、葉若美,都不是典型的人物,觀眾要隨著劇情推進慢慢了解他們。不過始終是不夠兩小時的電影,太豐富的枝節又好像令電影有點失衡。例如導演花了很多篇幅寫張子行跟葉若美的情敵李菁(余香凝)學跳社交舞,這段平行師生關係在電影中段喧賓奪主,令我差點以為真正的師生戀是李菁和張子行,但到故事後段又沒有交代李菁的去向。構思故事要花心力,但拍攝時如何取捨,也是考驗導演眼光和勇氣的時候。
如果你帶著想看一段浪漫師生戀(例如《男人四十》)的心情入場看《以青春的名義》,恐怕你會失望。張子行不是胡彩藍,他雖然長得帥,但沒有林嘉欣當年那種甜美性感到不行的原始引力,導演也沒有突顯他的小鮮肉形象。葉若美更是非一般教師,會在學校泳池旁喝紅酒,叫學生陪自己跟蹤情敵,代學生尋找生母⋯⋯
如果不是師生戀,那張子行和葉若美又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呢?我會說是兩個很獨特的人,互相陪伴對方跨過生命一道難關,之後可以各不相干,但各不相干也可以一生一世忘不了。人生中有這樣一個人,其實比簡單的「很愛」「深愛」「最愛」更珍貴。
最後,我覺得《以青春的名義》精神上是《阿飛正傳》下集。你看完電影後會明白我為甚麼這樣說。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