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接觸 DAP(Digital Audio Player)的朋友,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各種接駁端子的選擇,以及不同端子的用途和功能。今次就同大家分享一下 DAP 端子的 FAQ,讓入門的朋友可以了解多一點 DAP 上面各式各樣的不同插頭。
剛剛接觸 DAP(Digital Audio Player)的朋友,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各種接駁端子的選擇,以及不同端子的用途和功能。今次就同大家分享一下 DAP 端子的 FAQ,讓入門的朋友可以了解多一點 DAP 上面各式各樣的不同插頭。
DAP 的 USB-C 端子通常就同時兼任充電、連接電腦後的檔案傳輸、連接電腦或者手機作為 DAC 解碼,以及為 DAP 提供數碼輸出等多種功能,在 DAP 的選單內可以設定連接後的預設功能。同手機一樣由以往的 Micro USB 端子,變成現時以 USB-C 為主流,正反插都可以,更加方便。
除了上述的常見端子之外,部分 DAP 也提供了一些在 DAP 上不常見的端子。例如 AK KANN CUBE 就提供了 mini XLR 的平衡輸出,iBasso DX220 Max 就有獨立的 3.5mm 數碼同軸/光纖轉插輸出。另外好似 Quloos QA390 這種似足座檯機的「另類」DAP,更加有齊 6.3mm 非平衡、3.5mm 和 XLR 平衡耳機輸出,機背還有 RCA Audio 及 XLR 的兩聲道輸出,滿足部分用家的特別需要。
延伸閱讀: |
另一種不太常見的平衡端子則是 3.5mm TRRS 平衡端子,可說是 2.5mm 端子的「放大版」,部分可與 3.5mm 非平衡耳機兼容,變成插上普通 3.5mm 耳機是非平衡輸出、插上 3.5mm 平衡耳機則是平衡輸出,是相當不錯的設計,不過有時兼容性不太好,而且暫時只常見於國產 DAP。
延伸閱讀: |
部分 DAP 會提供獨立的 Line Out(線路輸出),更多則是將 2.5mm、3.5mm、4.4mm 的耳機輸出(Phone Out)與 Line Out 共用,通過機身選單來切換。耳機輸出會經過內部的耳擴放大電路,而 Line Out 則會 by-pass 這些電路,提供 1-2Vrms 的 Line Level 訊號輸出。另外,Phone Out 的輸出可以調節音量,Line Out 則好多時是固定最大輸出。
DAP 其中一個重要的規格就是輸出功率/電平,也就是有幾「大力」。例如 Fiio M15 的功率輸出就是 800mW@32Ω(平衡)、275mW@300Ω(平衡),以 DAP 來說已屬於相當強的驅動力。另一個常見的標示單位則是 Vrms,例如 Kontinum K100 的輸出為 8.0Vrms(平衡)、4.0Vrms(非平衡),iBasso DX220 Max 為 8.8Vrms(平衡)、4.4Vrms(非平衡),都屬於大驅動力的選擇。由於電路的設計原理,所以平衡輸出通常都是非平衡輸出的 2 倍,所以也通常有更強輸出。想將電平換算成功率也很簡單,只需要套用返中學學過的電學公式 W(功率)=V(電壓)^2/R(電阻) 就可以。
延伸閱讀: |
上面都提過,部分 DAP 只有 3.5mm + 2.5mm 或者 3.5mm + 4.4mm 的組合,甚至只提供 3.5mm 輸出,如果耳機正好不是這些插頭的話,可能就需要用到轉插連接。首先要留意,如果 DAP 只有 3.5mm 非平衡輸出,利用例如 3.5mm → 4.4mm 平衡或者 3.5mm → 2.5mm 平衡的轉插連接,並不會讓 DAP 提供到平衡輸出。另外就是使用了例如 2.5mm → 4.4mm 這類轉插的話,視乎轉插的質素,理論上音質的確會有或多或少的衰減。因為轉插連接的部分會有音質損耗,其次就是多一重接駁會多了機會引入雜訊。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情況,例如 Effect Audio AKA Balanced Adaptor 這類為 AK DAP 而設計的 2.5mm+3.5mm → 4.4mm 平衡轉插,就利用了 3.5mm 作為多一重接點提供接地,令輸出更乾淨、提供更低訊噪。
2.5mm 是一直以來比較常用的平衡端子,而 4.4mm 則是近年開始普及的平衡端子,連一直堅持只使用 2.5mm 的韓國 DAP 名廠 Astell&Kern(AK)在最新推出的 DAP KANN ALPHA 上面都引入了 4.4mm,成為 AK 第一部有齊 2.5mm、3.5mm 同 4.4mm 的 DAP,究竟 4.4mm 會否完全取代 2.5mm?雖然 4.4mm 更大的接觸面積、5 極設計,理論上有更好音質,不過 2.5mm 依然有小巧的優勢,例如好難想像在 Hidizs S9 這樣迷你的解碼上可以放得落 4.4mm 插頭。4.4mm 會否取代 2.5mm 平衡端子?可能還要待更多時間來回答了。
延伸閱讀: |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