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覺得用這樣的方法來寫一篇「影評」並不太恰當,所以我在文章的第一段,先來個「免責聲明」:大家不要當這是一篇電影評論來看便是了,可以看成是一位電影觀眾的嘮叨。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少年的你》:少年安得長少年

【影評】《少年的你》:少年安得長少年

首先,我覺得用這樣的方法來寫一篇「影評」並不太恰當,所以我在文章的第一段,先來個「免責聲明」:大家不要當這是一篇電影評論來看便是了,可以看成是一位電影觀眾的嘮叨。

看了曾國祥導演的「香港電影」(它符合香港電影金像獎對港片的定義)《少年的你》,有感而發。我假設觀眾都知道這部電影經歷的波折,簡單來說,就是數月前準備在大陸公映時被有當局臨時撤銷放映,「據悉」原因是題材敏感。大家會問,劇本不是已經經過審批,完成的作品不是已經送檢後才批准排期公映嗎?對,是完全通過了正常程序,但那是大陸,很多事情無法(也毋須)解釋。

之後,電影公司經過對電影若干調整後,於十一月在大陸公映,香港則在十二月開畫,看過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題材「敏感」必然是電影涉及「校園欺凌」和「少年犯」等問題,而片中對重要背景「高考」的描述,也容易觸動當局神經。

於是,我有幸看到一部經過調整的《少年的你》,也聽見很多負評,普遍對電影結束後那些煞有介事的 PowerPoint 式文宣非常反感,在觀眾剛看完兩小時感覺沉鬱,關於校園欺凌的故事後,政府已急不及待跳出來,陳述他們如認真地和有效地防止欺凌發生,也有法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嚴懲欺凌者和保護青少年,而中國多個部門亦通力合作,透過「三大方面的十一個舉措」,涵蓋了預防、處置和遠期的防治部署,來防治中、小學出現欺凌事件。

導演也很幽默地在這些 PowerPoint 式宣傳,配上多張愉快校園生活照片,還要讓男主角易烊千璽,以正常裝束(以免和角色混淆)現身說法,呼籲社會各界齊心協力保護青少年。

我相信沒有一位創作人,願意見到作品拖著一堆政府的宣言和免責聲明,這都是無奈迎合電檢制度的做法,在中國社會,只要社會問題不被呈現出來,社會便沒有問題,一切都很美好,只是電影人多慮。其實這些免責聲明也是一種大陸慣用的「進步」(相對不批准開拍 / 公映)手法,所以《過春天》片尾政府提醒大家他們已有效地打擊水貨、《無雙》片末提醒觀眾人民幣有精密的防偽技術、《戰狼 II》提醒中國公民緊握護照,在海外切記遇事呼救。

首先,我覺得用這樣的方法來寫一篇「影評」並不太恰當,所以我在文章的第一段,先來個「免責聲明」:大家不要當這是一篇電影評論來看便是了,可以看成是一位電影觀眾的嘮叨。

中國政府從來都很貼心的。《少年的你》改動了多少才能上映,我不是參與製作的人,恕我沒法 fact check,相信創作人也不想提,以下是單憑我作為一位自以為是細心的觀眾的估計:

以下牽涉《少年的你》劇情

片中最後陳念(周冬雨 飾)和小北(易烊千璽 飾)的囚車對話(也可以不視作對話,因為二人可能身處不同的警車,導演採用了刻意曖昧的手法處理)是事後補拍的,符合中國電檢「壞人沒有好結果」的大原則,犯了法的就是壞人,中國公安效率快,破案率高,在陽光法治下,犯法者必須受法律制裁。所以陳念不可以被「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種浪漫的理由包庇,小北不可替陳念頂罪,況且也逃不過精明的公安,即使警探鄭易(尹昉 飾)同情這對小情侶,也得公事公辦。

這段囚車場面,鏡頭構圖都是很「緊」的,即是大特寫為主,很少拍到環境,燈光也很抽象,只是最後一個天橋大遠鏡,交代他們在囚車內,這也符合後期補拍盡量不牽涉太多場景的原則,執行上較方便,我甚至留意陳念的「陸軍裝」髮型是否電腦特效。

至於較早前的一幕,高考結束後,陳念順利考上大學,警探鄭易再度造訪,訛稱小北已經是成年人及被重判,鄭易有兩句對白疑似事後補上的(細心點可聽得出對白混錄的效果不同),說的時候鏡頭都在拍陳念,那兩句對白,一句交代了鄭易因曾經在警署內不依警例行事而遭處分,另一句陳述了即使小北是未成年,殺了人的話也要承擔刑責。這兩句修正闡述了中國法律的公正。

