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上的顯示屏,除了採用液晶體顯示(Liquid-Crystal Display, LCD)技術外,近年亦有不少電視採用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這個最新的顯示技術,與一般 LCD 顯示技術比較,OLED 顯示屏更薄、更節能,顯示的顏色更多,層次更高。到底 OLED 與 LCD 有甚麼不同的地方?
在市場上的顯示屏,除了採用液晶體顯示(Liquid-Crystal Display, LCD)技術外,近年亦有不少電視採用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這個最新的顯示技術,與一般 LCD 顯示技術比較,OLED 顯示屏更薄、更節能,顯示的顏色更多,層次更高。到底 OLED 與 LCD 有甚麼不同的地方?
早年部分電視機生產商推出「LED TV」,LED 與 OLED 在字面上雖然只是多一個「O」,LED 同樣都是指「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但從顯示技術上是完全不同,LED TV 是指採用 LED 作為背光的液晶顯示屏,顯示屏上的色彩與光暗都是透過液晶「開關」形式,控制每一個像素的輸出亮度,所以要達到全黑畫面輸出,必須同時控制 LED 背光亮度輸出。
至於 OLED TV 的顯示原理,則是採用有機 EL(Electroluminescence,電場發光)原理,畫面上的每一個像素都是自行發光,與以往的等離子顯示屏(Plasma Display Panel)相似,所以可輸出一個全黑的畫面,顯示對比度大大增加。
雖然 OLED TV 在近幾年才漸漸流行起來,但所採用的有機 EL 技術已沿用多年,最常見的地方是舊式黑白液晶顯示屏的背光燈,採用有機 EL 技術的黑白液晶顯示屏,背光輸出較 LED 側光更平均。不過,早年的有機 EL 技術只能做單色低亮度顯示,加上有機 EL 所使用的有機物料壽命較短,不適合作為電視機的顯示技術,所以只能做小型顯示或作為黑白液晶顯示屏的背光用途。
由於 OLED 具備超薄、高效率、低耗電的優點,生產商不斷改良 OLED 顯示技術,令 OLED 可應用於電視機上。在 2007 年,Sony 推出全球首部 OLED 電視 XEL-1,售價高達 2,500 美元(折合約 19,500 港幣),但顯示尺寸只有 11 吋,而解像度只有 Full HD 全高清的四分一(960 × 540 像素),但輸出的色彩鮮豔度與黑位層次是同期 LCD TV 無法比擬的。
經過 10 年的產品發展,近年的 OLED TV,不論在解像度、色彩,甚或是壽命上已與高階 LCD TV 無異,在反差表現上更超越傳統 LCD 技術。為了令 OLED TV 提供更高效率,市場上部分大尺寸 OLED TV 在 RGB 三原色上加上 W 白色像素,在輸出全白畫面時,較 RGB OLED TV 更節能。
OLED 主要用兩塊玻璃基板夾著有機 EL 物料,加上 TFT(薄膜晶體管)控制有機 EL 物料,令顯示屏做得更薄,全新的 OLED 技術更是將有機 EL 物料印刷在薄膜上,顯示屏薄如膠片,同時可屈曲,例如 LG 推出的 SIGNATURE OLED TV W 就可直接貼在牆上使用。在不久將來,OLED 技術將為可摺曲顯示屏、透明顯示屏、雙面顯示屏提供最大後盾。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