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容易又書展。 2010 年,iPad 剛推出,人們憧憬 iPad 能為電子書帶來一些突破,香港書展亦然。那些年,書展在主場館外,特設一個電子書專區,規模不大,通常只有 6 至 8 個參展商,每個攤位大概是一張書枱的大小。已錯過了再早兩年搞 App 賺錢的時機,乘 iPad 推出的時機搞電子書業務,好像是沒有出錯的選擇吧。於是筆者便跟朋友搞公司,試著製作過當時 Apple 大力推介的多媒體電子雜誌。書展電子書專區的攤位,順理成章的擺過一兩年。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曾經的熱情:多媒體電子雜誌

視聽生活

視聽生活

曾經的熱情:多媒體電子雜誌

曾經的熱情:多媒體電子雜誌

一年容易又書展。

2010 年,iPad 剛推出,人們憧憬 iPad 能為電子書帶來一些突破,香港書展亦然。那些年,書展在主場館外,特設一個電子書專區,規模不大,通常只有 6 至 8 個參展商,每個攤位大概是一張書枱的大小。已錯過了再早兩年搞 App 賺錢的時機,乘 iPad 推出的時機搞電子書業務,好像是沒有出錯的選擇吧。於是筆者便跟朋友搞公司,試著製作過當時 Apple 大力推介的多媒體電子雜誌。書展電子書專區的攤位,順理成章的擺過一兩年。

多媒體電子雜誌是甚麼回事?較簡單的說法是會郁會互動,click 圖出 caption 呀,過頁時有聲有特效呀,有片呀,地圖可以顯示即時位置之類,後來還有遊戲、心理測驗、問答題那些,最好也最重要,是封面設計要盡可能天馬行空一點。

幾時都是錢作怪

理論上,說得出的技術上都可以做得到,但實際情況當然有很多限制和考慮,錢,很自然是一個會想到的問題。客人問製作一本要多少錢,團隊要想製作成本應該是多少錢,讀者也會問一本應該賣多少錢。付費的想平,收錢的想貴,其實是需求定律,但在多媒體電子雜誌的製作上,雙方的矛盾好像特別大。

舉例說,一期 100 頁的雜誌想要多媒體電子化,撇除基本過頁效果不計,單是為每頁的圖片加上滑動功能已花上不少時間,封面故事、部分重點故事,就當其中只做 20 頁好了,度身訂造特別效果,每期一萬幾千的製作費,應該是合理得太過份了吧。以 App 製作角度來看還可以的,但只要你當過雜誌界的行內人,你會知道月刊還有一點機會,周刊的話,每期花一萬幾千(即每月四萬幾)搞多媒體電子雜誌其實很難。

其實也難怪的,多媒體電子雜誌應該賣多少錢?外國月刊的定價向來偏高,多媒體電子雜誌仍有折讓空間,賣 3.99 USD 到 6.99 USD 不等。香港一本實體周刊賣得多少錢?多媒體電子雜誌還要加價?咪玩啦,香港人嘛,網上的東西應該都是免費的。其實免費又有沒有可能?有人試過,效果不好,始終下載數字還是被實體版比下去,廣告層面而言未有足夠的競爭力。因此傳媒行業大都對多媒體電子雜誌持觀望態度,不願投資太多。

一年容易又書展。
2010 年,iPad 剛推出,人們憧憬 iPad 能為電子書帶來一些突破,香港書展亦然。那些年,書展在主場館外,特設一個電子書專區,規模不大,通常只有 6 至 8 個參展商,每個攤位大概是一張書枱的大小。已錯過了再早兩年搞 App 賺錢的時機,乘 iPad 推出的時機搞電子書業務,好像是沒有出錯的選擇吧。於是筆者便跟朋友搞公司,試著製作過當時 Apple 大力推介的多媒體電子雜誌。書展電子書專區的攤位,順理成章的擺過一兩年。

製作流程其實是不可能的任務

常說金錢解決到的不是問題,那多媒體電子雜誌製作流程上的矛盾,就肯定是個問題了。一本雜誌的製作,採、寫、編、相片、排版、印刷,時間上本已緊密非常,多媒體電子雜誌的製作,只能在排版和印刷之間的空檔完成,月刊的時間會多一點,數天左右吧,但如果是周刊,空檔可能只有一日左右,就要有再多的金錢和人手,時間的緊絀,令製作效果有很多限制。

此外,懂排版的十居其九都不懂 programming,識寫 code 的在美學上又往往是零,設計師跟程式員的磨合,其實跟 OL 與 IT9 的對答一樣勞氣。Adobe 曾為多媒體電子雜誌出了不少力,InDesign 可以不使用程式語言去製作電子雜誌,還可以配合 Adobe Digital Publishing Solution(DPS)出版,不過兩年前 Adobe DPS 亦已更名為 AEM Mobile,由針對多媒體電子雜誌變成 App 的製作。另一方面,也有網頁設計師期望以 HTML5 製作多媒體電子雜誌,理由是有熟悉的程式語言,以及 Apple App Store 又或是 Adobe DPS 又貴又麻煩的機制。不過到頭來,連程式員也問,搞 CMS 內容網站不是更乾手淨腳嗎?

一年容易又書展。
2010 年,iPad 剛推出,人們憧憬 iPad 能為電子書帶來一些突破,香港書展亦然。那些年,書展在主場館外,特設一個電子書專區,規模不大,通常只有 6 至 8 個參展商,每個攤位大概是一張書枱的大小。已錯過了再早兩年搞 App 賺錢的時機,乘 iPad 推出的時機搞電子書業務,好像是沒有出錯的選擇吧。於是筆者便跟朋友搞公司,試著製作過當時 Apple 大力推介的多媒體電子雜誌。書展電子書專區的攤位,順理成章的擺過一兩年。

像是退步其實是進步

程式員覺得搞 CMS 更乾手淨腳,坦白說,讀者們的要求更簡單,「你畀 PDF 我好了」。甚麼多媒體甚麼特效,他們壓根兒就是沒關心過。其實傳媒行業也一樣,與其花錢搞多媒體互動,不如直接給你已排好版的檔案,找個可收回點錢的平台刊登就好,又快又平又方便,所以,近年會見到仍健在的電子雜誌,都不再執著於多媒體、互動之上,反而平平實實地一頁一頁的刊登,又或乾脆變成內容為主的 App/網站,不再費神在每期的排版、設計之上。

發了很多牢騷,但筆者不否定電子書甚至電子雜誌的發展。會覺得沒有了多媒體電子雜誌有點可惜,但這模式多年來都沒站得住腳,反而退一步更平實的電子雜誌更受歡迎。像是退步了?其實是進步才對——花了 8 年時間才確定多媒體電子雜誌行不通,有了這個教訓,應該不會再走回頭路了吧。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