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對無人機的認知,絕大部分源於航拍,知道無人機競速的已是小眾,知道無人機可以用來表演的,就更是小眾之中的小眾了。老實說,無人機競速好,無人機表演也好,都不是甚麼新鮮事,甚至在世界各地已發展成另類的視聽娛樂節目,偏偏在香港,路好像特別難行。究竟在香港想把無人機表演變成視聽之娛可以有多難?
香港人對無人機的認知,絕大部分源於航拍,知道無人機競速的已是小眾,知道無人機可以用來表演的,就更是小眾之中的小眾了。老實說,無人機競速好,無人機表演也好,都不是甚麼新鮮事,甚至在世界各地已發展成另類的視聽娛樂節目,偏偏在香港,路好像特別難行。究竟在香港想把無人機表演變成視聽之娛可以有多難?
兩年前在亞洲博覽館看過一回無人機競速的現場比賽,體驗不能算好。大概是競賽無人機的機體太小,而速度又太快,直播用的主觀鏡頭更是雪花居多,筆者像是中了北斗之拳,比賽結束了還沒意識到。賽後硬著頭皮跟當日比賽冠軍做訪問,他表示最愛戴起 FPV 眼鏡體驗競速無人機的速度感,說那是比超級跑車、電單車還要快的感覺,但其實筆者心裡想:「咁多雪花點睇?」
後來當然知道自己是廢老心態,人家 ESPN 原來老早已有過無人機競賽的直播,而且畫面高清如打機,才知道無人機競賽不是有娛樂性,而是香港未有足夠經驗和配套搞直播。再說,有關當局有幾多人擁有 / 玩過無人機?「不懂的不要碰」是潛台詞,這就不難解釋,為何有國際級的無人機比賽送上門,有關當局卻足足兩個月都未有回覆了。
用鏡頭呈現無人機競賽的細節是難,而且無人機的機手不如駕駛人士般普及,令普及性限制了觀賞性。然而,無人機燈光表演,其實就是煙花的進階版,未見普及就不應該是觀眾的問題了。
大概是兩年前,世界各地近年開始興起無人機燈光表演。概念很簡單:用無人機的光點組成不同的圖案。想要表演好看,有兩個關鍵:一、環境要夠黑,因為無人機的光亮度遠不如煙花,光害足以影響到無人機燈光表演的觀賞性。二、無人機的數量要夠多。這種講求 pattern 的表演,總需要以數量去呈現氣勢,10 年前北京奧運的開幕儀式,就是這種概念了。
偏偏這兩點卻是香港最缺乏的。
香港城市區域的光害是聞名的,即使每年「地球 1 小時」的那一小時,維港兩岸的燈光還是不會少,無人機燈光表演先天就少了張好的畫布。另一方面,香港的高樓大廈多、WiFi 多,電波訊號更是特別多,一隻無人機在市區飛行也常常要擔心有信號干擾,在維港上搞無人機燈光 Show,還要同時間用上 100 隻無人機,失控機會自然幾何級上升。
不要責難搞無人機燈光表演的公司,他們也難想像香港的干擾問題可以這樣神秘、強勁和無定向。今年初西安也有過耗資千萬的無人機表演因信號干擾出現意外,不過當時目標是使用 1,000 隻無人機來表演,疑似是交叉干擾而令部分無人機失控顯示亂碼和墜落。由此可以想像,現時技術上和環境上的限制,香港可以用作表演的無人機數目也不會多得那裡去。
無人機的表演,不止於扮吓賽車或扮吓煙花。有時裝品牌(近日被指辱華的那個)拿過無人機當 model 行 catwalk,有劇團用無人機當配角做話劇,聽過最有趣的一次,是日本竟有「佛系無人機」,京都的龍岸寺舉辦的「超十夜祭」中,主持配合無人機來進行儀式。說香港的技術做不到嗎?不是的,感覺上是香港老細打從心底不願接受來自無人機的創意。香港的職場智慧是「少做少錯,唔做唔錯」,既然無人機自己不懂,乾脆不做就可以避免出錯避免責任。
究竟無人機還要花多少時日才能在香港找到舞台?看看相近的例子,機械人格鬥搞了多少年 show,還沒有得到香港主流觀眾的注目,又看看算是世界性的機械人世界盃,在香港也不見得有成為娛樂節目的機會。筆者也不是義無反顧支持無人機的一群,只是慨嘆無人機在世界各地都有能力發展成一場 show,但想要在香港找個舞台卻這樣難。是香港人要求太高?還是無人機做得不夠?也許,只是我們甚麼都不想要吧。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