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超低音,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是 5.1 、 7.1 中的「.1」聲道,之所謂「.1」,是因為它不是一條完整的聲道,假如一個聲道的頻率響應是 20Hz-20kHz ,「.1」聲道的頻率響應可說是一個完整聲道的十分一,亦即是 20Hz-200Hz ,聽起來這個解釋好似很「吹水」,但事實上,大部分超低音的分頻點設定的最高頻率都去到 200Hz ,而且音響系統上不少數字都不是建基於學術基礎,例如 75dB 參考音壓水平、80Hz 超低音分頻點等。話說回來,說到超低音的設計和設定,不少人都是一知半解,今次就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超低音的設計與設定

家居影音

家居影音

超低音的設計與設定

超低音的設計與設定

講到超低音,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是 5.1 、 7.1 中的「.1」聲道,之所謂「.1」,是因為它不是一條完整的聲道,假如一個聲道的頻率響應是 20Hz-20kHz ,「.1」聲道的頻率響應可說是一個完整聲道的十分一,亦即是 20Hz-200Hz ,聽起來這個解釋好似很「吹水」,但事實上,大部分超低音的分頻點設定的最高頻率都去到 200Hz ,而且音響系統上不少數字都不是建基於學術基礎,例如 75dB 參考音壓水平、80Hz 超低音分頻點等。話說回來,說到超低音的設計和設定,不少人都是一知半解,今次就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

超低音的基本設定

主動式超低音內置放大器,需要供電,市場上大部分超低音都是主動式設計,主動式超低音最基本的接口包括:電源輸入及音源輸入(通常有 RCA 非平衡輸入,部分高級超低音備有 XLR 平衡輸入),控制上包括:電源開關、分頻點設定、相位和音量控制,至於超低音上的其他功能都是附加設計,一般使用可設定為預設設定。

講到超低音,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是 5.1 、 7.1 中的「.1」聲道,之所謂「.1」,是因為它不是一條完整的聲道,假如一個聲道的頻率響應是 20Hz-20kHz ,「.1」聲道的頻率響應可說是一個完整聲道的十分一,亦即是 20Hz-200Hz ,聽起來這個解釋好似很「吹水」,但事實上,大部分超低音的分頻點設定的最高頻率都去到 200Hz ,而且音響系統上不少數字都不是建基於學術基礎,例如 75dB 參考音壓水平、80Hz 超低音分頻點等。話說回來,說到超低音的設計和設定,不少人都是一知半解,今次就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
超低音的基本設定包括:電源開關、分頻點設定、相位和音量控制。

講到超低音,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是 5.1 、 7.1 中的「.1」聲道,之所謂「.1」,是因為它不是一條完整的聲道,假如一個聲道的頻率響應是 20Hz-20kHz ,「.1」聲道的頻率響應可說是一個完整聲道的十分一,亦即是 20Hz-200Hz ,聽起來這個解釋好似很「吹水」,但事實上,大部分超低音的分頻點設定的最高頻率都去到 200Hz ,而且音響系統上不少數字都不是建基於學術基礎,例如 75dB 參考音壓水平、80Hz 超低音分頻點等。話說回來,說到超低音的設計和設定,不少人都是一知半解,今次就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
部分超低音設有獨立設定咪,可用於沒有自動聲音設定的系統中使用。

超低音的三個基本控制,可說是話難唔難,話易又不是很易。例如超低音除了有一個實體開關掣,還有一個「ON/AUTO」的啪掣,選擇「AUTO」,讓超低音偵測到輸入訊號後自動啟動,但如果啟動不到,即表示輸入訊號太弱,要將超低音輸入電平稍為加大,令超低音更容易自行啟動,分頻點設定在家庭影院系統中相對簡單,可交由 AV 擴音機自動或手動設定,超低音的分頻點設定至最大頻率或「Bypass」便可。至於音量控制,通常建議將音量扭到中間或一半位置,在調校 AV 擴音機時可調節音量掣。部分 AV 擴音機的自動設定設有超低音參考音量,讓用家先調校超低音音量至 75dB,再進行自動設定,這個調校方式較簡單,對於家庭影院新手可使用這個方式。

講到超低音,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是 5.1 、 7.1 中的「.1」聲道,之所謂「.1」,是因為它不是一條完整的聲道,假如一個聲道的頻率響應是 20Hz-20kHz ,「.1」聲道的頻率響應可說是一個完整聲道的十分一,亦即是 20Hz-200Hz ,聽起來這個解釋好似很「吹水」,但事實上,大部分超低音的分頻點設定的最高頻率都去到 200Hz ,而且音響系統上不少數字都不是建基於學術基礎,例如 75dB 參考音壓水平、80Hz 超低音分頻點等。話說回來,說到超低音的設計和設定,不少人都是一知半解,今次就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
較高級的超低音同時設有 XLR 平衡輸入及更多控制選項。

