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Knives Out,下簡稱《神探白朗》)這類 Agatha Christie 式的謀殺案懸疑片,過去已有不少例子,太遠古的不說,近一點的就有海報設計、中文片名都差不多的《高斯福大宅謀殺案》(Gosford Park),都試圖從類型之中注入新的想法。而 Rian Johnson 執導的《神探白朗》,就融入了希治閣式的懸疑氣氛,以及社會政治議題,片長 130 分鐘但劇情峰迴路轉,處處佈滿驚喜。
像《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Knives Out,下簡稱《神探白朗》)這類 Agatha Christie 式的謀殺案懸疑片,過去已有不少例子,太遠古的不說,近一點的就有海報設計、中文片名都差不多的《高斯福大宅謀殺案》(Gosford Park),都試圖從類型之中注入新的想法。而 Rian Johnson 執導的《神探白朗》,就融入了希治閣式的懸疑氣氛,以及社會政治議題,片長 130 分鐘但劇情峰迴路轉,處處佈滿驚喜。
這類電影勝在故事必然簡單,就是有人給謀殺了,我們要找出真兇。《神探白朗》就講述一名 80 多歲的富豪福比利在生日翌日被發現自殺倒臥床上,狀甚離奇,難以一句「無可疑」就當沒事發生,加上他遺下億萬遺產,背後肯定另有別情。神探白朗在匿名人士僱用之下,前來富豪大宅調查事件,家裡多名成員都有可能是既得利益者,自然都有嫌疑。
影片最初循傳統的「猜猜誰是兇手」方式推進,一眾角色輪流出場,各自看來都有一些不能說的秘密,沒有一個可信。特別有趣是福比利看護 Marta(Ana de Armas 飾)這個角色,她一說謊就會嘔吐,神探白朗向她查問的時候,她也似乎有些難言之隱。Marta 雖是局外人,但畢竟也是大宅裡的一份子,同樣有嫌疑,獨特的角色設定也成為了案件甚至是整部電影的一大關鍵。
當然,這裡無意透露案件詳情,事實上,其推理性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因為導演選擇了另一個方式敘述事件,甚至去到故事中段時,就予人一切和盤托出的感覺,觀眾彷彿突然就掌握了當中的來龍去脈,「猜猜誰是兇手」的環節就此告終。
《神探白朗》劇本厲害的地方也正在於此,當觀眾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真相的時候,原來影片的下半場還有更多真相!透過不斷將案件的細節重演,我們才慢慢得知真相的全部,然後在接近尾聲時再殺你一個措手不及,所有謎底才算是完全揭開。
而這樣把真相一層一層揭開的模式,並不是《神探白朗》之所以那麼好看的原因。正如之前所說,它的推理成份其實算不上很強,絕非如 Agatha Christie 小說那樣,會有很多伏筆或轉移視線的地方,畢竟影片中段已揭開部分真相了。
《神探白朗》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是,它雖然有一個古典推理懸疑片的包裝,整體感覺卻是相當現代。劇本包含了許多當下的社會議題在內,譬如剛才所說的看護 Marta,她是一名新移民,福比利一家的種族與階級觀念,使她必須把自己的身份保持低調,這部分就明顯指向歐美的移民問題。戲中的角色甚至會有一些涉及政治的對話,當中最有趣的可說是 Katherine Langford 飾演的社運青年(簡稱左膠)角色,表面上對人關心、充滿公義,可是到利益當前,儘管不至於反轉豬肚,但也可把一直掛在口邊的原則放下,可笑到極。《神探白朗》佈滿很多這種政治、社會、文化話題的細節,識睇會覺得好好睇。
更難得的是,一切懸疑佈局、政治層面的話題過後,最終會回到人文關懷之上:怎樣的人才有好的下場?這是《神探白朗》最終極想要表達的主題。而電影就如懸疑案本身,逐層剝開後,虛偽的面目都給刺破,人性的光輝終於得到展現。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