讓陳念被拘捕,完全不符合劇情的走向和角色的發展,任何一位有寫作抱負的編劇都絕不會讓故事如此爛尾。讓小北替陳念扛下所有罪名,令陳念高考成功是這個故事必然的走向,才可發揮兩人以愛情對抗命運的力量。

電影對「少年」這人生階段有很多詮釋,有點中年人的自省,偶爾還回味年少輕狂所犯的錯。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少年安得長少年,那些日子很快過去,在中國當少年有其單純的幸福,像片中的「一人高考,全家操心」成為普遍現象,求學不是求分數是香港教育局騙人的,中國高考就是決定前途的戰場,無人和你講讀書是為了增長見識,《少年的我》故事發生在專攻「復考」的中學——密集式操練,預測試題的「雞精班」,描述高考的中國電影必拍場面——學生在考試後,即時棄掉大量筆記與作業,沒有一頁值得保存,校園內像雪花紛飛,這場面其實很荒誕。

《少年的你》選對了時代,在「去人性化」的教育制度下,陳念與小北「少年」便被考試斷送。

首先,我覺得用這樣的方法來寫一篇「影評」並不太恰當,所以我在文章的第一段,先來個「免責聲明」:大家不要當這是一篇電影評論來看便是了,可以看成是一位電影觀眾的嘮叨。

我其實同意作為影評人,應該以戲論戲,導演最後交出來的版本是怎樣,便根據該最終成品評論,不應考慮它背後經歷了什麼。現在的《少年的你》確是一部很的電影,故事變得不三不四,加上結尾的文宣,不少影評人狠批那是爛片。

這次,我比較寬容,如果因為那些 PowerPoint 文宣和懷疑改動過的結局而抹殺了這部電影的成績,是很可惜的。我非常偏心地喜歡《少年的你》,甚至一廂情願地,想從現在呈現的碎片中,還原它的本來面貌:這是一部令人心痛又激動的愛情故事,陳念與小北,一位被同學欺凌,一位被社會遺棄,陳念因為同理心,不忍見到不相識的流氓小北被欺凌暴打,企圖報警求助被發現,因此被扯進了小北的絕望世界中,因為陳念的善心,觸發他們的愛情,當小北發現陳念有一個她認為可解決一切眼前問題的目標:高考。

陳念甚至願意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高考成功,考上北京的大學)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啞忍被同學欺凌。小北決定不惜犧牲自己,保護陳念達成心願,兩人的愛看似卑微,卻勇敢地對抗世界,縱使世界仍然殘酷,不會因他們的愛而改變,陳念的所謂理想,其實只是停留在世俗的框架——只要熬過高考這一關,之後的便不成問題。

《少年的你》這對小戀人故事,令我聯想起法國導演 Leos Carax 的電影。《少年的你》予我的感覺像是《男與女》(Boy Meets Girl)與《新橋之戀》(Les Amants during Pont-Neuf)的混合,雖然故事並不相似,但那種在大城市被遺忘的角落滋生的愛情,感覺很強烈。

《少年的你》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安橋市」,拍攝地點是重慶,攝影師很能捕捉這山城的感覺,到處都是高架的道路,而小北與陳念則在破舊的鐵皮屋內互相扶持。小北曾經說過:「妳(陳念)是第一個問我痛不痛的人」——《少年的你》的愛情故事,卑微卻悲壯,為了「讓一個走出去」,這對戀人經歷了考驗,為了一個承諾,守住一個秘密,這段感情值得有個讓人釋懷的結局。

周冬雨再次展示了她是一位很特別的演員,陳念這個角色很難演得好,但周冬雨做到了,而且很有驚喜,不是一般大吵大鬧的情緒轉變(雖然經常要哭),她的演出很有層次感,初段穿上校服,就像一位單純的中學生,後段才慢慢發現這個角色的複雜。雖然現在的版本,完全摧毀這個角色的完整性,但周冬雨的演出仍然超卓,也帶動對手易烊千璽的演技大爆發,擺脫偶像派形象。

在中國電影日漸強大的現實下,將來對電影題材的規管會否變得寬鬆,看來並不樂觀,但整個制度雖然保守,但多了「擦邊球」出現的情況:容許拍攝一些社會題材,指出一些問題,但卻隨時要附帶一堆解釋政策的植入式宣傳才能上映,搞不清這是進步還是退步?電影要為政策服務,向社會傳遞「正確」的訊息,故我們只配有現在這個版本的《少年的你》。

首先,我覺得用這樣的方法來寫一篇「影評」並不太恰當,所以我在文章的第一段,先來個「免責聲明」:大家不要當這是一篇電影評論來看便是了,可以看成是一位電影觀眾的嘮叨。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