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出音樂能夠刺激耐力素質,甚至對心情都有正面效益。因此好多跑手都喜歡一邊練習一邊聽歌。試想跑步戴著有線的耳機,邊跑邊動,確實不方便;加上愈來愈多手機沒有 3.5mm 耳機輸出,藍牙運動耳機已是大勢所趨。如果你正在打算購買一款耳機做運動,但面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選擇,不知道該如何入手,不妨先了解一下耳機的種類,找出自己偏好的類別,就可把範圍進一步收窄,較容易挑選到適合自己的藍牙耳機。
有研究指出音樂能夠刺激耐力素質,甚至對心情都有正面效益。因此好多跑手都喜歡一邊練習一邊聽歌。
試想跑步戴著有線的耳機,邊跑邊動,確實不方便;加上愈來愈多手機沒有 3.5mm 耳機輸出,藍牙運動耳機已是大勢所趨。如果你正在打算購買一款耳機做運動,但面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選擇,不知道該如何入手,不妨先了解一下耳機的種類,找出自己偏好的類別,就可把範圍進一步收窄,較容易挑選到適合自己的藍牙耳機。
隨著 iPhone 和大部分 Android 手機刪去 3.5mm 耳機輸出,不難發現市面上有很多專為運動而設的掛頸式藍牙耳機。這類型耳機通常設有耳翼或掛耳設計,可以完全鞏固於耳朵內,戴住跑步無需擔心會有鬆脫的問題。這幾年間,掛頸式耳機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不單止具備防水防汗、愈出愈輕巧、續航力時間更持久、藍牙訊號更穩定,以及提供高品質藍牙音訊串流和快速充電等功能。另外近年夜跑風氣盛行,不少掛頸式耳機在線身上用上反光物料,有的甚至增設 LED 裝置,在夜跑時都不擔心安全問題。
不過,藍牙運動耳機就是為運動而設計,有些人略嫌外形太過「Sport」,不適合日常生活使用。可能有見及此,衍生出另一類產品,同樣也是掛頸式,但設有一個固定式的頸帶掛在頸上,由於有較多空間放置鋰電池,一般來說續航力也會較長一點。現時的頸帶已做到好輕,用來做運動或日常使用,掛在頸上可以輕到無感覺,而且頸帶完全不會跣來跣去,戴得好穩陣、自在。
真無線耳機,即是左右兩邊耳機之間完全沒有任何電線聯繫。大部分真無線耳機都有分「主聲道 Master」和「副聲道 Slave」,訊源會先傳輸到其中一隻耳機,然後再傳輸給另一隻耳機。很多人都認為用真無線耳機做運動,一定會很易甩出來,到底適唔適合跑步用呢?
不知不覺間,其實真無線耳機已發展超過兩年,隨著技術的成熟,重點改善了斷線問題,已成為不少人考慮入手的耳機選擇。不少真無線耳機都會針對運動而設計,不單止支援防水防汗功能,更設有耳翼以加強佩戴穩定性,只要配置合適的耳膠,令耳機戴得更加穩固,在跑步訓練的時候,便無需顧慮耳機甩出來,跑手練習時就可以更專心。
但要在市面上眾多真無線耳機中突圍而出,有些以平價取勝,有些會花點心思引入獨特功能,具備偵測心跳或動作感應器。一般真無線耳機都會附設便攜充電盒,廠方聲稱的播放時間通常都計算了額外充電在內。在購買前,可以留意一下耳機本身的續航力,由於體積細小,難以有大容量的電池,一般連續播放時間約 3 至 4 小時,已算是長氣。
骨傳導技術雖然不是新鮮事,市面上已經有骨傳導耳機、骨傳導手機,甚至骨傳導戒指等產品。不過,在很多人眼中這類產品仍很新穎,而且真正試過的人也不多。其實骨傳導是一種聲音傳導方式,利用皮膚與顱骨的震動,將聲音直接傳遞至內耳的聽覺神經。
骨傳導技術早在半個世紀前已經問世,初期多用於軍事領域上,在戰場上士兵可以清晰通訊,同時可聽到周圍環境聲音作出準確判斷;而醫療方面亦幫助了不少傳導性弱聽人士。幾年前,已有耳機廠商開始運用骨傳導技術,目的是在聽音樂的同時會聽到周圍環境聲,跑得更安全。骨傳導耳機與傳統耳機的運作原理大不同,動圈和動鐵耳機需利用震膜推動空氣從而產生聲壓,其聲音傳遞路徑是:外耳道 → 鼓膜 → 耳小骨 → 聽覺神經。而骨傳導耳機的內部並無震膜,透過內部金屬塊的震動來將聲音訊號直接傳遞給顱骨,通過骨骼進入聽覺神經。筆者發現,近年骨傳導耳機的音質明顯一代比一代進步,無論是人聲、樂器聲全部都很清晰,用來聽 Pop 表現合格。
最後要介紹的是頭戴式運動耳機,不時會見到這類耳機與運動品牌合作推出聯乘系列,或者找來著名體壇明星做代言人。這類型耳機大都具備防水防汗、可拆除及清洗耳墊,不過,相對其他耳機種類,頭戴式應該較少人會戴住跑步,因為有一定的重量,讓跑手感覺不自在,筆者也不太建議跑步時使用,頭戴式運動耳機較適合在健身室或室內操練時使用。一般來說,頭戴式耳機擁有較多的低頻量感和較好的動態表現,有研究指出,做重量或體能訓練時,聽一些低音強勁、節奏明快的歌曲,能讓你更有耐力和動作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