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的人物專訪標題:吳宇森回來了。 帶著他最擅長的英雄片《追捕》,吳宇森回來了。他從哪裡回來?從沉鬱的史詩電影《太平輪》上回航,或是克服病魔,以香港觀眾最熟悉的慢動作步伐走回來。
報章的人物專訪標題:吳宇森回來了。
帶著他最擅長的英雄片《追捕》,吳宇森回來了。他從哪裡回來?從沉鬱的史詩電影《太平輪》上回航,或是克服病魔,以香港觀眾最熟悉的慢動作步伐走回來。
《追捕》仍然有雙槍齊發的舞蹈,仍然有雙雄對決然後惺惺相惜,有男性兩脅插刀的情誼⋯⋯只是沒有 Mark 哥,沒有周潤發﹑狄龍與李修賢,換上了大陸演員張涵予和日本的褔山雅治。
《太平輪》的失利,批評他過時的聲音更多,「吳宇森」三字不再是信心保證。看吳宇森的英雄片,有與故友重逢的熟悉感,他已經有十多年沒拍過這類型片了,沒有寄望 71 歲的他有任何新的突破,他是個老派,有他的固執,《追捕》不是吳導演最好的作品,但他為了紀念偶像高倉健而拍,令這件事更具意義。
《追捕》有一幕,探員矢村聰(褔山雅治 飾)追捕在逃的律師杜丘(張涵予 飾),汽車意外撞倒了白鴿欄,幾十隻鴿子紛飛,在兩人肉搏的狀況下穿梭。白鴿是吳宇森電影的「簽名式」,儘管被後輩戲謔這種象徵太過時;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喜劇之王》,李思捷飾演的導演堅持要放白鴿,表示境界會提升。
白鴿紛飛的意像,最深刻印象的是《喋血雙雄》教堂中,周潤發與李修賢,殺手與警察聯手反擊惡人,激烈槍戰展開,教堂聖像被擊毁,代表一切信仰道義均破滅,要生存要正義只有訴諸暴力,這是吳宇森暴力美學動人之處。
對於看吳宇森英雄片長大的我,見到雙槍、慢動作和白鴿,其實我已經很滿足了。《英雄本色》是 80 年代的集體回憶,意義太深遠,它直接影響荷里活對動作電影的看法,吳宇森和很多香港的動作指導後來去了美國發展。今天,大國崛起,中國用錢影響了荷里活,很多西片都是中國人投資開拍的。
時代變了,但慶幸今天回來了的吳宇森,仍然是《英雄本色》的吳宇森,已經足夠了。《追捕》有很多場面,都有導演過去拍過的電影的影子,《喋血雙雄》的足跡到處皆是,殺手的憐憫來自《血仍未冷》(The Replacement Killers,吳宇森有份監製,周潤發主演)。吳宇森主要集中在動作場面顯示他的功力,令人有點懷舊的感覺。
《追捕》執著於浪漫的暴力,文戲其實很弱,電影前後動用了七位編劇,改編後的故事基本上和原作沒有多大關係,反而與夏理遜褔主演的西片《亡命天涯》(The Fugitive)類同。《追捕》是中日合作的電影,吳宇森全面起用日本工作人員擔任主創職位,包括攝影指導石坂拓郎﹑美術總監種田陽平及服裝指導小川久美子,務求令這部故事背景發在日本的電影更具實感。導演對語言的處理也求真,用上國語﹑日語及英語三種對白,切合角色身份背景,但也窒礙了電影的節奏。
可惜《追捕》的劇情有顯著的犯駁,當中包括藥廠高層陷害杜丘,及刻意放走他以製造逃命的情節甚為牽強,而真由美最初出現在藥廠的酒會並主動接觸杜丘的動機不明確。所以看《追捕》集中欣賞動作場面,感覺會好一點。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