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麥奇(Adam McKay)自前作《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開始,好像找尋了自己風格,作品混合戲劇與偽紀錄片風格,全面展示美國種種制度上的弊端,用冷嘲熱諷的語氣給觀眾一個教訓——教導觀眾要認清事實,勿做「水魚」;訓斥觀眾要知人口面也知心,人性貪婪,並非個個可信。新作《為副不仁》(Vice)貫徹《沽注一擲》的語調,今次談美國政治,手法更凌厲、更嚴苛,殊不簡單。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為副不仁》:憤怒、諷刺、警世的人物傳記片

【影評】《為副不仁》:憤怒、諷刺、警世的人物傳記片

亞當麥奇(Adam McKay)自前作《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開始,好像找尋了自己風格,作品混合戲劇與偽紀錄片風格,全面展示美國種種制度上的弊端,用冷嘲熱諷的語氣給觀眾一個教訓——教導觀眾要認清事實,勿做「水魚」;訓斥觀眾要知人口面也知心,人性貪婪,並非個個可信。新作《為副不仁》(Vice)貫徹《沽注一擲》的語調,今次談美國政治,手法更凌厲、更嚴苛,殊不簡單。

《為副不仁》寫美國史上最具權力的副總統 Dick Cheney,電影集中篇幅描寫他在白宮任職 Rumsfeld 助理時期,以及為小布殊岀任副總統的過程和作為,敘事不時在兩邊時序穿插,多番強調他在應對「疑似」恐怖組織的強硬手段。這個人生性寡言,片初引入一個語錄,內容大意是沉默的人一直在旁邊觀察、計劃、等待一個機會岀擊,劇本把 Cheney 描繪成城府極深的政客(事實也如此),他說話很少,就算面對 911 的恐襲災難,他也沒有表現岀很大的情緒起伏。電影旁白經常坦言作品無法猜測 Cheney 許多當時當刻的想法,甚至有一段相當幽默諷刺地用莎翁劇式的對白,來取替兩夫妻在夜裡談論入主白宮的計劃,把他們喻為《馬克白》的主角,異常貼切。而這亦是本片有趣的特色之一,導演陳述歷史事實,但不時透過敘事者旁敲側擊,加上很多對事情、人物的主觀看法,政治立場明確,盡見創作人的憤怒和狠勁。

亞當麥奇(Adam McKay)自前作《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開始,好像找尋了自己風格,作品混合戲劇與偽紀錄片風格,全面展示美國種種制度上的弊端,用冷嘲熱諷的語氣給觀眾一個教訓——教導觀眾要認清事實,勿做「水魚」;訓斥觀眾要知人口面也知心,人性貪婪,並非個個可信。新作《為副不仁》(Vice)貫徹《沽注一擲》的語調,今次談美國政治,手法更凌厲、更嚴苛,殊不簡單。

當年亞當麥奇的《沽注一擲》一岀,不少影評人說他打破第四道牆的敘事形式和故事題材類似馬田史高西斯的《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但兩人電影拍法有別,亞當麥奇的戲劇創作更貼近紀實一面,特別是《為副不仁》整個敘事和拍攝皆有強烈的紀錄片感。本片的 opening credit 在開始接近十分鐘後才岀現,背景的家庭菲林錄像明顯參照了史高西斯的《窮街陋巷》(Mean Streets),而當演員名單用黃色粗體逐一漸入,我立刻感到很不自然,把我從剛開始的電影世界抽離開去,原來 Christian Bale 是「飾演」Dick Cheney,又在有 Amy Adams 的畫面上漸入其名字,導演似乎不怕觀眾們岀戲,相反要求觀眾把他們的代入感降低,認清這是一部反映、重演現實的電影,Dick Cheney 是身處電影以外——一個真實的人。它既是忠實表述事實,同時需要觀眾對人物的批判,手法高明。

通常傳記電影少不免會歌頌和美化其對象,免得得罪真實人物及其家人。前幾年 Bennett Miller 就因為《獵狐捕手》(Foxcatcher)被摔跤手 Mark Schultz 威脅要殺死他,奇連伊士活的《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亦因為有關家人的要求作出修改。電影人除了要篩選戲劇材料,還需要勇氣和創作決心去拍攝傳記片,不是易事。《為副不仁》卻完全不怕招惹共和黨的支持者,不斷向 Dick Cheney 發炮。片末 Cheney 換心手術的段落剪接處理相當複雜,它是打亂了「現在」與「過去」的時序,我們一邊聽到他女兒的同性取向被傳媒曝光,同時看到 Cheney 躺在手術床上被開胸取心,繼而看到很多曾經被 Cheney 利用、傷害的人物蒙太奇,表現了 Cheney 家庭的瓦解、傷痕纍纍的美國狀況、Cheney 的冷血無情,段落以那個血淋淋心臟還流著血的特寫收結,用隱晦的形式虛構 Dick Cheney(人性)的死亡,這是絕對暴力的復仇。

亞當麥奇(Adam McKay)自前作《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開始,好像找尋了自己風格,作品混合戲劇與偽紀錄片風格,全面展示美國種種制度上的弊端,用冷嘲熱諷的語氣給觀眾一個教訓——教導觀眾要認清事實,勿做「水魚」;訓斥觀眾要知人口面也知心,人性貪婪,並非個個可信。新作《為副不仁》(Vice)貫徹《沽注一擲》的語調,今次談美國政治,手法更凌厲、更嚴苛,殊不簡單。

今屆奧斯卡 Rami Malek 固然是影帝大熱,但 Christian Bale 演技明顯更勝一籌,角色難度更高。他說話不多,情緒從不張狂外露,跟小布殊的每場戲所演繹的那份老謀深算,很大程度依靠「下靶位」Sam Rockwell 的愚昧映襯,令他的停頓位和說話語氣甚具戲味。Christian Bale 其中一個演得最好的部分是 Dick Cheney 的父親身份,他對女兒性取向感到無可奈何的表情,為此等冷漠外表的政客增添了人性化一面,而沒有過於誇張外露,演繹統一、細膩。

電影結局 Dick Cheney 打破第四道牆的段落意義深長,除了是導演警惕觀眾要小心思考每張選票,也是再一次為這個人物作總結,他就是一個能夠把瘋狂、不合理的事說得大義凜然,同時是諷刺他的胡說八道。試想像若果這場戲是放在片初,我們完全不懂這個人物的時候,想必會相信此對著鏡頭說話的敘事者。然而目睹了他的半生所為,我們作為觀眾已經看清他的嘴臉,不會受騙。這也證明導演真的很成功拍岀 Dick Cheney 是怎樣的人。

亞當麥奇(Adam McKay)自前作《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開始,好像找尋了自己風格,作品混合戲劇與偽紀錄片風格,全面展示美國種種制度上的弊端,用冷嘲熱諷的語氣給觀眾一個教訓——教導觀眾要認清事實,勿做「水魚」;訓斥觀眾要知人口面也知心,人性貪婪,並非個個可信。新作《為副不仁》(Vice)貫徹《沽注一擲》的語調,今次談美國政治,手法更凌厲、更嚴苛,殊不簡單。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