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播放空間音頻
我們可以如何播放空間音頻訊息呢,一般有幾個普遍採用的方法:
1/ 多單元重播
主要是以多個揚聲器放置在一個空間中,將每一個元素移到與聽眾頭部相同的平面上的任何位置。讓對話、音樂的音效能來自不同位置的單元。近年杜比、DTS 各自在他們的影院音響系統中添加了高度聲道,將聲音形成更有沉浸感和空間感。
2/ Soundbar 或立體聲音箱(帶有 crosstalk cancellation,串音消除技術)
不少用家因家裡空間限制,智能 soundbar 相信正是許多家庭影院愛好者所選用的,通常隱藏在電視顯示屏下方的小型線性揚聲器陣列。較新的型號已經可以為你提供完整的 3D 音效體驗,將聲音投射到你的四周圍。這些模型很多使用基於串音消除的技術。
串音消除在揚聲器表現雙耳信號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通過反轉傳輸路徑的訊號在聽眾的耳朵中重現雙耳信號。簡單說,它是以消除從右揚聲器傳到你左耳的聲音,及從左揚聲器傳到你右耳的聲音。串音消除過濾器也可以根據頭部位置實時更新,產品更可配合頭部跟踪功能來進一步優化。
3/ 靜態雙耳混音的耳機
靜態雙耳混音方式可為用家呈現固定的音場,以雙耳嘗試在立體聲耳機上模擬 3D,5.1、7.1 等音頻效果,方法是以轉移函數算法修改聲音訊號,使聲音猶如在你的頭部和耳朵周圍播放一樣。近年不少耳機產品已配合強大的芯片運算並導入有關之音頻算法去重現優質的 3D 空間感。
4/ 頭部追蹤和頭部鎖定音頻組合耳機
然而,剛才提及的靜態雙耳聲音通常聽起來並不完全真實,原因是當你轉頭時聲音方向不會改變。但如果耳機配備速度儀及陀螺儀傳感器來偵測及跟踪聽者頭部的位置和方向,雙耳聲音便可以配合聽者的動作,根據聽者的頭部旋轉和移動來更新聲音訊號了。
早前一些大品牌的 T.W.S. 及耳機也有加入這種動態功能,這個頭部追蹤是基於什麼原理呢?主要線索本質是源於我們兩隻耳朵之間的物理分離。當聲源偏離中心時,聲音訊號到達較近的耳朵和較遠的耳朵之間存在細微的時間延遲。由於「耳間時差」(或 ITD)就會造成波長相關的相位差,我們的大腦會立即將其解釋為方向提示,當聲源愈靠近右耳,聲音到達右耳和左耳之間的延遲就愈大。然而,高頻聲音因為波長較短,所以相位差在較高頻率下會變得更難檢測,「耳間時差」一般是 2kHz 以下聲音較為有效。
除了這個簡單的時間差之外,聲波從最靠近聲源的耳朵穿過到另一邊的耳朵時,頭部會阻檔和吸收聲音。所以有音量之差別,「耳間電平差」(ILD)就會造成訊號大少的差別,因為高頻被吸收的程度比低頻的程度更大,所以「耳間電平差」主要作用於高頻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