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世間上很多事物之間的界線愈來愈被模糊掉了,關於《後人類景觀》(Posthuman Spectacle),我還是想先跟導演賴燕婷(Icy Lai)確認一下:「這真是一個音樂會嗎?」畢竟發佈這篇文章的地方是個音樂平台,萬一「離題」好像不太好啊!有這個疑問,是因為《後人類景觀》橫跨多個媒體界別,它因為董啟章的小說《後人間喜劇》觸發靈感,除了江逸天(Olivier Cong)和梁騫仁的音樂創作外,還伴隨影像,以至沉浸式音效、Art Tech 等,超越了我們一般對音樂會(尤其是古典、當代音樂)的認知。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透過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去理解音樂 專訪《後人類景觀》導演賴燕婷及音樂人 Olivier Cong、梁騫仁

透過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去理解音樂 專訪《後人類景觀》導演賴燕婷及音樂人 Olivier Cong、梁騫仁

儘管世間上很多事物之間的界線愈來愈被模糊掉了,關於《後人類景觀》(Posthuman Spectacle),我還是想先跟導演賴燕婷(Icy Lai)確認一下:「這真是一個音樂會嗎?」畢竟發佈這篇文章的地方是個音樂平台,萬一「離題」好像不太好啊!有這個疑問,是因為《後人類景觀》橫跨多個媒體界別,它因為董啟章的小說《後人間喜劇》觸發靈感,除了江逸天(Olivier Cong)和梁騫仁的音樂創作外,還伴隨影像,以至沉浸式音效、Art Tech 等,超越了我們一般對音樂會(尤其是古典、當代音樂)的認知。

儘管世間上很多事物之間的界線愈來愈被模糊掉了,關於《後人類景觀》(Posthuman Spectacle),我還是想先跟導演賴燕婷(Icy Lai)確認一下:「這真是一個音樂會嗎?」畢竟發佈這篇文章的地方是個音樂平台,萬一「離題」好像不太好啊!有這個疑問,是因為《後人類景觀》橫跨多個媒體界別,它因為董啟章的小說《後人間喜劇》觸發靈感,除了江逸天(Olivier Cong)和梁騫仁的音樂創作外,還伴隨影像,以至沉浸式音效、Art Tech 等,超越了我們一般對音樂會(尤其是古典、當代音樂)的認知。
Olivier Cong(左)、梁騫仁(右)

從小說到音樂會

Icy 讀音樂出身,但謙稱自己沒有作曲天份,鋼琴屬演奏級,在台上卻會偶爾怯場。對她來說,躲在幕後的角色更適合自己,並常會想,是不是也可透過策劃音樂會來表達一些想法呢?另一方面,她又覺得古典音樂、當代音樂,有時候跟大眾的距離很遠,「當中有一些東西若沒有專業訓練是難以理解的」,門檻較高,所以便想到把音樂會與生活連結,讓沒有相關背景的人,也能懂得欣賞這些較「艱深」的音樂,「透過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去理解音樂」。

在芸芸「其他事物」之中,Icy 對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特別感興趣,很想嘗試將之與音樂會連繫起來。直到讀了董啟章的《人間喜劇》,靈感便來了。「讀這本小說,我是被它的形式啟發,多於其內容。」其中一些關鍵詞、科學理論尤其使她大開眼界,譬如「後人類主義」、「模控學」(cybernetics)等,簡單來說(其實不可能簡單),就是科學家研發了一些系統,以機械的方式去管理一些事情,並把這個原理類比到生物之上。

好吧,相信大家都唔明,但去看《後人類景觀》,其實不必花時間去理解這些博士級的理論。「我將之放到節目策劃上後,基本上已和小說的內容無關了,更多是靠自己的幻想去創作。」不過,要是你真的很想搞明白,Icy 會於 6 月 18 日舉辦一個演前活動,與人稱「哲學界全能之鬼」的李敬恒博士(Roger)對談,跟準備入場的觀眾解說一下。

儘管世間上很多事物之間的界線愈來愈被模糊掉了,關於《後人類景觀》(Posthuman Spectacle),我還是想先跟導演賴燕婷(Icy Lai)確認一下:「這真是一個音樂會嗎?」畢竟發佈這篇文章的地方是個音樂平台,萬一「離題」好像不太好啊!有這個疑問,是因為《後人類景觀》橫跨多個媒體界別,它因為董啟章的小說《後人間喜劇》觸發靈感,除了江逸天(Olivier Cong)和梁騫仁的音樂創作外,還伴隨影像,以至沉浸式音效、Art Tech 等,超越了我們一般對音樂會(尤其是古典、當代音樂)的認知。
《後人類景觀》導演賴燕婷(Icy Lai)。

由未來觸發創作

但說到底,《後人類景觀》還是一個音樂會,Icy 找來兩位她很欣賞的音樂人:Olivier Cong 和梁騫仁(Austin Leung)為節目創作新的曲目,之間也會有其他古典樂章穿插其中,包括 Carl Orff 和 Arvo Pärt 的作品,構成一個「脈絡」讓觀眾自行感受當中的意思。

所選的古典樂章自然有其含意,譬如 Carl Orff 的部分,Icy 有意挑選一些較為純粹的音樂:「Orff 的音樂全都是 C Major,是最簡單的音樂,可以視之為一個 celebration,畢竟創造『後人類』的人,無論抱的是甚麼目的,都是想世界變得更好。」

