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難的年代,堅持理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並不關心音樂,所以他們的唱片才能大賣。」劇集《Vinyl》裡的一句對白忽然閃了出來,而這裡說的並不是商業與藝術的對立,而是市場營銷對理念的貶抑,再探挖下去,那就是為了利益而放棄了的堅持。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劇評】《Vinyl》:理想與脆弱

【劇評】《Vinyl》:理想與脆弱

在艱難的年代,堅持理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並不關心音樂,所以他們的唱片才能大賣。」劇集《Vinyl》裡的一句對白忽然閃了出來,而這裡說的並不是商業與藝術的對立,而是市場營銷對理念的貶抑,再探挖下去,那就是為了利益而放棄了的堅持。

《Vinyl》以 1970 年代的紐約為背景,描述 Bobby Cannavale 所創立的唱片公司 American Century 面臨破產,他卻拒絕大集團的收購,並企圖重建自己的音樂王國的故事。劇集的四個 creators 中有兩個需要特別留意:Martin Scorsese 和 Mick Jagger,於是我們毫不意外地發現,劇集媲美電影的張力,和樂壇種種內幕的揭發。在劇中也可以發現許多傳奇人物的「現身」,和後來紅極一時的音樂人的崛起。

對於我來說,《Vinyl》是與自我對抗的無可奈何。American Century 在業界意氣風發,然而所簽的歌手只顧商業元素而漸走下坡,幸得寶麗金集團打算收購,幾個創辦人都一心收取巨款拍拍屁股退休。偏偏公司主腦 Bobby Cannavale 在紙醉金迷後醒覺,不但拒絕收購,更打算力捧忠於創作的音樂人。

然而過慣大老板生涯,自發跡後只懂得風花雪月,性、毒品與賄賂樣樣皆通,忽然回歸自我,Bobby 一方面要拒絕毒品與過往優質生活的誘惑,另一方面卻再也無力賄賂電台主持,導致旗下歌手的音樂無法登上排行榜,世界的規律如此運作,他一人逆行,自然是一沉百踩。

在艱難的年代,堅持理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並不關心音樂,所以他們的唱片才能大賣。」劇集《Vinyl》裡的一句對白忽然閃了出來,而這裡說的並不是商業與藝術的對立,而是市場營銷對理念的貶抑,再探挖下去,那就是為了利益而放棄了的堅持。

如果故事說的是這樣一個自我救贖的樣板角色,也沒有甚麼好談。偏偏主創團隊告訴我們,要救贖,不但要與外在世界對抗,還得與我們內心的惡魔戰鬥。Bobby 每找到一絲突圍的希望,轉眼間便被編劇捏斷:他內心的脆弱導致無法戒掉的賭與毒癮,在不同地方總會有某些意外,讓 Bobby 親手把希望斷絕。然後 American Century 繼續沉淪,逐漸步向破產的命運。

這種與自我的鬥爭最是辛苦。清醒時人總可以慷慨凜然,然而獨處或脆弱時,便會不顧一切地自毀,哪怕我們自己也知道,偏偏沉淪並不是說一兩句漂亮的門面話便可以救贖,要堅守自己的理念也不是願意捱苦便可以得到光明。守護理念,要付出的代價比我們可以想像的要多很多很多。

令人值得安慰的是,劇中安排了頑固的富家女 Jamie Vine,這個拒絕繼承家業,卻在 American Century 最底層做起的角色,和龐克樂隊 Nasty Bits 主音,一個在面臨唱片公司操控下仍希望保持自我的年輕人。他們代表著尚未遭遇挫折的美好希望。雖然我們可以預見,他們也將無可避免地被 American Century 的沉淪所波及,然而風光仍好,希望仍在。Bobby Cannavale 的沉淪,也許將由年輕人來救贖。

緊貼最新資訊,請讚好 SPILL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