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 Billy Woods 和 Elucid 的背景略有認識,便會明白這樣的解讀並非無中生有。Billy Woods 的母親是牙買加英國文學教授,父親則是馬克思主義者,來自津巴布韋,一家人有整個十年居於非洲。Elucid 則生於音樂家庭,父母都玩音樂,住在紐約市皇后區。
成長、知識背景,造就了 Armand Hammer 的音樂特色:層次肌理豐富的 Hip Hop 音樂,包裹著關注黑人、左翼思想的議題或觀點。Billy Woods 的詞有鮮明的核心思想,主題挖得很深;Elicid 則較懂得如何以音樂的手法,譬如 rapping 上的措辭、分句、節奏(卻又和主流的很不一樣,更像說話),讓想表達的重點顯得更加有力。二人組合起來就變得更為強大了。
然而,《Shrines》卻不是一張說教、憤世的專輯,它的訊息密集,卻傾向隱晦、抽象,莫說英語不是我們的第一語言,即使是美國本土的樂迷,也可能未必掌握到他們想呈現的一切細節。我們可以從 Antoine 和 Ming 的故事,試試拆解每首作品,Antoine 的「角色」亦確實有寫進專輯中,聽〈Pommelhorse〉的結尾,就有一段訪問錄音(不知是否真實)提到他:My brother wanted to build a zoo, he wanted to build a utopia. Because when he looked around him, all he seen was destruction in our neighborhood, you know what I'm saying?
從這個概念出發,或者會更懂得如何欣賞《Shrines》,它關於在美國生活的黑人,同時也關於想像力,以及怎樣因此而建立起理想的世界。你可以說是很政治,但同時又很不政治。音樂也在相互呼應,氛圍獨特像身處於另一世界,節拍、電子聲效、結他 samples 的使用匠心獨具,《Shrines》是一張值得你仔細品味的一張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