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L 年初推出有屏幕的真無線耳機 Tour Pro 2,絕對是一款叫好又叫座的產品。但如果預算不多的話,今次評測的 Tune Beam 和 Tune Buds 可值得留意一下。但平還平,功能和質素沒有將貨就價,依然豐富非常,同時有著品牌標誌性的音色。
JBL 年初推出有屏幕的真無線耳機 Tour Pro 2,絕對是一款叫好又叫座的產品。但如果預算不多的話,今次評測的 Tune Beam 和 Tune Buds 可值得留意一下。但平還平,功能和質素沒有將貨就價,依然豐富非常,同時有著品牌標誌性的音色。
JBL 的 Tune 系列真無線耳機已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最新推出的 Tune Beam 和 Tune Buds 不論藍牙格式、續航力,以至防護等級均有所提升,新機提供黑、白、藍及紫 4 種顏色可以選擇,當中的黑、白色更用上頗受歡迎的透明外殼 Ghost Edition,可以透視到耳機以至充電盒的內部設計和構造,透明感就是一大賣點,讓整體更耐看,實在太吸引了。Tune Beam 和 Tune Buds 分別是有柄式和豆形的設計,佩戴方式有所不同之外,內置的單元也有分別的,前者內置了 6mm 動圈;而後者則用上較大的 10mm 動圈單元。兩款耳機均結合了自家的 Pure Bass Sound 技術,令耳機充滿低頻能量、動力十足。
新機的規格和功能跟以往提升不少,兩款耳機同樣地升級至藍牙 5.3 傳輸技術,支援 LE Audio 和快速連接功能,保護等級亦提升至 IP54 防塵防水能力。新機跟其他型號一樣,具備主動式降噪(ANC)功能,透過 4 枚收音咪接收聲音訊號,自動將環境噪音降至最低。在鬧市作實際測試,絕大部分的低頻噪音都刪去了,整體降噪效果比較自然,一些車廂廣播或汽車噪音還是會隱約聽到。當然也有 Ambient Aware,開啟後可聽到周圍環境同時繼續播放音樂,而 TalkThru 模式就無需取出耳機即可輕鬆對話。
在電量方面更有大幅進步,耳機單次可使用 10 至 12 小時,而充電盒就提供到 30 至 36 小時的電量。以關閉 ANC 來計,最多可用 48 小時,加上支援快速充電,充 15 分鐘就可播放音樂 4 小時,續航力上就無需太過擔心,一般用家可連續運作數星期也無需充電。
先說豆形的 Tune Buds,單靠耳塞支撐整個耳機,每邊耳機只重 5.4g,入耳後也感輕鬆自在,導管也不是特別長,沒有太大的壓迫感。然後試戴有柄式的 Tune Beam,可以輕鬆放入耳腔甲的位置,然後把耳柄向上扭一扭,就會戴得很穩妥,同樣地也是短導管設計,完全沒有硬塞進耳道的感覺。兩款耳機的設計明顯不同,但佩戴舒適度同樣不錯,這視乎用家的個人喜好。至於操作上,跟其他同廠耳機一樣,兩款耳機可連接 App 使用,《JBL Headphones》介面簡潔易明,基本上一個頁面就可控制所有功能,例如降噪、Ambient Aware、TalkThru 的開關、選擇 EQ 音效和自訂觸控指令等等。
Tune Beam 和 Tune Buds 兩款耳機有著 JBL 標誌性的音色,低頻量感足夠,包圍感也佳。但由於兩者所用的單元大小不同,出來的音色也有分別。Tune Beam 能夠全面兼顧三頻平衡度,音染少,對聲音沒有太大的修飾,可能會覺得較平淡,但聲音不算乏味,人聲和樂器可清晰地呈現。相較之下,Tune Buds 的低頻相當澎湃,加上豐富的音樂細節,有強烈質感與立體感。在通話方面,即使身處非常嘈雜的街上,對方也不察覺我身處戶外,整體人聲語音清晰,但 Tune Beam 的有柄式設計具先天優勢,耳柄末端的收音咪指向嘴巴位置,所以語音明顯更結實一點。
JBL 今次推出的 Tune 系列新作 Beam 和 Buds,屬品牌的中價位型號,接近九百元的定價,算是經濟實惠。透明產品不是新鮮事,但 JBL 的 Ghost Edition 的這種透明設計來得很自然,沒有一點突兀的感覺。在功能上也叫齊全,兩者分別在於佩戴方式,和音色上的差異,Tune Beam 和 Tune Buds 同期推出可以對應更多不同用家的需要。
⬤ Tune Beam |
⬤ Tune Buds |
|
耳機類型: |
真無線降噪 |
|
無線連接: |
藍牙 5.3 |
|
單元: |
6mm 動圈 |
10mm 動圈 |
頻率響應: |
20Hz 至 20kHz |
|
靈敏度: |
97dB/mW |
101dB/mW |
阻抗: |
16Ω |
32Ω |
防水功能: |
IP54 |
|
連續播放時間: |
10 小時(開啟降噪)、12 小時(關閉降噪),配合充電盒使用最長可達至 48 小時 | |
重量: |
5g(每邊耳機)、50.3g(充電盒) |
5.4g(每邊耳機)、44g(充電盒) |
售價: |
$899 |
|
查詢: |
World Tech(2374 4923) |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