講到超低音,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是 5.1 、 7.1 中的「.1」聲道,之所謂「.1」,是因為它不是一條完整的聲道,假如一個聲道的頻率響應是 20Hz-20kHz ,「.1」聲道的頻率響應可說是一個完整聲道的十分一,亦即是 20Hz-200Hz ,聽起來這個解釋好似很「吹水」,但事實上,大部分超低音的分頻點設定的最高頻率都去到 200Hz ,而且音響系統上不少數字都不是建基於學術基礎,例如 75dB 參考音壓水平、80Hz 超低音分頻點等。話說回來,說到超低音的設計和設定,不少人都是一知半解,今次就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
部分 AV 擴音機的自動設定具備超低音音量偵測設計,讓用家在自動調校前先調節合適音量。

0° 與 180° 相位的選擇

至於超低音的相位設定,有人說 0° 是正常設定, 180° 的聲音效果最「行」,最有壓迫感,其實,使用 0° 還是使用 180° 相位,視乎超低音的擺放位置,如超低音放在前置喇叭旁,低音單元面向聆聽位置,就應設為 0°;超低音放在坐位旁邊,低音單元面向電視方向,就應設定為 180°,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因聲波經硬牆反射後會反相,超低音單元面向電視,反相低音經前牆反射再反相,變為正相。假如相位設定不當,會令到低頻好像由「皇帝位」輸出,感覺上好像有強烈低音,但實際上是錯了相位的不自然低音而已。

部分超低音的相位設定採用 0° 至 180° 甚至 360° 的無段式設計,在正常擺位位置,使用 0° 或 180° 便可,假如將超低音擺放在例如側牆的位置,或者因為空間問題,將超低音打斜擺放,就要將相位扭到其他位置。至於扭到哪個位置最理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靠「聽」,在 AV 擴音機開測試聲音(Test Tone),將相位設定為0°,一路扭一路聽,直至聽到的低音是「迎面而來」,即表示其相位設定是正確。

講到超低音,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是 5.1 、 7.1 中的「.1」聲道,之所謂「.1」,是因為它不是一條完整的聲道,假如一個聲道的頻率響應是 20Hz-20kHz ,「.1」聲道的頻率響應可說是一個完整聲道的十分一,亦即是 20Hz-200Hz ,聽起來這個解釋好似很「吹水」,但事實上,大部分超低音的分頻點設定的最高頻率都去到 200Hz ,而且音響系統上不少數字都不是建基於學術基礎,例如 75dB 參考音壓水平、80Hz 超低音分頻點等。話說回來,說到超低音的設計和設定,不少人都是一知半解,今次就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
JL Audio F113v2 設有 0°-270° 無段式設計,可因應擺位及個別家居環境進行相位微調。

密封設計好過用反射孔?

在音箱設計上,超低音大致分為密封式、低音反射式(Bass Reflex)及被動輻射器(Passive Radiator),顧名思義,密封式超低音就是沒有透氣孔,瞬態頻率響應最理想,但需要較大功率放大器推動低音單元,所以較高級的超低音都採用密封式設計,低音反射式超低音的效率較高,不需使用高功率放大器推動低音單元,細小的超低音多數具備低音反射孔,但瞬態頻率響應表現較密封式設計遜色。被動輻射器設計則是在音箱上加上無源震膜,較密封式設計的效率更高之餘,瞬態頻率響應亦與密封式相若,因此,現時不少高級超低音採用被動輻射器設計,購買超低音時不妨留意這點。

超低音有主動式與被動式之分

「超低音」(Subwoofer)與「低音」(Woofer)的分別,是超低音是輸出 200Hz 甚至更低的聲音頻率,而喇叭上的低音單元,隨時用於輸出高達 1kHz 聲音,兩單元的喇叭,低音單元隨時要負責 2.5kHz 甚至更高頻率(視乎配合甚麼高音單元),「超低音」與「低音」就是如此。至於超低音也有分主動式(Active)與被動式(Passive),純被動式超低音近年比較少見,這類超低音設有大低音單元與分頻線路,基本連接上設有四對喇叭接口,分別為左聲道輸入、左聲道輸出、右聲道輸入及右聲道輸出,擴音器的左、右聲道喇叭輸出先連接被動式超低音,經分音器過濾低音頻率,最後將中高音頻率輸出左、右喇叭接口,連接音響系統上的左右聲道喇叭,這類被動式超低音一般都是專為書架喇叭設計,例如 Rogers 曾經為 LS 3/5A 推出 AB1 低音箱,改善 LS 3/5A 的低頻表現。由於被動式超低音一般都是針對個別喇叭設計,所以市場上的純被動式超低音較罕見,反而部分專業主動式超低音兼備被動式設計。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