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們介紹了不少外國音樂專輯,本來一直以來不屬主力,只是本地出品實在不多,值得一寫的更少,於是便開拓一下「新領域」,漸漸愈寫愈多。未來我們會嘗試作更好的平衡。當然,認識外國音樂還是相當重要的,畢竟其影響力太大,要更理解音樂發展的脈絡,對作品有更合理的評價,你不能對之聽而不聞。這裡我們不選特別流行的,那些已有足夠多人推介了,以下推薦的對普羅大眾而言或有點冷門,但都值得認識,當中覆蓋爵士、搖滾、電子和 Hip Hop 等類型,有興趣不妨聽聽。
近年我們介紹了不少外國音樂專輯,本來一直以來不屬主力,只是本地出品實在不多,值得一寫的更少,於是便開拓一下「新領域」,漸漸愈寫愈多。未來我們會嘗試作更好的平衡。當然,認識外國音樂還是相當重要的,畢竟其影響力太大,要更理解音樂發展的脈絡,對作品有更合理的評價,你不能對之聽而不聞。這裡我們不選特別流行的,那些已有足夠多人推介了,以下推薦的對普羅大眾而言或有點冷門,但都值得認識,當中覆蓋爵士、搖滾、電子和 Hip Hop 等類型,有興趣不妨聽聽。
英國年輕爵士鼓手(還不到 30 歲)的首張專輯,注入多元的風格元素(甚至有電子和舞曲的成份),有積極探索的意味,也有堅守(執著)傳統的地方,整體刺激而且充滿生氣。
一氣呵成無間斷的舞池音樂,在重複的節拍中轉出變化,鋪排與推進都有心思。專輯可以當成擺動肢體的燃料,認真聽也可感受到 Róisín Murphy 有些自己的故事想講,簡簡單單的,但充滿趣味。
關於愛與失去(獻給 Mac Miller),還有一些生活點滴,然後慢慢告訴自己「It Is What It Is」,相信這都是生命裡的必經過程。音樂質感氣氛起伏無定,像生命裡的高山低谷。也許不是 Thundercat 最強的專輯,但像他這樣技巧高超的音樂人(還有強大的製作陣容),演奏就是情感流露,是完全揮灑自如的級別。
Punk 遇上 Techno?可能算不上新鮮,但樂隊提煉出來的味道卻很獨特,好古怪,但又有種筆墨難以形容的狂。歌詞涉獵的題材更是廣泛且觀點獨到,有社會性的,也有較個人的,但最終指向的也可說是,如何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更忠於自己的想法。
可以說是讓人等了十多年的 Debut 專輯,絕對萬眾矚目。看封面設計就不難猜到,專輯佈滿伊斯蘭宗教元素,結合豐富的採樣(風格意想不到的多樣)、迷幻的演奏,散發著濃厚的神秘色彩。當然還有強大的客席陣容,也令專輯增添不少色彩。
雖是疫情前的製作,卻更有「lockdown 就創作吧」的感覺。敲擊樂主導,隨手拾到的物件都可以是樂器,感覺隨性,像隨著音樂敞開心扉:回望過去怎樣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也同時往前看,思考生命的意義。
Tortoise 結他手 Jeff Parker 的新作。前作《The New Breed》獻給父親,這張則為母親而創作。即興的爵士演奏,配上輕量電子音色點綴,很有 groove,並洋溢著一份溫情暖意,非常好聽。
很有趣的專輯。Beatrice Dillon 找來不同界別領域的音樂人合作,以他們提供的創作為基礎,分解重組,並鎖定在 150 bpm 的節奏,帶來很奇特的聲響與律動。限制之內卻又予人無拘無束之感,繁複多樣但其實十分簡約,這種特殊狀態反而貼近「現實」。
Antoine Yates 的故事只是個切入點,Armand Hammer 這張專輯說穿了就是回應此刻瘋狂的世界,從警察與黑人族群的關係說起,講到自身未來,以至建立理想世界。獨特的音樂氛圍,配以抽象晦澀的歌詞,最初也許難以聽懂,但時間愈久,能發掘到的東西便愈多。
Matmos 成員 Drew Daniel 主理的 The Soft Pink Truth 的這張專輯,特別適合在 2020 年聽。沒有高深的慨念,連他也說,面對世界政局的荒謬與混亂,與其繼續在憤怒與失落的狀態交替,倒不如與一眾音樂友好搞搞創作,以冥想般的 Ambient 音樂,重奪情緒的自主權。專輯從人聲和唱,到輕盈的節拍介入,加上唯美的鋼琴演奏,舒服兼具撫慰心靈的作用,樂手緊密的合作強調了連繫的重要性,也令專輯顯得特別人性化。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及 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