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生兩儀,耳機能分有線無線;兩儀生四象,耳機世界在有線和無線之間,其實還有很多空間。比如 Audiolab 的無線 DAC M-DAC nano 就是其中一種了。有線耳機 DAC 在市場上的選擇不少,但無線的競爭對象其實不多。也難怪的,如果無線耳機夠好,有誰需要用無線 DAC 來自製無線耳機?不過 Audiolab 是有多年歷史傳統的英國 Hi-Fi 品牌,當他們也選擇要在有線和無線之間找個位置,無疑是值得關注的。
太極生兩儀,耳機能分有線無線;兩儀生四象,耳機世界在有線和無線之間,其實還有很多空間。比如 Audiolab 的無線 DAC M-DAC nano 就是其中一種了。有線耳機 DAC 在市場上的選擇不少,但無線的競爭對象其實不多。也難怪的,如果無線耳機夠好,有誰需要用無線 DAC 來自製無線耳機?不過 Audiolab 是有多年歷史傳統的英國 Hi-Fi 品牌,當他們也選擇要在有線和無線之間找個位置,無疑是值得關注的。
跟選擇主流 DAC 一樣,總講規格講 DAC 晶片的選擇。Audiolab M-DAC nano 所用的是 Cirrus Logic CS43130 DAC 晶片,其特點是功耗特低,僅有 23mW,大概是主流 DAC 晶片的四分之一。其 NOS 濾波器技術,也能帶來如類比音響般的溫暖音色。此外晶片的 PCM 取樣率可達 32bit/384kHz,甚至可支援 DSD 5.6MHz,但由於 DAC M-DAC nano 使用藍牙 4.2 作連接,即使支援 bitrate 更高的 aptX 及 aptX LL 編碼,音訊格式仍只為 16bit/44.1kHz 的取樣率。為盡用 Cirrus Logic CS43130 DAC 的效能,M-DAC nano 另有一枚升頻處理器,能把 16bit/44.1kHz 升頻至 32bit/384kHz 再作處理,細節的提升也許不夠顯著,但聽感和氣氛仍會豐富不少。
M-DAC nano 的硬件規格雖高,但功能其實很簡單,藍牙連接、升頻播放,僅此而已。大概是以上原因,連帶 M-DAC nano 的機身也小巧輕盈得有點不太實在。才 44 × 44mm 大的方形,重量僅 28g,機身只有一枚開關連切換按鍵,以及音量調校滾輪,而插頭就只有 3.5mm 輸出。連充電的插頭都沒有?只因 M-DAC nano 支援無線充電。跟機附送了無線充電板,只要把 M-DAC nano 放在上面就會立即充電。在電量方面,升頻播放的 32bit 音樂大概是 5.5 小時,想延長播放時間,可選擇不升頻,16bit 就可連續播放 8 小時。
說到底,重要的還是聽感。以 LG 的 G7+ ThinQ 手機,及 Audiolab 自家的入耳式耳機 M-EAR 4D 配合測試,感覺到 M-DAC nano 的解碼效果很厲害,甚至連訊源的不足也能忠實呈現出來。最明顯的,是使用 Spotify 和 TIDAL 播放同一首歌,Spotify 會有明顯的底噪。至於音色的風格和味道,筆者就稍嫌低頻的量感不足而且欠音樂感,但中高頻而言細節清晰,分離度不太多,深度理想,聲音也不見得侷促。另外較有趣的,是在 16bit/44.1kHz 和 32bit/384kHz 之間切換,後者的音色明顯飽滿,但筆者只是好奇 16bit/44.1kHz 好像比平常略遜一點?希望這只是 M-DAC nano 把瑕疵放得太大的錯覺。
M-DAC nano 的音色大致叫人滿意,計輕巧、計電量、計續航力,M-DAC nano 其實也是合格有餘,至於是否值得入手,很大程度視乎用家對市場現有的無線耳機有多信任。老實說,筆者還是愛有線耳機多過無線耳機,考慮到近年不少手機度已刪去 3.5 mm 插頭,M-DAC nano 的存在間接令有線耳機重生。價錢是貴了一點,但可以用回熟悉的 3.5mm 耳機,其實也算值得。
Specifications
M-DAC nano
DAC 晶片:Cirrus Logic CS43130
無線連接:藍牙 4.2(aptX、aptX LL、AAC、SBC)
輸出功率:30mW@32Ω、7.5mW@300Ω
體積:44 × 44 × 14mm
重量:28g
售價:$1,880
查詢:大昌影音(2663 2738)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