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用緊舊款 40 吋電視的朋友,相信很多是因為使用環境所限、升級選擇較少,畢竟要有 40 吋左右的中小尺寸,而且畫質、功能、設計都合心水,有一定難度。如果不想因為尺寸而遷就畫質和功能的話,今年終於有新選擇,好似 LG 即將推出的 C2 系列 4K OLED 電視 42 吋型號,可能就最符合上述要求。對於仍手握消費券等待目標的用家,相信會是十分吸引的選擇。
仲用緊舊款 40 吋電視的朋友,相信很多是因為使用環境所限、升級選擇較少,畢竟要有 40 吋左右的中小尺寸,而且畫質、功能、設計都合心水,有一定難度。如果不想因為尺寸而遷就畫質和功能的話,今年終於有新選擇,好似 LG 即將推出的 C2 系列 4K OLED 電視 42 吋型號,可能就最符合上述要求。對於仍手握消費券等待目標的用家,相信會是十分吸引的選擇。
阿熾身邊都有不少朋友想換 OLED 電視,不過因為使用環境所限遲遲都未入手。因為 4K OLED 電視前幾年主要得 55 吋同 65 吋的偏大尺寸選擇,直至近兩年 LG 推出了 48 吋 CX、C1 系列 4K OLED 電視,就吸引了不少用家升級。而作為曾經最受歡迎、銷量最高的 40 吋左右中小尺寸,就依然未有選擇。不過今年 LG 終於在新一代的 C2 系列推出了由 42 吋到 83 吋型號,而 42 吋也是現時最細的 4K OLED 電視,連座檯架的體積只有 932 × 577 × 170mm,重量也只為 9.3kg,讓一眾用緊 40 吋左右電視的用家終於有一款啱尺寸的 4K OLED TV 可以升級。
選擇 OLED 電視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當然就是畫質,OLED 自發光的特性,可以呈現純黑的暗位以及接近無限的對比度,加上出色的可視角度、色彩、灰階表現,配合 4K 的細緻畫面,可說是現時最佳畫質的選擇。以今次 LG C2 系列的 42 吋型號為例,就將高畫質帶到中小尺寸,無論是蝸居使用,或者因為電視櫃所限不能擺更大尺寸,又或者想將電視擺睡房或者書房使用,都可以享受到 4K OLED 帶來的細緻高動態畫面。而以往 42 吋 Full HD 電視推薦的觀賞距離大約是 1.7、1.8 米左右,再近就容易睇到起格。4K 電視解像度由於翻了 4 倍,在更近距離觀看依然提供到清晰畫面,讓最近觀賞距離可以大幅縮減到 0.9 米左右,對於擺位距離有限制的用家就更加適合。
除了屏幕之外,影像處理也是影響畫質的重要一環,以 42 吋 C2 系列為例就配備了 α9 Gen 5 AI Processor 4K 影像處理器,支援 AI Picture Pro、AI 4K Upscaling 增線、原生 120Hz 幀率,具備 100% Color Volume 和 100% Color Fidelity,色域寬闊、色彩準確。此外也支援了最新的 Dolby Vision IQ with Precision Details,還有 HDR10 Pro 及 HLG,而喜歡原汁原味的朋友,Filmmaker Mode 更加可以呈現到最佳的電影畫面效果。
當然,42 吋 C2 的吸引之處不只是在細尺寸帶來高畫質,新機還配備了全新的 webOS 22 系統,支援了 Netflix、Disney+、Apple TV+、YouTube 等串流平台,還有本地串流服務,包括可以付費睇足球直播賽事的 Now E、方便重溫各種劇集的 Viu TV 等等。無需再外接機頂盒就已經可以訂閱、觀看各種電影、劇集、影片內容,既方便又選擇豐富。對於空間有限的用家,又或者擺房使用無法接駁各種周邊器材,一部電視可以有齊各種影音功能,就更加實用慳位。加上支援 AirPlay 2,投影 iPhone、Mac 電腦的畫面也夠晒方便。
另一批最適合 42 吋 4K OLED 電視的用家相信就是打機的朋友,之前 48 吋 CX、C1 推出的時候也吸引了不少遊戲玩家入手。因為有別於睇電影,畫面幾乎是愈大愈好愈震撼。打機畫面有時太大反而難以兼顧全局,視線要花時間大範圍移動也會影響了反應時間,42 吋的 C2 就相當切合了大家的需要。而且新機也配備了 Game Optimizer、優化打機的畫面反應等等。加上 4 組 HDMI 全部採用了 2.1 規格,可以支援 4K@120Hz 影像,也具備一系列 HDMI 2.1 為打機而設的加強功能,設有 G-SYNC Compatible、AMD FreeSync Premium,還有 VRR(Variable Refresh Rate)、ALLM(Auto Low Latency Mode)、HGiG 等等,防止畫面撕裂、畫面移動更加流暢,加上高速反應時間,可算是現時其中一款畫質最好又最適合打機的電視選擇了。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