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分鐘的開場段落,幾乎能證明 Joaquin Phoenix 憑本片贏得康城影展最佳男主角,並非單純靠個人演技,功勞還有身處鏡頭外的導演 Lynne Ramsay。由影片岀現製作公司的片頭開始,她即讓觀眾進入主角 Joe 的內心,那混雜不同聲音和看似漫不經心的影像的序幕,是我們踏進 Joe 潛意識的開始。而整部電影也是基於一個探索,對這個危險的、有心理創傷的男人,嘗試把他壓抑心底的傷痛,帶來解脫。這個人即是整個戲劇的來源。
影評人把它譽為廿一世紀的《的士司機》(Taxi Driver),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無疑 Joe 和 Travis 在個性及心理上都有相似的危險性,唯 Lynne Ramsay 的處理手法偏向直接,前者心理比後者較為簡單易明,未有如馬田史高西斯般全面的社會觀察,人物性格有宛如女性柔弱敏感的一面,跟述說孤獨、焦躁、反社會人格的 Travis 南轅北轍。不過《獨行煞星》確實具有《的士司機》暴烈的影子色彩,這一點或許可從 Lynne Ramsay 的創作生涯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