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天下動圈出拜耳,因為 Beyerdynamic 的創始人 Eugen Beyer 發明了全球第一款動圈耳機 DT48,成立至今已超過 90 多年專注於研發動圈技術。最近他們推出全新 Pro X 系列,當中包括有 DT 700 Pro X 和 DT 900 Pro X 兩款頭戴式耳機,秉承一貫作風,一款是封閉式、一款是開放式;與以往的 DT 770 Pro 和 DT 990 Pro 在音質取向上有何分別呢?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天下動圈出拜耳,因為 Beyerdynamic 的創始人 Eugen Beyer 發明了全球第一款動圈耳機 DT48,成立至今已超過 90 多年專注於研發動圈技術。最近他們推出全新 Pro X 系列,當中包括有 DT 700 Pro X 和 DT 900 Pro X 兩款頭戴式耳機,秉承一貫作風,一款是封閉式、一款是開放式;與以往的 DT 770 Pro 和 DT 990 Pro 在音質取向上有何分別呢?
相比起以往的 DT 770 Pro 和 DT 990 Pro,外觀上有很大的變化,線條光滑和簡潔,更具現代感。當然不單止外表的改變,內裡設計亦大不同,換上一個名為 Stellar.45 新一代動圈單元,其環形釹磁鐵配上全新設計的鍍銅鋁線圈,令耳機相當容易推動,就算直駁 Mac 機的 3.5mm 輸出插口,都有足夠音壓和動態。新單元採用了三層結構設計,讓震膜非常穩定,移動幅度大增,讓聲音有爽快、清脆的質感。另外,跟 T1 & T5 3rd Gen 耳機一樣,在單元表面加上一塊調聲墊,有助調節低頻的量感。
上代 Pro 系列耳機未有提供可換線設計,今代終於追加了 Mini XLR 3pin 換線介面,與 AKG 耳機採用相同的插頭規格,日後升級可選擇的線材也相對較齊全。而跟機附送 1.8 米和 3 米耳機線,訊源插頭為 3.5mm TRS,附有 3.5mm 轉 6.3mm 轉接頭。
從規格上看,重量由上代的約 270g 增加至約 350g,不過支架部分經過了微調改良,實際佩戴不易察覺增加太多重量,沒有對頭部帶來太多壓力。繼續沿用上代的可更換頂墊、耳墊設計,但就變得更輕鬆,例如頂墊以往是扣子款,現在簡單一拉就可以拆卸;而耳墊以往需沿著坑位慢慢「攝」入去,現在只要對準榫位一拍即嵌,方便到極。DT 770 Pro 和 DT 990 Pro 均用上透氣鵝絨耳墊,有助減少壓力與熱氣,長時間佩戴也算舒適。
今次全新 Pro X 系列耳機 DT 700 Pro 和 DT 900 Pro,耳機非常容易推動,基本上匹配不同的播放器都有不錯的發揮。筆者以 iBasso 的 DX300 DAP 串流 TIDAL 歌曲作試聽,新系列的整體聲音比上代厚了不少,人聲線條感清晰、定位較為埋身。
先說 DT 700 Pro 的聽感,最估不到封閉式耳機可以做到如此開揚,呈橢圓音場,橫向營造出色。其低頻量感明顯比上代多,線條感更強、更實淨,下潛力也很深;低頻只是比上代有明顯加強,也反應快的,不拖尾帶水,算是乾淨。至於中高頻就表現得圓潤,音色明亮而不刺耳。另一款 DT 900 Pro 由於是開放式設計,橫向音場表現較 DT 700 Pro 寬闊一點,尾音餘韻亦長一點。至於與上代的明顯分別是,高頻修飾得比較圓滑悅耳,令線條柔順有感染力,聽起來更加舒服。
一直都說,專業監聽耳機沒有一定的聲音標準。以往的調聲普遍傾向高分析力,低音少、高音尖,聽起來有點乏味;但近年的監聽耳機,增加了一份現代感聲音(俗聲:新聲),讓聲音變厚、變暖,質感比較大粒。正如全新 Pro X 系列的 DT 700 Pro X 和 DT 900 Pro X 不似傳統監聽耳機的聲底,比較上代明顯變得厚實、飽滿,在扎實的低頻襯托下,不論聽人聲或樂器都非常動聽。這兩款耳機既可在錄音室監聽、後期混音等工作時使用,用作日常聽歌亦都非常適合。
⬤ DT 700 Pro X |
⬤ DT 900 Pro X |
|
耳機類型: |
封閉頭戴式 |
開放頭戴式 |
單元: |
Stellar.45 動圈 |
|
頻率響應: |
5Hz 至 40kHz |
|
靈敏度: |
100dB/mW |
114dB/mW |
阻抗: |
48Ω |
|
線材: |
3 米和 1.8米 Mini XLR 耳機線,3.5mm 插頭(附 6.35mm 轉接頭) |
|
重量: |
350g |
345g |
產地: |
德國製造 |
|
售價: |
$3,099 |
$3,199 |
查詢: |
Digi Power(3426 4033) |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