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TV 自 2007 年推出,經歷 10 年才推出了四代產品,到 2017 年,正式升級到 4K 版本,又事隔近 4 年至今,再帶來新版本的 Apple TV 4K。近 15 年才推出過 6 個型號,以產品週期而言(尤其比起 iPhone),實在很有良心了。其實自 2010 年第二代 Apple TV 始起,Apple TV 的外觀以至功能都沒有大變化,基本上都是跟隨電視規格的提升進行升級,最新版本的 Apple TV 4K,其實就是對市場幾個漸成主流的影音規格作回應了。
Apple TV 自 2007 年推出,經歷 10 年才推出了四代產品,到 2017 年,正式升級到 4K 版本,又事隔近 4 年至今,再帶來新版本的 Apple TV 4K。近 15 年才推出過 6 個型號,以產品週期而言(尤其比起 iPhone),實在很有良心了。其實自 2010 年第二代 Apple TV 始起,Apple TV 的外觀以至功能都沒有大變化,基本上都是跟隨電視規格的提升進行升級,最新版本的 Apple TV 4K,其實就是對市場幾個漸成主流的影音規格作回應了。
新一代 Apple TV 4K 處理器由上代 A10X 升級到 A12 Bionic 仿生晶片,更強的處理能力,是針對 Dolby Vision 級的 HDR 效果而來,解像度達 4K,最重要是幀數達 60fps,不單現時主流的 4K 電視可支援到以上規格,串流業界如 Netflix、FOX Sports、Canal+、Disney+ 等都預期會推出更多高幀數的 HDR 內容,例如體育賽事直播,就非常需要高幀率的 HDR 支援了。除了處理器升級提供對高幀率 HDR 的支援外,HDMI 也相應提升到 2.1 版本,另外支援 Wi-Fi 6 和同步雙頻,前者具 48Gbps 頻寬,確保 HDR 畫質輸出,而後者就是網絡速度上的提升,當串流也要 4K 起跳時,這樣的網速要求,就更是無可口非了。
追加更嚴謹的規格支援,立時令 Apple TV 4K「影音」了很多。大概是 Apple 也有意向影音用家靠攏,幾個細節處,都得到影音玩家認同。第一個,當然是全新的色彩平衡校正功能,這個自動設定功能,要配合支援 Face ID 的手機進行,按指示把 iPhone 的前置自拍鏡頭對向電視屏幕,並置於指示的範圍之內,保持在 1 吋內的距離,然後就會見到指示框內顏色變動並進行校正,整個校正過程約 1 分鐘內可以完成,完成後用家可以在畫面上預覽校正前後的效果。
筆者以家中的舊電視測試色彩平衡校正,過程順利,只是手機在 1 吋內的距離也太遠了,基本上就是用手機屏幕貼著電視屏幕才會開始校正。校正前後,有看得到的分別,一般是色彩濃郁了,但分別沒想像中的大。另外,在校正選單中還會見到無線音效同步、Zoom & Overscan、色板的選項。幾個都是校機需要用到的功能。Apple Music 的設定內,也已可開啟 Dolby Atmos 支援,不過功能必須配合 HomePod 使用,並非所有人皆能受惠。
Apple TV 4K 的外觀跟上代相同,但遙控設計卻是全新的。由黑色玻璃面變成鋁製外殼,按鍵佈局也有所不同,多了靜音鍵,Siri 語音按鈕移至右側,另外就是觸控區變成圓形和加入方向鍵,操作上其實相去不遠,花一點時間就可以適應。不過要留意 Siri 語音在香港區的 iTunes 中不能使用,變相操作上便少了一個賣點了。另外,上年開始 Apple 已把 Apple TV Remote App 下架,並把功能正式內置到 iPhone、iPad、iPod touch 之內,在 Apple TV 4K 上自然也不例外。在新功能加持下,需要輸入文字時,手機會自動提示和可以利用手機的鍵盤輸入,比起只用遙控和觸控區方便得多。硬件上,新遙控其實還少了陀螺儀及加速器,基本上已失去體感操作的能力,但 AppleTV 4K 其實是可以連線 PlayStation 或 Xbox 遙控來玩遊戲,所以影響其實不大的。
此消彼長,淡化了遊戲元素,卻加強了對智能家居配件的支援。事實上,上年度推出的 tvOS 14,已明顯加強了 HomeKit 所能對應器材的能力。可以說,Apple 希望以 Apple TV 4K 作為智能家居的中樞。例如說,有人按下智能門鐘時,從前只會在 iPhone、iPad、macOS 上作出提示,當 Apple TV 加強 HomeKit 的支援,用家就可以 Apple TV 上控制相關配件和接收其訊息。當然,今日連 Siri 語音操作也未支援香港地區,遑論可以快速普及化,但為智能家居鋪路應該會是方向之一,畢竟 Apple TV App 已注入 Samsung、LG、Sony 等電視,甚至 PS5 上都可找到 Apple TV App。將來影音功能難免被淡化,那就是 Apple TV 成為智能家居的契機了。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