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買 Full Frame 好,定係買 APS-C 之類的中細尺寸 sensor 機好?」呢個可能是近年大家討論得最多的其中一個「矛盾對決」問題。其實除了在鏡頭使用上,少了「等效焦距」的轉換之外,全片幅的優點未必有大家想像中多,而 APS-C、M4/3 等尺寸又有咩優勢?以下就同大家詳細比較一下。
「究竟買 Full Frame 好,定係買 APS-C 之類的中細尺寸 sensor 機好?」呢個可能是近年大家討論得最多的其中一個「矛盾對決」問題。其實除了在鏡頭使用上,少了「等效焦距」的轉換之外,全片幅的優點未必有大家想像中多,而 APS-C、M4/3 等尺寸又有咩優勢?以下就同大家詳細比較一下。
大家慣常所講的 Full Frame(全片幅)是指菲林年代 135 格式的菲林片幅,也就是 36x24mm 的 sensor 大小。進入數碼年代,由於感光元件技術仍未成熟,所以 Full Frame 數碼相機(主要是單反)的數量很少、多數是高階甚至旗艦型號。Canon EOS 5D 是首個「平價」Full Frame 單反系列,將全片幅 DSLR 的售價降至萬元級別。近年隨住感光元件技術的進步,Full Frame 開始較為普及,Canon EOS 6D、Nikon D610、Sony A7 等都是萬元以下的選擇。
全片幅(Full Frame)相機其中一個「優點」就是在同一光圈、構圖之下,可以獲得比 APS-C 等較細尺寸 sensor 相機更淺的景深,對於好多人像拍攝題材來說,較易將主體同背景分離,突出拍攝的主角。
由於全片幅感光元件的面積比較大,所以在同一解像度之下、像素密度較低,每個像素的感光面積較大、吸光較多,讓 Full Frame 相機在高感光度(ISO)的畫質通常較好、雜訊較低。此外亦令到色深、動態範圍通常有較出色的表現,不過隨住近年感光元件技術的進步,同非全片幅的差距也愈來愈細。
焦距是鏡頭的特性,不過全片幅鏡頭應用到非全片幅機身上時,由於只截取了畫面當中的一部分作為成像,所以就有了所謂「等效焦距」的概念,APS-C 要 x1.5 或 x1.6(Canon)、4/3 或 M4/3 則是 x2。相對地全片幅相機除了省卻這個換算步驟之外,廣角焦距亦比較「足數」,所以相對上拍攝廣角較為有利。
由於 Full Frame 的感光元件面積較大,所以通常機身同鏡頭積體都較大。雖然 Sony A7 系列、RX1R 系列都號稱是「掌上 Full Frame」,不過實際上比起同級非全片幅機身要大。另外,機身尺寸差距比較易縮細,但鏡頭就礙於光學結構所限,無論是單反或者無反,全片幅鏡頭通常都比非全片幅的體積大上不少。
大 sensor 的成本較高,所以亦令到 Full Frame 相機的價錢通常較昂貴。雖然近年技術進步,讓這個差距縮細,不過同級機款,全片幅依然比起非全片幅貴上不少。
APS-C 全寫是「Advanced Photo System type-C」,感光元件面積比 Full Frame 細,常見為 25.1x16.7mm,Nikon、Pentax、Sigma 等品牌的單反、Canon、Fujifilm 的單反及無反,還有 Ricoh GR 等部分不可換鏡相機都有採用這種規格。再細少少的尺寸就是 Olympus 同 Panasonic 用到的 4/3 同 M4/3 系統,之後的常見尺寸就是近年興起的 1 吋感光元件規格。
可能好多用家都追求淺景深,不過在團體合照、產品攝影、微距攝影等等的題材上,好多時其實需要較深的景深來覆蓋所有被拍攝的主體,而 APS-C、M4/3 甚至 1 吋感光元件就有優勢。
較細的感光元件也意味住機身可以做得更細,對鏡頭成像圈要求少一點也讓鏡頭可以做到縮細一圈。當然,其他機身設計的配合也有助令機身進一步減磅,例如近年好多人使用的「無反」,就是取消了單反的反光鏡組,讓機身可以大幅減磅。
由於尺寸較細的非全面幅相機的「等效焦距」較長,APS-C 為 x1.5 或 x1.6、M4/3 為 x2,1 吋感光元件更是大約 x2.7,所以 100mm 鏡頭就等效於 150mm 甚至 270mm,對於影飛機、鳥攝等題材就較為有利。
相比起 Full Frame 相機,感光元件尺寸較細的非全片幅相機畫質會相對較弱,尤其在高感光度表現方面,高 ISO 較易出現雜訊。不過近年隨住技術的進步,細感光元件的畫質也已經大幅提升。
由上面的比較大家可以見到,Full Frame 並不是一面倒的優勢,雖然講到畫質的話,尺寸較大的全片幅感光元件的確會較好,不過隨住技術進步,APS-C、M4/3 等較細尺寸的 sensor 也已經可以提供相當出色的畫質。當然,入門 Full Frame 相機近年價錢也已經幾相宜,所以買機時考慮的因素更多變成是便攜性、方便性,這也是無反興起的原因。
想瀏覽更多 SPILL 視聽專題,請即按 https://www.spill.hk/features/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