而 Austin 負責的部分,就是對這些「美麗新人類」的一趟回應,曾奪英國皇家作曲獎的他卻表示,創作的時候充滿矛盾。「我在想,甚麼是美麗呢?每樣事物都是相對的,有愛才有恨,有沒有所謂純粹的美麗呢?美麗的音樂又是甚麼?因為當代音樂大多是 edgy 的,不會是大家所想的美麗。」他說最後的成品有一種美麗,但又不是平時大家認知好靚的旋律或和弦。「對我來說,這個 project 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畢竟人會有好多錯誤,也不理性,但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美麗。」

未來就是尚待發生,要憑空想像或有點困難,但也因而有更闊的想像空間。Olivier Cong 從閱讀小說著手,書中雖佈滿科學理論及相關專有名詞,不易消化,但由於場景描繪出色,加上有提及到一些音樂如 Tom Waits 的歌曲等作參考,讓他輕易投入到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小說塑造了一個步向 apocalyptic 的 cyberpunk 世界,我就揣測 Icy 應該是想要這樣的感覺?」

儘管世間上很多事物之間的界線愈來愈被模糊掉了,關於《後人類景觀》(Posthuman Spectacle),我還是想先跟導演賴燕婷(Icy Lai)確認一下:「這真是一個音樂會嗎?」畢竟發佈這篇文章的地方是個音樂平台,萬一「離題」好像不太好啊!有這個疑問,是因為《後人類景觀》橫跨多個媒體界別,它因為董啟章的小說《後人間喜劇》觸發靈感,除了江逸天(Olivier Cong)和梁騫仁的音樂創作外,還伴隨影像,以至沉浸式音效、Art Tech 等,超越了我們一般對音樂會(尤其是古典、當代音樂)的認知。

自古典連結當代

但都說了小說只是參考,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是我們)怎麼去理解某些音樂。Icy 最初給 Olivier Cong 一些古典樂曲選擇,由他去重新詮釋,包括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和布烈頓(Benjamin Britten)的作品,背後的主題大致圍繞完結、晚安之類,這一部分有關對城市的想像,沒有既定的答案,只求送上一個祝福。

Olivier Cong 說 Britten 的作品不是他喜愛的風格,但慢慢了解其創作背景,並回想一下小說內容後,便茅塞頓開。「Britten 幾個 choral 作品都是頌讚耶蘇誕生,令我記起小說講新人類發展,到後來進化到有自由意志,好像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不就是音樂會的其中一個目的嗎?透過理解其他事物,去理解音樂,就如 Olivier Cong,本來對 Britten 的音樂不感興趣,卻也在構想、創作的過程中,對作品有了更深的體會。Olivier Cong 這個部分同時承接著 Arvo Pärt 的極簡主義音樂,回應這種看似重複的東西,是否等同完美。到最後又回到剛才 Austin 的提問,也就是對人的反思:清除了一切「錯誤」必然是好事嗎?

說到這裡,Olivier 提到 live music 有趣的地方,亦在於未必完美,「又或者說,不完美就是最完美的那個狀態」。他說最近沉迷玩 structured improvisation,常找樂手一齊交流,基於某個主題尋找一些「擺得上檯面」的東西,大概也有點 live music 的況味,未必完美,但過程沒有所謂完美與否。

儘管世間上很多事物之間的界線愈來愈被模糊掉了,關於《後人類景觀》(Posthuman Spectacle),我還是想先跟導演賴燕婷(Icy Lai)確認一下:「這真是一個音樂會嗎?」畢竟發佈這篇文章的地方是個音樂平台,萬一「離題」好像不太好啊!有這個疑問,是因為《後人類景觀》橫跨多個媒體界別,它因為董啟章的小說《後人間喜劇》觸發靈感,除了江逸天(Olivier Cong)和梁騫仁的音樂創作外,還伴隨影像,以至沉浸式音效、Art Tech 等,超越了我們一般對音樂會(尤其是古典、當代音樂)的認知。

跨界別詮釋主題

萬物皆有聯繫,只在於我們是否能察看得到罷了。如果「透過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去理解音樂」是一個目的,儘管音樂仍是主體,其他事物亦顯得特別重要。

Icy 說現代人「眼係攰過耳」,觀看的東西愈來愈多,於是她便利用這種習慣,以跨媒體的方式啟動我們的耳朵,為觀眾帶來新鮮感。除此以外,亦是一種古今連結,以舊有的古典樂章,帶動新創作的音樂,為一眾只聆聽具名氣的作曲家作品的觀眾,製造多一個入場的理由。

Olivier 說,香港觀眾給自己的限制太多,很多時只願意接觸已成名的人,但可喜是現在有更多人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帶更多不同類型的觀眾融入音樂的世界。他舉例「現在音樂」 (CMHK,Contemporary Musiking Hong Kong),就常常以跨界別的方式創作,提供了一個平台讓非以音樂為專業的人去表達他們對聲音的看法。

正如《後人類景觀》,除了有攝影硬照(李嘉睿創作)、紀實錄像(陳巧真、徐智彥攝製),以至一個彷彿有「劇情」的鋪排外,當中亦加入了 Art Tech 元素,創作背後涉及沉浸式音效、machine learning 等元素,非常豐富。與其說這是「後人類景觀」,不如說是一班本地創作人才構築的「景觀」吧。

《後人類景觀》

日期:2022 年 6 月 25 日(16:30、20:00 兩場)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票價:$350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