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喂!小明,你在哪兒呀?小明:喂,我在酒樓呀! 大明:喂!喂!聽不到你說什麼呀,你那邊十分嘈!小明:喂,我都說在酒樓呀! 大明:什麼,聽不太清楚呀,你在走廊?小明:我去安靜些的地方再打電話給你吧? 大明:啊!喂!聽不到⋯ 這個簡單的對話,其實已不算是一段有效對話,相信如果有用耳機聽音樂的朋友,也曾經使用耳機配置的麥克風作通訊對話,在多年前,不少耳機已配備通話功能的麥克風,以方便用家作電話通話。從有線耳機,到無線耳機、掛頸式藍牙耳機到今天的 T.W.S.(真無線立體聲耳機),對於通話質素的表現卻各有千秋、各有優劣,如果你也是耳機用家,你總會嘗試過某些耳機的通話質素何其糟糕,也有某些耳機份外清晰。 早期,很多有線耳機配備的麥克風,其位置很多也剛好較近嘴巴,有些人更把麥克風拿在嘴邊,一邊行一邊講,雖然沒有什麼軟件、算法的協助,語音收音方面還算可以。若是一些無線頭戴式耳機,佩戴位置固定,麥克風位置往往離嘴巴較遠,收音時會把語音和其他環境噪音也同時收進來,噪音往往蓋過主音,導致通話質素下降,對方幾乎不能清楚聽到語音內容. 尤其近年最為火熱和流行的 T.W.S.,耳機細小,收音咪和嘴巴更有一定的距離,即使 T.W.S. 耳機能做到不錯的通話音色,但收音表現仍不如掛頸式藍牙耳機或有線耳機。從音頻技術面來說,隨著各家產品所搭載的通話降噪技術及調校方式之不同,而形成差異化,產品工程師不得不想盡方法去破解和不斷改良通話質素,從而提升產品競爭力。 音頻技術日新月異,在多年前耳機通話功能已經開始加入一些抗噪音的機制和運算法,去協助提高通話的質素和清晰度。早期主要是一些傳統運算法,起初是單麥克風運作,效果卻未如理想,之後出現雙麥克風語音抗噪,原理是在耳機內加入額外的麥克風作為噪音訊號的參考,通過兩顆麥克風所收到聲音訊號的特性包括:能量大小、相位的不同,訊號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的計算,去達到抑制噪音的效果。通常其中一個麥克風配置在耳機上方,用作外部環境聲音的擷取,另一個麥克風則是在耳機底部的指向性麥克風,主要負責接收主語音的角色,麥克風接收到音訊後,再透過演算法去除環境背景聲、增強人聲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