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 Dolby Atmos 都不會陌生,而家睇戲不少影院都會提供 Dolby Atmos 音效。戲院版 Dolby Atmos 是著名的 Dolby Labs 於 2012 年 4 月公佈,近年好多香港院線都已經引入。後來在 2014 年宣佈推出家用版,將這款新世代 3D 環繞聲效帶到家庭影院當中。將傳統 5.1、7.1 的「平面」前後左右環繞聲效、通過加入天花聲道,擴展到包括上方的 3D 全方位包圍,可以說是聲效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相信大家對 Dolby Atmos 都不會陌生,而家睇戲不少影院都會提供 Dolby Atmos 音效。戲院版 Dolby Atmos 是著名的 Dolby Labs 於 2012 年 4 月公佈,近年好多香港院線都已經引入。後來在 2014 年宣佈推出家用版,將這款新世代 3D 環繞聲效帶到家庭影院當中。將傳統 5.1、7.1 的「平面」前後左右環繞聲效、通過加入天花聲道,擴展到包括上方的 3D 全方位包圍,可以說是聲效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有別於以往 Channel-based(聲道式)的音效技術,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採用了 Object-based(物件導向式)的新一代技術,以向量的方式計算 Sound-object(聲音物件)的位置座標、音像大小、移動速度等的基礎資訊。優點是可以更靈活應對用家的喇叭配置,以更好的運算方式來輸出更像真、定位更準確的音效。而新格式亦都加入了天空聲道,配合天花喇叭或者反射喇叭,就可以提供到全方位的 3D 音效包圍感同聲音定位。 以往不易呈現出來的飛機飛過、雨打雷鳴等等來自上方的電影音效,都可以通過 Dolby Atmos 完整地重現得到,亦都讓用家感受到更像真的音場效果,有更加身歷其境的聲效體驗。
戲院版 Dolby Atmos 可以支援多達 128 組獨立音效,家用版就精簡一點,只有 34 組,最多可以支援 24.1.10 聲道,不過家用常見則是 5.1.2 到 7.1.4 聲道。以往的 5.1、7.1 分別對應「5」、「7」 組環繞喇叭,「.1」對應超低音。來到 Dolby Atmos(以及 DTS:X),最後的一組數字代表天花聲道,所以常見的 5.1.2 / 7.1.2、5.1.4 / 7.1.4 就分別代表 2 及 4 組天花聲道。由於最基本的 5.1.2 配置都需要 7 個聲道輸出,所以擴音機方面至少都要係 7.1 聲道設計。現時家用器材入面支援最多聲道的合併機則是 Denon AVC-X8500H,13.2 聲道設計,最高支援 7.2.6 的喇叭輸出。關於喇叭的實際擺位,大家可以參考 Dolby 提供的 Speaker Setup Guides。
至於喇叭配置方面,Dolby 最初推出的時候已經提供了相當靈活的方案。用家當然可以安裝 2 組或 4 組天花喇叭到客廳等影音空間,聆聽效果亦都最好。不過天花喇叭的確較難安裝,所以 Dolby 也提供了反射喇叭(Dolby Atmos Enabled Speaker)或者反射喇叭模組(Dolby Atmos Enabled Speaker Module)的方案,通過斜向天花發聲的單元,以反射的方式輸出上方聲音,雖然天花反射之後音效會打了一點折扣,不過較為方便易實行。而 Dolby 也在 2019 年推出了「Dolby Atmos Height Virtualizer」,用普通 7.1、5.1 甚至 3.1、2.1 的喇叭配置,一樣可以模擬到一定的天花聲道效果,也是「最低成本」享受 3D 聲效的方案,不過效果在三者當中就比較弱了。
Dolby Atmos 音效最初主要收錄在 Blu-ray 影碟當中,現時的 UHD Blu-ray 亦都經常採用。而近年興起的各種影片串流平台,包括 Netflix、Amazon Video 以及 Apple TV+ 等亦都開始有提供。要玩到 Dolby Atmos 最主要是 AV 擴音機、家庭影院組合或者 Soundbar 本身要支援,由於 Dolby Atmos 的聲軌收錄在 Dolby TrueHD 或 Dolby Digital Plus 聲軌內,支援的器材就可以正常解碼出 3D 聲效,不兼容的器材仍然可以解出 Dolby TrueHD 等 2D 音效。而 Blu-ray 機只需要設定為「串流」輸出音效就可以,電視亦可以利用 ARC 或者 eARC 的功能來傳輸 Dolby Atmos 音效到擴音機。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